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建丽
【摘要】传统文化思想深邃,内容广博,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更为国人提供了立身处世的规范和精神归宿。传统文化是我国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与沉淀形成的优秀文化。新疆地处边疆且少数民族众多,在新疆的高校内融入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本文分析了新疆的社会环境、新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并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意义入手,明确了现阶段影响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的因素,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新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关键词】新疆地区 传统文化 高校教育 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5-0192-02
我国传统文化历经千年的洗礼与积累,沉淀出大量优秀的文化理念。传统文化影响一个民族最根本的思想和精神,将传统文化和新疆高校思政工作有效结合,对于培养新疆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祖国的热爱情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改进新疆高校思政工作,提升新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民族团结。
一、新疆社会环境分析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集地且宗教信仰多样化,作为我国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区位,新疆也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之地。这使得新疆地区富有独特的文化魅力,使新疆文化呈现出开放、包容、共享的特征。
新疆作为一个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地区,文化多样性突出。自古以来新疆便居住着多种少数民族,不同民族在生活方式、表达习惯上各有不同,不同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呈现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繁荣景象。多民族融合也造成了新疆风俗习惯的多样性。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区,新疆自身也在采取适当方式积极调整各民族风俗习惯之间的冲突,文化呈现出一定的包容性。
新疆的文化多样性也导致它在文字上表现出多培养性的特点,考古工作者在新疆陆续发现了包括吐火罗文、回鹘文等在内的十余种语言文字,发现在新疆的不同地区都流行过不同的语言文字,历史上随着汉族的大量迁入,汉语也对新疆的语言文字的多样性产生了重要影响。语言文字多样化一方面丰富了新疆文化,另一方面也给新疆各地域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新疆在地域上位于西北边疆,经济发展水平受到一定制约,而经济也对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经济上的不发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思想发展。再者,由于由于地理区位的影响使得新疆更容易受到国内外形势的影响,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革,不少大学生思想受到冲击,出现价值观扭曲、信仰迷茫的情况。
二、新疆学生思想认识特征
(一)对政治热点的关注度不高
新疆高校的学生对政治热点问题关注度不高,学生对“中国梦”的了解不深,对中国梦主要涉及到哪些方面不太清楚。针对当前政治热点,例如攻坚脱贫战、绿色发展等问题基本持观望态度。总而言之,新疆大学生对于国家和社会层面的问题关注度不高,他们更关心和自己关系密切的内容,关注就业问题、社会福利问题等。大部分新疆学生对身边的不道德事件缺乏较为科学的认知观念,思想意识形态表现出功利性特点。
(二)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当代大学生生活条件比较好,相当一部分学生生活在比较宠溺的家庭环境下,学生普遍表现出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的特点,新疆大学生身上也反映出这一特点。在当前网络发达的环境下,电子游戏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少学生沉溺于网络世界中,学习动力不足,逃课、迟到现象屡有发生,甚至不少学生对于逃课习以为常且不以为耻。而且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不少学生对未来迷茫,觉得即使好好学习也不一定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导致他们在学习、生活上拼搏的劲头不足。
三、传统文化融入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国经典文学作品中爱国主义情感无处不在,例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爱国主义情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在每一次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爱国主义情感孕育出一位又一位英雄。将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新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让学生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思想,在无形中将爱国主义情感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爱国主义情感对于当代中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在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和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环境下,产业结构调整、绿色发展是我国经济必须要进行的改革方向,随着中国梦的提出,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落到当代中国大学生肩上。因此,大学生必须具备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情感能使他们具备兼济天下的情怀,让学生将个人的理想融入中华民族的梦想。
(二)有助于增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被称为礼仪之邦,中国儒家传统思想讲求“仁义礼智信”对于中国人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在千年的传承中不断发展创新,催生出在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等各个层面的礼仪规范。传统文化中要求个人对于国家要“忠”,对于朋友要“义”,对于长辈要“孝”,要用仁爱之心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新时代利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明确道德规范标准,让新时代的大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当前高校中存在的一些逃课、作弊现象,一方面原因是大学生缺乏一定的行为规范。传统文化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道德准绳,帮助大学生规范自我行为,构建更和谐的校园氛围。
(三)有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将传统文化与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展。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不断推进,文化事业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文化基础,是最宝贵的民族财富。在当前文化领域中中华传统文化被更多年轻人推崇,比如当前的汉服热现象,表现出我们一定的文化自信。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需要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深邃,将传统文化和思想教育结合,可以帮助新疆大学生更清晰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明确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当前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提升我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四)有助于坚定学生思想根基
随着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和网络文化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会思潮相互碰撞,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产生了一定影响。在网络时代,多元化价值观不断碰撞,对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作为民族发展的未来和希望,需要具备坚定的文化信仰,才能抵挡网络中形形色色的文化冲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给大学生树立一定的思想根基,帮助大学生辨认网络中流行的各种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礼、仁、忠、信等的内容对于当代青年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导作用。例如《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表达了坚定的理想追求。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学生可以吸收优秀思想,沉淀为自身的文化底蕴,奠定一定的思想根基。
四、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吸收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东西才是对高校思政教育有用的东西。教师在融合传统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立足于现实需求,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对传统文化内容不断进行创新。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消除其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传统文化相融合,探索出一条新的教育路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结合当代社会主义文化进行匹配,利用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进行教育,明确教育方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育调整,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大学生心灵的目的。学校可以开展传统文化读书月活动,如“承如玉品质,做少年君子”读书月活动,学生在阅读传统文化书籍的过程中不断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了解我国传统美德,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推崇的如玉君子是什么样子的,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将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融合,提升传统文化教育意义。
(二)加强传统文化课程建设,提升传统文化的课程比重
高校应该认识多元化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出现课程单一的状况。高校应该合理分析教育目标,重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校可以积极融合传统文化的教化作用。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也可以进一步强化传统文化教育,合理分配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的学分分布,将传统文化教育加入选修课程。新疆本地学生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水平相对于其他地区相对比较薄弱,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也相对薄弱,将传统文化纳入教育体系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进而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养分。比如书法选修课,学生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理解汉字传达出来的深层含义,从方块字中理解中国人对“正”的追求,在书写过程中理解中国人对宁静、致远的追求。从整体上发展,提升传统文化在高校的课程比重,完善课程体系,是强化中华传统文化的“心灵浸润”功能的理解。
(三)更新教学理念,灵活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
转变教学观念是增强传统文化教化功能的重要因素,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出教学主体优势,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含义。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以自身为基础,进行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其教学效果不理想,其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师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气氛不佳。加强师生互动作为一种教学创新可以被应用在教学中,比如新疆的和田玉非常有名,教师就可以和学生探讨中国文人对“美玉”的追求,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谈中国人对玉的追求反映出怎样的文化品质。有的学生认为,古人认为君子如玉,玉石晶莹剔透、洁白无瑕,反映出中国人对高风亮节美好道德品质的追求;有的学生认为玉石温润而坚硬,反应出中国人舍身取义的精神。通过互动交流,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得更深。
(四)加强交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
教师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影响因素,直接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强化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文化教育需要加强教师的传统文化修养,教师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新疆高校的教师呈现民族多样化,高校可以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采取多样化措施促使教师积极参与文化教学活动,完善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不同学科之间进行交流融合,也有助于教师文化素养的提高。教师应该加强沟通和交流,学习先进有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加强自身的教育能力。教师要强化灵活利用自身的表达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专业能力以及课堂控制能力为学生构建优质的课堂,充分发挥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进行传播,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传统文化学习,明确其文化的意义特征,培养优秀的人才。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疆高校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对于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是当前思想教育的重要创新,它充分发挥出传统文化的优势,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优质的综合型人才。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学生民族自信心与文化自信,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实现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满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分析——评《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6).
[2]许静波,王春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4):85-87.
[3]姜立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高教学刊,2020(32):185-188.
[4]王思秀,冯长征,赵宇安.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影响因素及提升對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43):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