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2021-10-21 20:59余丽华
学生之友 2021年3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课堂教学

余丽华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中热门的话题和关注的焦点,在语文课堂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成功的语文教学,总是巧妙地将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融入到双基落实以及三维教学目标实践活动中。本文以教育部2017年审定的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黄山奇石》一课为例,谈谈如何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教师来说,如何理解语文核心素养并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既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也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因此,如何巧妙地将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融入到双基落实以及三维教学目标实践活动中,成为困扰不少教师的问题。本文将以教育部2017年审定的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黄山奇石》一课为例,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夯实基础,强化语文核心知识的积累

语文,简而言之即语言和文字。语言用于为口头表达,文字用于为书面表达。语文核心素养是以语文知识为基础的,缺少了必备的语文知识,必将影响学生最终形成能够适应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因此,作为一门表情达意、沟通交流,具有工具性的学科,语文课堂应始终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积累,把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和文字、文化知识应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新版的語文课程标准相较于旧版,在“实施建议”部分中增加了关于语法修辞知识的内容,而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增加了涉及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多元的课程内容,并指出“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

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我将“学习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作为教学重点。为此,在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前,分别设计“读文识字”和“指导写字”两个环节。第一遍的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不会读的字可通过课文中拼音来解决。而写字的指导则具体要求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再描一描,发现字的特点,说说怎样写;最后比较这些字和之前学过的字的字形异同点,如“闪”和“闭”,“升”和“并”,“狗”和“猫”等。

二、激发兴趣,提升语文核心技能的掌握

在语文知识的日积月累的前提下,学生的语文技能就能厚积薄发。可以说语文知识的运用最终形成语文技能,语文技能是通过反复实践在学生个体身上形成的较为稳固的语文活动形式。而语文技能的掌握也会反过来促进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一直以来我们认为语文技能表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在新课标的理念下,还要加上“思”。这五种能力就构成了语文的核心技能。

然而,任何技能的熟练掌握都须经过刻苦学习,坚持锻炼才能习得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的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往往成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应该说多媒体设备的普及、网络资源共享以及教技术的进步使课堂教学变得多姿多彩,生动有趣,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使轻松愉快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因此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应充分利用有利的条件,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语文技能。比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黄山四绝”图片,吸引学生,进行激趣导入;播放优秀朗读作品,给学生作朗读示范;播放和课文相关的黄山风景区视频,提升理解背诵课文的效率。此外还可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设计仿照课文内容说说“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的环节,让学生兴致盎然,积极活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听、说、读、写、思的能力。

三、深入感悟,推动语文核心态度的形成

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要有价值观作为支撑。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我们常常称为态度维度。具体而言,语文态度指学生能过语文学习养成了正确的方法和习惯,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创新欲望,以及由此形成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感情。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已不再是简单地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角色,更应当是包括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育人”角色。知识和技能武装出来的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通过正面的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洗礼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因此,看一个人的语文素养,首先要看他对语文的热爱程度,他有没有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了兴趣与热爱,他才能全身心地、自觉自发地融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并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为终身的发展奠定基础。

《黄山奇石》所在的第三单元包含了《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由瀑布》)《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等展现我国各地的秀丽风景和壮丽山河的课文。很显然,编者希望通过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展开想象的翅膀,跟随教师感受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领略祖国的山川风物和大自然的神奇伟大,从而形成热爱祖国、热爱自然、放飞梦想的美好情操。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当教学到“猴子观海”时,课件出示猴子观海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看到,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形状像猴子的石头,然后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描写的语段,感受“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些生动的描写。同时可以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看过的神话传说,如《西游记》等,发挥想象,想象一下“猴子观海”石的来历,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讲一讲。

结语

语文核心素养应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语文态度三个维度的综合表现,既不能忽视语文知识、语文技能的作用,又不能忽视语文态度的重要作用。作为语文教师,要积极参与到课改中,在理念和方法上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而改变;更要充分利用课堂阵地,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提升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融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超越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的内涵,努力纠正一直以来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语文教育的缺失。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石修银.读解:指向深度阅读的个性阐释[J].语文建设.2021(02)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