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霞
摘 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分析,提升他们史料实证的能力。通过阶级分析、逻辑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都能让学生理性思考,把握住历史发展中的隐性规律,从而提升史料实证能力。
关键词:分析法;史料实证;高中历史
史料实证能力指的是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辩证分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現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高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教师可以组织他们积极展开理性分析,尝试提升史料实证的能力。
一、阶级分析,考虑立场属性
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一定历史阶段的客观存在,在研究各种历史现象的时候,可以使用阶级分析法,考虑一下各个阶级的立场,然后融入到历史问题的探究中,这样就能提升史料分析的能力。在探索中学生发现在阶级社会中遗留下来的各种人类活动史料,大多自觉或不自觉地带有不同程度深浅的阶级印迹,如果能运用阶级分析法展开探究,则能更好地分辨真伪。
在学习“辛亥革命”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辛亥革命的社会影响力。有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并不太高,认为其不够彻底。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展开探究,尝试思考辛亥革命的影响力。如果学生能站在民族资产阶级的角度分析,将民族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进行对比,则能更好地发现辛亥革命的先进性。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而这种观念是以前所没有的,辛亥革命让民众的思想更为解放,这样就为建立民主共和国奠定了思想准备。此外学生还收集到了一些资料,了解到辛亥革命以来形成了不少新的习俗,这样他们就认识到政体的改变让民国初年的社会面目一新,同时这也促使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接受辛亥革命的洗礼后逐步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在整合了这些因素后,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有一定的先进性。
在历史探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了解各个阶级的政治面貌,了解他们的立场态度,并展开力量对比,这样就能更好地认识各个历史运动的原貌,从而把握住各个历史人物的言论和行动,提升学习效率。
二、逻辑分析,探究因果关系
逻辑分析法指的是在历史探究的过程中,搞清楚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尝试判断历史问题的是非。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抽象、概括、归纳等方式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抽象出其中最本质的东西,然后再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提升认知效果。
对于一些问题教师没有直接给予答案,而是让他们自主探究,尝试搜索更多的史料,探索一下是否有因果关系。在这样的探究中,学生逐步明白了如何结合史料探究历史因果关系。
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展开逻辑分析,运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方法探寻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尝试判断是非,并试着揭露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比较分析,追溯隐性规律
比较分析也是一种提升学习效果的好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人物、思潮、学派等各种角度入手进行对比分析,尝试探寻异同点,挖掘出隐藏在历史事件中的隐性规律。
例如在学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搜索各种史料,然后从中整理出历史规律。学生首先寻找一下能体现人们生产方式改变的史料,如蒋梦瞵《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中提道:“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这些史料中大家能总结出怎样的历史规律呢?”学生发现这些史料不仅展现出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发生改变,而且还能让人们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旧的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新的生产方式则应运而生。教师鼓励学生再尝试寻找其他历史阶段的材料,看看该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学生发现,除了近代中国以外,古今中外都有类似的情况出现,这样他们就发现,自己的确总结出了一条历史发展的规律,该规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展开比较分析,如采用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交错的方式,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挖掘隐藏其中的规律。
英国学者柯林伍德认为:“历史学是通过对证据的解释而进行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提升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就要促使他们学会分析史料,分析史料的角度很多,教师要指导学生从阶级角度、逻辑角度等各种方面入手,尝试判断史料的真伪性,从而学会更科学地利用史料辅助历史理解,展开历史解释。
参考文献:
[1]李文巍.高考历史主观题抽象概括能力提升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9(28):69-71.
[2]戚兵,王经会.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 高考. 2018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