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当下,本已退却的“拜金主义”思潮再次席卷、冲击现代人的价值观。加之网络技术的普及,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有违道德的事件,给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随即而来的便是近些年校园欺凌现象的频繁发生。本文从日常班级管理一线的视角,结合几个不同学段的小学生校园欺凌案例,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与认真剖析,以求能发现这些案例中的共性之处与影响成因,并就其中一个案例提出了一些相关化解对策。
【关键词】校园欺凌 影响因素 化解策略 案例剖析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5-0175-03
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极度催生了“拜金主义”思潮。以经济条件优劣衡量个人成功的错位价值观和网络媒体上流传的负面信息的肆意泛滥,使得未成年人的心理遭受了巨大的不良影响。社会道德滑坡给青少年道德认知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并随之加剧了未成年人犯罪。校园暴力、校园霸凌、校园欺凌现象屡见不鲜、日趋严重。其中,校园欺凌作为近些年学校频发的事件,给遭受欺凌行为侵害的学生可能产生强烈的孤独感、无助感,甚至出现厌学、自杀等极端后果[1],已经引起了国家与社会的高度关注。
一、校园欺凌的概念界定
所谓校园欺凌,是指“在幼儿园、中小学及其合理辐射区域内发生的教师或者学生针对学生的持续性的心理性或者物理性攻击行为,这些行为会使受害者感受到精神上的痛苦[2]”。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从某种层面折射出当下学校与现实社会诸多矛盾的激烈抗衡:反校园暴力愿景与相关法律的不完善、暴力欺凌惩罚与教育矫治的极度弱化、学校道德法制教育与监护人职责监管缺失等问题[3]。如何有效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是关系到社会文明与和谐的重要议题。
二、校园欺凌的常见类型及行为形成因素
(一)校园欺凌的主要类型
欺凌行为最初主要集中表现为肢体过激行为。在社会与网络发展进程中逐渐演变为语言或是其他掌控行为的方式。关于欺凌行为的类型标准,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此展开了相关研究。但就目前研究现状而言,学界尚无形成统一的划分标准。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挪威卑尔根大学心理学教授奥维尤斯将欺凌行为划分为身体欺凌、语言欺凌和其他攻击三大类[4]。英国伦敦大学史密斯教授在其攻击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将欺凌行为划分为直接欺负行为与间接欺负行为。其中直接行为包括直接语言欺负与直接身体欺负;间接欺负行为则是通过他方所实施的一种攻击行为[5]。国内学者张文新教授则将欺凌行为划分为直接身体欺负、直接语言欺负和间接欺负三种类型[4]。郑佳等人根据闽西某镇中学在欺凌事件中欺凌者与被欺凌者之间的主体行为表现将校园欺凌划分为肢体欺凌、语言欺凌、关系欺凌和网络欺凌四大类型,并依据此标准进行了相关实践研究,见表1。
(二)欺凌行为的形成因素
任何个体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个体自身、学校和社会的共同作用与影响。国内学者林进材将欺凌行为形成的主要因素划分为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四个方面,见表2。
三、校园欺凌案例分析及化解策略
笔者作为一位从教多年的教师,对于校园欺凌现象非常关注。现将多年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所发现与处理的且具有典型特征的三则案例呈现如下。一方面通过对这三则案例的深入剖析发现其共性点;另一方面在案例剖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化解策略。
(一)案例呈现
案例一:学生A,男,一年级,学习态度很马虎,作业不能认真按时完成。父母经济收入条件很好。个头高,人长得虎头虎脑。入学没多久就有不少同学告这小家伙的状。他经常在同学面前显摆自己的父母有钱,故意撞倒其他学生;将别人的作业本丢到地上有意踩踏;经常谩骂其他学生,带着几个学生拉帮结派。班上的学生都不愿意和他做朋友。
案例二:學生B,女,六年级,父母离异。该生学习成绩差,经常和社会上一些不良品行青年混在一起。在班上是名副其实的“大姐大”。经常组团欺负那些在老师面前打小报告的学生,尤其是看不惯成绩优异的学生。
案例三:学生C,男,三年级,留守儿童,学业成绩差。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与爷爷奶奶生活。平时爷爷奶奶过于溺爱,使得该学生性格暴躁、目中无人。在班上总是喜欢以老大自居,谁不听他的话谁就会挨打。
(二)案例剖析
表3 校园欺凌案例分析
1.共性之处
从对这三则案例的剖析不难看出其中共性之处,即首先学业成绩普遍较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其次要么父母管教不到位,要么不在孩子身边缺乏对其监管;再者人格心理上存在偏差,缺乏良好的同理心;最后在语言、肢体以及关系方面存在欺凌现象。
2.对话剖析
下面以学生A为例,通过与其对话深入探析欺凌现象发展之具体表现与深层原因。
师:小A,今天老师请你到办公室,你知道为什么吗?(老师面带微笑)
生:不知道。是不是我犯了什么错误?(表情显得有些紧张)
师:(面带微笑)你很聪明,知道自己犯了错误。那你说说看,你犯了什么错误呢?
生:我不应该故意撞别的同学。(有些支支吾吾)
师:还有别的错误吗?(面带微笑、语气温和、语速缓慢)
生:别的错误……?(用手挠着头,有些困惑)
师:你是不是把同学的作业本丢到地上故意用脚踩呢?
生:嗯!
师:有没有骂其他同学呢?
生:嗯!不过……但是……那不是故意的。平时说习惯了。
师:那骂人对不对啊?(面带微笑,手轻轻抚摸着学生A的头)
生:不对。骂人不好。
师:骂人为什么不好呢?
生:骂人不文明,不是个好孩子。
师:看样子你真的很聪明,都找到自己的錯误了!是不是智慧老人帮助你的?
生:……(没有说话,不好意思低下头)
师:你喜欢智慧老人吗?
生:喜欢。我在××书上看到的,他很喜欢帮助爱学习的孩子。
师:你有没有帮助过班上其他同学?
生:没有。他们不需要帮忙。
师:你是班上的“老大”,怎么能不帮助别人呢?
生:我不是“老大”。
师:你是不是有几位小弟跟班的?
生:电视、游戏上都是这样啊!
师:那电视、游戏上的“老大”是帮助别人呢,还是欺负别人呢?
生:电视、游戏上的“老大”都特别厉害,别人都怕他们。
师:那你喜欢同学们怕你吗?
生:不喜欢。
师:为什么呢?
生:要是同学们都怕,他们就不和我玩了,那我就没有朋友了。
师:真好,你看你就是这么聪明。你个子高,力气大,平时是不是应该帮助同学们,成为班上真正的“大哥哥”,这样同学们不都喜欢你了吗?
生:嗯……
对照表1校园欺凌行为类型标准,不难发现学生A具有一定的校园欺凌行为。在这个案例中,学生A具有肢体欺凌、语言欺凌和关系欺凌三个方面。通过对话能从中探析出学生A实施校园欺凌行为的内在因素。习惯骂人、将别人的物品丢到地上随意踩踏,这些都说明平时父母对其不良行为不闻不问,缺乏严格的管教;喜欢拉帮结派、动用武力、倚强凌弱,说明网络媒体对孩子的身心侵蚀,父母又尚未履行家长职责。
3.化解对策
帮助学生改正不良行为恶习,形成正确、良好的品行是学校教育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其成长环境虽不尽相同,但却有共性之处。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学生的秉性特征,实施针对性的化解策略,巧妙帮助欺凌学生改正错误行为。以下仍以学生A为例,依据其原因及具体表现,提出相关化解策略。
策略一:学生A个头高、力气大,可以为他适当分配点力量型任务。一方面充分发挥他身体力量优势,在劳动锻炼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帮助他树立良好的班级形象,让其体验劳动所带来的成功获得感,以此得到同学们的积极赞扬与正向关注。
策略二:为学生A设立专项班级职务,比如担任班级文明巡视员。让他在课后巡视并向老师报告班级中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和现象,借此巡视之机间接帮助他有意识地认识到自己日常欺凌行为的错误和给同学带来的伤害,帮助他深刻认识校园欺凌的不良后果。
策略三:教师要善于借助心理学相关理论,为他建立专项成长进步档案。通过档案记录学生A在学校、班级的点滴文明进步行为,对他进行激励强化,以此实现逐渐消除欺凌行为之根本目的。
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绝不仅仅是学校安全教育之漏洞或是单纯的一方之过。未成年人身心的健康成长要依赖于家庭、个人、学校乃至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四者相互作用、相互发力、相互协调,才能最大程度地消除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父母要切实履行监护人之应尽职责、学生个体要切实具备独立向善之进取之心、学校要切实建立未成年人道德教育之成长阵地、社会要切实净化空气、弘扬主流价值观之宣传氛围,让未成年人在蓝天净土下自由呼吸善良、进取、自尊、独立之空气,使人类不断缔造和谐、平等、文明、民主的
现代社会。
参考文献:
[1]杨立新,陶盈.校园欺凌行为的侵权责任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8):177-182.
[2]任海涛.“校园欺凌”的概念界定及其法律责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2):43-50+118.
[3]尹力.我国校园欺凌治理的制度缺失与完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8(4):101-107.
[4]张宝书.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四种类型及其相关因素[J].教育学报,2020,16(3):70-79.
[5]周华珍,何子丹.关于国外校园欺负行为的干预经验研究及其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09(8):5-8.
[6]郑佳,华绪庚,杨岭.农村中小学校园欺凌成因及治理——基于闽西L镇G中学的调查案例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14(4):40-45.
作者简介:
胡莹,女,安徽安庆人,中小学一级教师,曾荣获安庆市思品优质课特等奖,安庆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现为迎江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主要从事小学德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