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

2021-10-20 07:35:04仝红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6期
关键词:介质脑出血机体

仝红伟

(河南省洛阳市中医药学校附属医院 洛阳471400)

脑出血(CH)为常见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头晕、肢体无力等临床症状,而脑出血引起的局部血肿压迫会造成脑组织缺氧损伤,使得神经功能受损,给患者健康构成严重威胁[1~2]。现阶段,临床主要采用降低颅内压、营养脑细胞等综合治疗CH,虽然能够稳定患者病情,但多数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难以达到临床所需。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作为小分子蛋白,具有营养神经、保护神经元之效,对CH 患者治疗意义重大[3~4]。本研究分析mNGF 在CH 患者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8 月~2021 年2 月我院收治的90 例CH 患者。纳入标准:符合《神经病学》[5]中CH 相关诊断标准;经头颅CT 检查确诊;伴头痛、肢体无力等症状;发病后24 h 内接受治疗;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深度昏迷者;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存在神经系统紊乱者;存在本研究药物禁忌证者;存在治疗依从性较差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女20 例,男25 例;年龄43~69 岁,平均年龄(54.96±2.45)岁;出血部位:28 例基底节,11 例小脑,6 例脑干;体质量指数(BMI)19~27 kg/m2,平均BMI(23.45±0.16)kg/m2。观察组女19 例,男26例;年龄 42~68 岁,平均年龄(54.92±2.41)岁;出血部位:27 例基底节,10 例小脑,8 例脑干;BMI 20~28 kg/m2,平均BMI(23.49±0.18)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于患者入院后,施以调控血压、血糖及降颅内压、营养脑细胞、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国药准字 S20060052)肌内注射,18 μg/ 次,1次/d。两组持续用药14 d。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6]评估。基本痊愈:NIHSS评分降低>90%;显著进步:NIHSS 评分降低46%~90%;进步:NIHSS 评分降低18%~45%;无效:NIHSS 评分降低18%以下;恶化:NIHSS 评分提高18%以上。总有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2)炎症介质水平:采集两组清晨空腹5 ml 静脉血,分离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介素 -6(IL-6)水平。(3)神经功能:采用NIHSS 评定,满分共42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损伤越重。(4)不良反应:记录头痛状况。

1.4 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 观察组治疗14 d 后的炎症介质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ng/L,)

表2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ng/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IL-6治疗前 治疗14 d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IL-8治疗前 治疗14 d TNF-α治疗前 治疗14 d 45 45 tP 19.46±3.34 19.53±3.42 0.098 0.922 12.84±2.75*9.39±2.16*6.618 0.000 42.87±6.79 42.94±6.85 0.049 0.961 30.32±5.34*21.48±3.55*9.248 0.000 28.49±4.56 28.53±4.62 0.041 0.967 18.72±3.18*12.59±2.64*9.949 0.000

2.3 两组NIHSS 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7、14 d 后NIHSS 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NIHSS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NIHS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7 d 治疗14 d对照组观察组45 45 tP 20.48±2.73 20.52±2.79 0.069 0.945 14.57±2.18*12.24±1.95*5.344 0.000 10.68±1.72*8.03±1.46*7.879 0.000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未出现1 例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3 例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3/4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9,P=0.240)。

3 讨论

CH 具有起病急、进展快、预后不良等特点。CH发生后易形成血肿,且血肿压迫会引起局部脑循环发生转变,造成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使得血脑屏障受到损伤,进而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加重出血程度,导致神经细胞持续性凋亡[7]。除血肿产生的机械性压迫外,CH 患者自身凝血功能多处于异常状态,使血小板异常凝聚,加重脑组织缺血性损伤,极易致死。因此,需及时对CH 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改善病情。

目前,营养脑细胞、降低颅内压等措施为临床治疗CH 常用措施,虽可及时控制脑出血所引发的死亡,但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效果欠佳,治疗后会遗留不同程度症状,给患者生活质量构成不良影响。因此,更为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成为临床研究重点。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NIHSS 评分较对照组高,炎症介质水平较对照组低,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表明mNGF 可明显控制CH 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恢复神经功能。mNGF 作为人体重要活性分子之一,在神经功能发育、生理功能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8]。mNGF 经肌内注射进入患者机体后,可通过外源性补充mNGF 增强机体自由基清除系统功能,使得机体自由基清除效果得以提高,进而提升脑组织抗氧化活性,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有效缓解患者脑组织损伤与脑水肿状况,减少神经细胞凋亡[9~10]。同时,mNGF 还通过促进中枢、周围神经的生长与修复,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熟,加快损伤神经纤维、轴素的再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mNGF 还能够为受损神经元提供营养支持,促进神经元修复所需因子表达,继而达到保护神经目的。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mNGF 能够明显抑制CH 患者机体炎症介质释放,可改善神经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介质脑出血机体
信息交流介质的演化与选择偏好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0:46
淬火冷却介质在航空工业的应用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体内诱导多能干细胞与机体的损伤修复及再生
考虑中间介质换热的厂际热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