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良
摘要:相较于传统的分段落、归纳段落大意的阅读方法,从阅读心理角度入手开展阅读教学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需求,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能够和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最终促进阅读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因此对中学语文教师而言,应重视阅读心理,并思考如何才能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把握学生的阅读心理。以此为出发点,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心理的把握。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心理
作为语文教學中的重要构成,阅读教学反映的是学生对词汇和语句的掌握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当不断积累阅读量,阅读能力提升以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将获得明显增强。这也就决定了,应针对阅读教学采用更为有效的策略,要了解学生对阅读的具体需求,以及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真正做到从心理角度入手开展阅读教学,以此促进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一、阅读心理简述
我们可以将阅读的过程理解为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也就是阅读心理,主要指的是人的心理环境在阅读之后的具体变化,以及在阅读之前的心理状态,这些都是影响阅读体验和效果的因素。因此开展阅读教学要抓住这种心理,并通过有效手段对阅读心理进行引导,这样人们在阅读过程中才会更加轻松投入,在阅读之后的收获也会更多。
二、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心理的有效把握
(一)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
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以自身生活经验为基础对文章展开多角度解读,让学生通过想象将阅读文本和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从而将阅读材料中的知识内化,促进自身知识水平的提升。同时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是阅读中的绝对主体,要让学生在充分自主的条件下深入阅读材料,这样学生的情感和思维等都会被充分调动,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也会更加全面和深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将阅读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融入教学准备当中,然后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另外还要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引导下逐渐深入阅读材料,并且和阅读材料达成跨时空的情感共鸣。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批判性的见解,并将个人见解勇敢表达出来,同时和学生展开积极讨论。有的学生可能会因为缺乏信心导致十分抗拒阅读,对此应耐心引导和鼓励,让学生能够逐渐适应自主阅读,这样学生的个体需求就得到了充分尊重,而且在教师的帮助和鼓励下也会更勇敢地表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将更加积极和投入,可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
(二)利用拓展性阅读丰富学习体验
当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以后,其将不再满足于教材中的内容,此时应引导学生开展拓展性阅读,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并进一步提升阅读能力。另外要注意一点,拓展性阅读并不是应试性阅读,要让学生在充分自由和自主的状态下完成拓展阅读,让学生结合个人理解去分析课外阅读材料,而不是将课外阅读材料当成各种练习题,否则不仅对学生无法提供有效帮助,而且还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课外阅读兴趣。拓展性阅读可以教材为依托,让学生在真正掌握教材以后阅读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或者是相同作者的作品。以《美丽的颜色》为例,这篇课文讲述了居里夫人工作过程中的故事,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将文章特点、语言表达方式以及情感等整理出来,并学会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当教学结束以后,可以让学生继续阅读居里夫人其他故事,比如可以直接阅读《居里夫人传》,让学生了解这里伟大的科学家为科研事业奋斗终生的传奇经历。这样学生的阅读心理就得到了极大满足,而且知识面明显拓展,阅读能力将显著增强。
(三)设置问题引导
提问是引导学生逐渐深入阅读材料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帮助学生解决各种疑惑的有效手段。若想更好地把握学生的阅读心理,可以从这一角度入手设置问题引导,应予以学生整理信息的层次充分尊重,了解学生当前在阅读学习中遭遇的主要困境,引导学生突破限制,对阅读材料开展深入推理进而剖析。比如针对《背影》开展阅读教学时,学生们都知道这篇课文描写的是父亲,那么应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度剖析,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从怎样的角度刻画了父亲这一形象,具体情感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描写,最后再让学生阐述其对这篇课文是否有新的见解,这样便实现了对阅读心理的掌握,可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
三、结语
综上所述,正确理解的阅读心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然后开展拓展阅读和利用问题引导,以此便可充分把握阅读心理,进而有效提升阅读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吸收更多知识并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最终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魏秀珍.初中语文教学阅读心理学的实践分析[J].课外语文,2020(006):137,139.
[2]胡志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心理学探究[J].读与写,2018,15(5).
[3]冯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心理学探讨[J].东西南北:教育,2018(17):128.
[4]陈灵霞.依据阅读心理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数字化用户,2019,025(00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