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设计思维”,共创美好生活

2021-10-19 09:48吴叶
中国德育 2021年19期
关键词:设计思维劳动教室

吴叶

劳动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运用“设计思维”,点燃学生“我想做”的种子,提高学生“我会做”的能力,感受劳动给生活带来的美好,从而走向“我乐做”的劳动习惯养成,培育劳动素养,真正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引领学生走向美好人生。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各年级教材中有很多劳动教育资源,既有专门的劳动教育主题,也有渗透在公共生活、法治、家国情怀等教育主题之中的教学内容,涵盖了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生活场域。然而,在劳动教育教学中存在着灌输化、形式化、浅表化等问题,笔者尝试运用“设计思维”理念,以小学《道德与法制》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装扮我们的教室”为例,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方式,实现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

一、共情与观察——唤醒学生劳动需求

教学将共情与观察作为起点。共情,就是站在他人的立场,体会他人的感受;观察,就是通过走访、参观等体验活动,觉察他人的需求,学习和借鉴相关创意、方法。

1.活动调查,了解装扮需求

“装扮我们的教室”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中的第4课。通过前面三课的学习,学生对“集体”有了更多的认知,增强了劳动意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课前向学生发布了学校评选“最美班级”的活动,设计了“小调查”,内容如下。

(1)你心目中的“最美班级”是什么样?

(2)你想让班级变得更美吗?为什么?

(3)你觉得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把教室装扮得更美?

(4)你准备怎么装扮教室?

从调查结果分析看,“最美班级”评选活动激发了学生装扮教室的愿望,为了这一份集体的荣誉,大家都愿意付出自己的智慧和劳动,然而对于“最美班级”的理解,大多数学生只停留在色彩鲜艳、设计美观的层面上,缺乏具体的装扮目标、主题和功能设计;对于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装扮方法等,还不够清楚,无法从全局的角度来思考。

2.参观班级,学习装扮方法

如何让教室变得更美?这是学生最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带学生来到上学期当选“最美班级”的教室进行参观,观察和询问这些班级的教室是怎么设计的?美在哪里?思考哪些地方本班可以借鉴,教师拍摄相关照片、视频。回到本班后分小组讨论观察所得,进行汇报。

有小组观察了“最美班级”教室的局部设计,发现“小花园”区域摆放了一个小花架,上面放满了各种各样的绿色植物,不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放松眼睛,还能让大家动手学会种植;有小组观察到“最美班级”里左右两面墙上都张贴着学习标语,不仅对称美观,还激励着大家努力学习;还有小组观察了教室的整体,发现“最美班级”前后左右四大区域都有不同的功能设计,如提供阅读空间的“书香屋”,展示同学才艺的“来秀吧”,倾听同学心声的“心语箱”等。這些设计都凸显了自己班级的特色,整体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和谐。参观学习了其他教室的装扮方法后,学生们有了方向和信心,更加跃跃欲试了。

通过共情与观察,唤醒了学生的劳动需求,他们从“自我”走向“共同体”,自主争取劳动实践机会,亲历调查、参观、讨论,学着体察同学的感受、想法,这为后续的劳动实践做好了铺垫,也为自觉成长提供了动力。

二、问题与解决——发展学生劳动思维

如何根据本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意化、特色化的设计,需要儿童在共情和观察的基础上发现本班教室的问题,“问题导向”是设计思维至关重要的一步。明确问题后,学生头脑风暴设想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再从发散到聚合,确定最终的装扮方案。

1.讨论聚焦,明确装扮问题

本班的教室环境究竟哪里有问题呢?为了更加清晰地界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出示了学校“最美班级”星级评价表(见表1)。

学生围绕评价表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班级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我们班的教室打扫得还挺干净的,就是卫生洁具摆放在角落,不太美观,该怎么办?“最美班级”评比中的“特色”,我们班没有,该设计什么样的呢?其他班级有“小花园”“书香屋”“来秀吧”“心语箱”等,这应该都属于“特色”,我们班可以把这些区域设计放在教室的哪个地方呢?我们还可以设计哪些有特色的区域,来满足大家的需要呢?一系列讨论聚焦在如何设计“特色”这个主要问题上,这让学生明确了装扮班级的问题所在。

2.绘制蓝图,提出装扮方案

在明确问题后,每一名学生都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观点、设想,进行交流、碰撞,针对核心问题“如何设计特色”,学生经过举手表决,最终决定先从整体布局入手,设计整个教室的美化蓝图,确定本班级要装扮的特色区域。除了借鉴其他班级的“特色”之外,不少学生还有自己的“金点子”:有学生提出可以围绕“蒲公英中队”进行特色化设计,展示蒲公英的形象和内在精神;有学生提出想要设计“卫生角”,用双开门收纳柜整齐摆放扫把、簸箕等,整理好后关上柜门,这样就不杂乱了;有学生想要设计“雨伞家”,这样下雨天雨伞就有地方集中摆放,不会把教室弄得到处湿漉漉的……从讲述设想到举手投票,思维从发散到聚合,最终形成了以“蒲公英”为班级整体文化标识,以“小花园”“来秀吧”“书香屋”“卫生角”“雨伞家”“心语箱”为六大特色的班级全局设计图。

全局设计图确定后,学生分小组进行局部美化蓝图的设计,每个小组各负责其中一块区域。在对具体区域进行设计时,组员之间会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如:“小花园”究竟设计放在教室内还是在教室外?有的学生认为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教室内没有阳光,要设计在教室外;有的则认为设计在教室外的话,容易影响别人走路,碰翻花盆也不安全,还是设计在室内;还有的认为可以设计在窗台内侧,这样既不影响他人走路,又可以让植物有一定的光照时间。在合作、共创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引导大家共同商量,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最终小组决定把“小花园”设计在窗台内侧。

猜你喜欢
设计思维劳动教室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不要在教室打闹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热爱劳动
浅析物联网时代智能产品的设计思维和策略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产业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新型设计思维模式的影响
基于翻转课堂的企业级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