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珍
(广东省台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台山529200)
癫痫属于儿童常见病,由于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中枢神经功能紊乱,发病机制复杂,目前普遍认为与围产期脑损伤、皮质发育不良、外伤等因素相关。癫痫症状反复发作,会导致脑损伤的加重,进一步影响患儿的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及预后[1]。针对癫痫患儿,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丙戊酸钠为一线用药,能够增加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含量,维持细胞膜稳定,控制钙离子内流,最终减轻患儿癫痫症状[2]。近年来研究指出,通过对癫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有利于改善认知与运动能力,促进其生长发育[3]。基于此,本研究以癫痫患儿60 例为对象,通过随机对照,分析丙戊酸钠联合康复疗法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癫痫患儿60 例。纳入标准:(1)满足癫痫诊断标准;(2)近期未使用抗精神病药物;(3)家属支持度良好且可接受随访;(4)对研究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者;(2)伴严重系统性疾病者;(3)认知功能异常或肢体功能异常者;(4)研究用药禁忌证者。本研究已申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将60 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 例。对照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 4~14 岁,平均(7.61±2.33)岁;病程 0.3~5.0 年,平均(2.10±0.52)年。实验组男 16 例,女 14 例;年龄 4~15 岁,平均(7.54±2.28)岁;病程 0.3~5.0 年,平均(2.08±0.54)年。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口服溶液(国药准字H20041435)治疗,口服,每日剂量15~30 mg/kg,并根据患儿癫痫症状发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调整剂量。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康复疗法干预,主要内容包括:(1)给予维生素B6、赖氨酸肌醇维B12等营养神经药物。(2)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取癫痫模式,频率0.5 Hz,A 模式,取强档刺激,每日1 次,每次20 min。(3)肢体穴位按摩,以推法、按法顺着肌肉走向循经复合按压,对痉挛位置采用按法、揉法、 法进行按摩,如肌张力高则手法轻柔,肌张力低则加重力道。(4)认知康复训练,由康复治疗师一对一进行言语训练,并开展认知指导,每日1次,每次30 min。(5)运动疗法,先采用拔伸、摇、扳等手法对患儿异常姿势加以矫正,并评估患儿运动能力,针对其缺失功能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如迈步、行走、特定场景模拟训练、快速行走训练等,每日1 次,每次30 min。(6)感觉统合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记录治疗前及治疗8 周后癫痫发作次数、癫痫发作持续时间。(2)两组认知与运动功能比较,于治疗前及治疗8 周后采用儿心量表与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评价。儿心量表评分从患儿言语、操作、社交、适应行为、大运动等5 个方面评价,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认知能力越好。GMFM-88 评分要求对安静状态下的卧位、爬跪、坐位、行走跑跳、翻身5 类动作进行评价,评定各类动作的原始分与百分比,相加并除以5,获得总百分比,对该量表得分总百分比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癫痫发作次数、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癫痫发作情况均有所改善,实验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癫痫发作持续时间(min)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实验组组别 n 癫痫发作次数(次/d)治疗前 治疗后30 30 t P 1.68±0.54 1.70±0.52 0.146 0.884 0.69±0.25*0.31±0.14*7.264 0.000 3.57±0.81 3.66±0.78 0.438 0.663 2.59±0.57*1.94±0.43*4.986 0.000
2.2 两组认知及运动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儿心量表评分、GMFM-88 总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儿心量表评分、GMFM-88 总百分比均上升,实验组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认知及运动功能比较()
表2 两组认知及运动功能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GMFM-88 总百分比(%)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实验组组别 n 儿心量表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30 30 t P 81.25±6.06 80.90±6.13 0.222 0.825 85.52±5.56*90.66±5.25*3.682 0.001 35.21±4.10 34.92±4.25 0.269 0.789 47.50±5.65*56.82±5.76*6.327 0.000
癫痫属于多种因素导致的慢性脑部疾病,好发于学龄儿童,而该阶段患儿的大脑以及肢体均处于发育状态,如果反复、持续的癫痫性异常放电,会增加脑损伤风险,影响患儿认知功能,并损害神经、肌肉系统,导致患儿运动功能异常。目前对癫痫患儿,临床多采用丙戊酸钠治疗,该药属于一线广谱类非镇静性抗癫痫药物,可增加脑组织中谷氨酸脱氢酶活性,抑制兴奋神经细胞,对改善患儿的癫痫症状有较好效果[4~5]。但由于癫痫的类型和病因复杂,且存在对患儿认知及运动功能等的损害,故需要在丙戊酸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其他疗法干预。而就本研究所采用康复疗法来看,通过营养神经药物、运动认识训练及运动训练等,可帮助患儿脑细胞生长发育,促进细胞自身修复有较好效果,提高运动及认识功能。本研究结果中,实验组治疗后癫痫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方案能够改善患儿的癫痫症状,证实了康复疗法对治疗小儿癫痫的价值。而在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方面,实验组治疗后儿心量表评分、GMFM-88 总百分比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方案能够促进患儿认知与运动功能的改善。原因在于,经颅磁刺激可有效改善患儿脑功能,改善运动皮层兴奋性,改善患儿肢体痉挛症状,且配合认知康复训练与运动疗法,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促进患儿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的提升[8]。
综上所述,对癫痫患儿进行在丙戊酸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康复疗法干预效果理想,能够改善患儿癫痫症状,可提高患儿的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