郭进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科目,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图形以及几何知识也是重点教学内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选择更加适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微课的方式开展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教学,为小学教师提供教学思路。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几何知识;数学图形
引用微课这一方法来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既有助于优化教学环节与成果,帮助学生尽快了解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内容,也可以更加顺利地完成各阶段教育培养目标。为此,在进行图形与几何相关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对微课的灵活引用,更加直观地将那些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提高教學效果,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开展课前引导活动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预习的过程中也只是阅读教材内容,进行简单了解,过程中若产生一些疑问,遇到一些难点,通常没有人提供一些启发和引导,导致学生不愿意进行课前预习,降低了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创新教学方法,在预习过程中有效运用微课。学生通过观看教师制作的视频,然后再预习课本上的知识,这样既有助于全面激活学生数学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来进行思考探究,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且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促进其课前预习有效性的显著提升。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几何平面图形展示》这一节课的内容时,首先,教师要深入挖掘这节课中的重难点内容,同时制作知识内容与学生认知特点相符合的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将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等知识制作成视频传给学生。学生在开展预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微课视频来解决一些疑问。尤其是一些难点问题,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找到问题的答案,或者是找到解释说明,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更好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微课在数学课堂上的灵活引用,能够为师生、生生创造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同时,也能够充分尊重、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会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进行学习。为学生尽可能多地创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机会,真正帮助学生摆脱以往被动、机械的学习状态,可以积极主动地获取、探究数学知识与相关问题,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通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更加愿意学习数学。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平面知识》这一节课的内容时,在这一部分中包含了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以及等腰三角形等一些内容。如果学生的数学基础好,就能很快理解这些数学知识。但是如果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相对来说比较差的话,就没有办法理解三角形的角度变化概念。由于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因此,他们会遇到的问题也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十分有限,没有办法全部解答他们的问题。而通过微课的恰当引用,不仅能够及时帮助学生解答诸多疑问,也能够节省很多时间,促进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有效性的显著提升,并对数学这一学科产生浓厚兴趣。
三、通过演绎运算和推导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图形和几何知识是重点教学内容。这一部分的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十分复杂,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会遇到困难。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空间概念和操作能力,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也就会更加困难。对此,在之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这一教学方式,以更直观、生动的形式将原本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作出深入思考。同时,通过各类素材的有机整合与灵活引用,也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印象与浓厚兴趣,以此来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四、结语
初中数学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应积极尝试微课等更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也能够更高效地完成各个知识点的讲解。同时,通过各类资源的有机整合与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也能够快速集中,在增强学习效果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学生认知视野。这样不仅有助于生动、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引导更多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也能够为学生各方面潜能的挖掘、发挥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玄建华.浅谈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教育,2015(Z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