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李长信
摘要:小学体育家庭作业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延伸和有效补充,精心的家庭作业设计和组织策略,将有效改善小学体育现有教学工作的弊端,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小学生树立体育意识、深化体育精神。
关键词:小学体育;家庭作业;设计原则;组织策略
小学生的身体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体育教师不断完善教学措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潜能,实现身体素质的高质量发展。但是因为体育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小学生根本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建立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能够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布置适合的体育家庭作业,促使小学生的运动能力得到稳定提升。
一、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只有在兴趣的指引下小学生才能建立学习内驱动力,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定会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更加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侧重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学生构建积极的学习氛围。所以体育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时,也要充分保证体育家庭作业的趣味性,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在玩乐中实现身体素质的提高。
(二)可行性原则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他们尚未建立全面的安全意识,并且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弱,所以经常在运动中受伤。鉴于此,体育教师一定要注重体育家庭作业的可行性,要综合考虑体育家庭作业的实施场地和所需器材,确保他们能够利用身边的体育器材进行锻炼,而且家庭作业要秉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造成运动损伤。
(三)差异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对象的差异性,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也同样如此,也就是说体育家庭作业要因人而异,需要体育教师充分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点和薄弱点进行差异化布置,促使学生全方面地进行体能锻炼,既要让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在锻炼过程中更进一层楼,也要让运动能力弱的学生建立体育锻炼的自信,引导他们循序渐进的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所以体育老师在设计家庭作业时,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现有运动水平,做到因人而异。
例如,在跳绳教学中,体育教师会发现在同一个班级的小学生中,小学生的跳绳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小学生跳绳技巧相对熟练,甚至可以完成花式跳绳,但是有的小学生还处于四肢僵硬、单绳单跳的阶段。针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时就可以对家庭作业进行分层次设计:跳绳能力弱的同学需要在家庭作业中掌握正确的摇绳技巧以及跳绳姿势,争取通过反复练习可以做到连续跳绳10次以上;对于跳绳能力中等的同学来说,需要进一步熟练跳绳技巧,提高跳绳速度;跳绳能力素质强的同学要进一步提高跳绳速度,并且能够在练习过程中尝试花样跳绳。通过对家庭作业进行分层设计,使处于不同体育能力阶段的小学生都可以通过努力完成相应的家庭作业,这有助于帮助他们建立体育锻炼的自信,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技能。
二、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的组织策略不教
(一)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和辅导作用
家庭作业需要小学生在课后完成,所以体育教师必须取得家长的配合,这也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能够与家长积极沟通,督促家长在下班回家后积极主动的监督小学生完成相应的体育家庭作业,并给予小学生必要的帮助,通过合作打破运动瓶颈,不断规范小学生的运动行为,从源头上激发小学生的运动热情,进而能够在生活和学习中做到主动锻炼。例如,在进行立定跳远教学中,有很多学生都无法掌握正确的双脚起跳姿势,这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掌握标准的跳跃技巧,所以跳远距离不理想。针对这一情况,体育教师就可以为同学们布置这样的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能够在家长的帮助下,掌握正确的立定跳远起跳和落地姿势,通过反复练习不断延长跳远距离。为此体育教师也要与学生家长积极沟通,要求家长必须严格监督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同时在完成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帮助,辅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技巧,通过反复练习积累运动经验,进而切实提高跳远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完善体育家庭作业辅导
体育教师永远是体育教学的主力军,所以即使取得了家长的支持和帮助,体育教师也要与小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能够及时了解小学生在完成体育家庭作业时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必要的辅导和帮助。所以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积极构建多元的师生沟通渠道,及时对小学生指点迷津。
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班级的QQ群和微信群,鼓励家长将小学生的体育家庭作业完成情况以视频的形式上传到班级群众,体育教师要随时与家长保持线上沟通,针对小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针对性的解决。或者也可以充分利用体育打卡APP,让小学生将自己的体育家庭作业完成情况以图片、视频和数据的形式上传至相应APP中,然后系统会根据大数据自动进行打分,并根据数据排行榜给予学生一定的徽章奖励,对学生形成一种直观的感官和心理刺激,并对学生进行自我反馈,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到自己在运动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和组织的最本质目的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运动能力,所以体育教师要和家长共同配合,不断优化体育家庭作业设计,以兴趣为指引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并且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强化他们的体育精神和体育意识,真正达到育人育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海娟.哈尔滨市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哈爾滨师范大学,2016.
[2]李秋月.广州市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