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思索

2021-10-19 17:33赵业冯俊荣唐永政柳莹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赵业 冯俊荣 唐永政 柳莹

【摘要】随着党的十八大提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国家和社会对海洋专业科技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海洋生态学是高校涉海专业的核心基础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有机统一的必要措施。本文以该课程为例,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课程考核多维度进行了专业课思政教学改革相关问题的探讨,为新形势下高校专业课思政教育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海洋生态学  生态文明建设

【基金项目】烟台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专项《“海洋生态学”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5-0146-02

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后备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信息化带来的社会多元价值渗透复杂背景下,大学生群体中依然存在理想信念不明确、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缺失,甚至崇尚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等问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1]。因此,对专业课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是新形势下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育人全过程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深入挖掘专业课程德育内涵,积极推进教书育人的协同统一,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海洋生态学”是烟台大学海洋学院海洋科学专业本科三年级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该课程是研究海洋生物及其与海洋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通过研究海洋生物在海洋环境中的繁殖、生长、分布和数量变化,以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阐明生物海洋学的规律,为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增养殖,保护海洋环境和生态平衡提供科学依据。2012年召开的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强国不仅要有发达的海洋经济、先进的创新科技和强大的海上力量,更需要培养大批海洋科学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以生态学理论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在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矛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顺利推进的重要思想意识保障。由此看来,无论从专业技能知识培养,还是从立德树人角度出发,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上均有着得天独厚的学术和教学优势,是开展专业课思政教学改革探索的良好切入点。据此,本文以《海洋生态学》专业课程为例,探索从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寻找思政育人的有效途径。

1.改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师思政认知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缺乏正确的认识,重视程度不高,在课堂教学上往往只重视专业课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认识不深,甚至认为德育工作仅仅是思政课老师的职责,造成专业课与思政课相分离的“孤岛困境”[2]。课程思政高校隐形思政教育理念发展的必然,其实质是一种课程观,是隐性思政教育[3]。首先,高校专业课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并积极学习了解德育规律,作为专业课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要系统学习、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坚持不懈反复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理论著作作为案头必备的常用书。其次,专业课教师也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党史国史,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最后,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重视教学设计,注重品德素质培养

专业课教师应重视专业课思政教学的设计与规划,在遵循课程自身运行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挖掘的思政教育契合点进行课程设计,并撰写体现“课程思政”思路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及教案,力争做到科学性与价值性、知识性与思想性的辩证统一[4-5]。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将具有科学创新思维、绿色环保思维、人文情感思维的科学海洋观融入教学目标,构建称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价值情感塑造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具体地,《海洋生态学》除了介绍海洋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主要研究技术方法外,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最新海洋生态环境进程和热点问题,培养树立学生的科学海洋观和生态环保意识。

3.丰富教学内容,深挖提煉德育内涵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进行专业课教学改革,如何做到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无缝对接,其关键在于是否能科学有效地发掘专业知识本身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抓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突破点,配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价值观的塑造,达到育人目标。首先,课程思政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通过多渠道深入调查分析学生的心理认知特征、学习困惑需求以及情感价值取向,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这需要专业课教师增加与辅导员和班级导师的日常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其次,教师要善于挖掘课程理论知识隐藏的思政教育资源,秉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理念,力争做到德技融合。如在讲授海洋生态学中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与保护时,可引导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鼓励学生承担未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和使命。

4.创新教学方法,隐性融入思政元素

在专业课思政教改过程中,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尽量避免单调生硬地“说教”,而应创设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和实践形式,既要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亲和力,也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参与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素质培养的有机统一[6]。在海洋生态学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隐性融入思政元素,如引入网络教学模式和手机辅助教学软件将最新的海洋生态热点新闻或案例上传,在帮助学生拓展课外视野的同时,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现实结合,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其次,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分为各种专题系列,如中国人物系列,介绍学科领域相关的杰出科学家,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和成长历程;如中国成就系列,介绍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在学科相关领域获得的伟大成就;如中国问题系列,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目前发展中遇到的资源环境问题,特别是结合海洋生态课程相关的一些气候环境和生物资源等生态问题,以此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重点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点燃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火花。再次,教师可邀请涉海领域企业家或者科研院所专家到课堂教学中和学生分享实践经验,这种经验式教学往往更容易引发学生共鸣。此外,教师应注重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以小组活动等形式积极参与如海洋环保公益活动、海洋生态知识科普及海洋环境调查等课外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完善育人效果。

5.优化课程考核,检验课程思政质量

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能客觀地评价学生的成绩,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专业课思政教学中,应全面优化课程考核制度,改变原先仅注重专业维度评价学习效果的模式,转变为向科学思维、人文素质、环保意识及社会责任感等多个维度的综合评价;改变原先仅从期末成绩占比过大的评价方式向注重课程过程和课堂参与度的多维评价方式[7]。具体地,我们将成绩评定分为三个部分,成绩总分为100分,其中平时成绩占20%,包括课堂表现10分,考查学生的出勤次数、回答和提问次数以及课堂互动质量;网站学习和参与主题讨论10分,考查学生访问次数、学习时间、主题讨论发帖质量;课程主题论文占20%,为20分,考查学生论文写作的相关性,理解的透彻性,观点的全面性与课程学习的总结性;期末考试成绩占60%,主要包括笔试考试成绩,并在卷面设计中加入了思政元素的考题,如下题目:解释盖亚假说的主要内容,并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来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该题目在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情况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是否运用科学辩证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又如论述海洋生物泵对于改善气候温室效应中的作用机制和意义,并谈谈你对我国最近在联合国大会上承诺2060年完成碳中和的理解。该题目不仅考查学生对海洋生物泵这一重要生态过程的理解认识,同时考查学生是否关注国际前沿环境问题,是否树立自己的环境意识等。

引入课程思政是当代社会背景下稳步推进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大思政育人体系的重要举措,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可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育人功能,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身为大学教师,应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课程教学中坚持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技能、政治信仰及社会责任,为全面提升海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海洋强国战略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8).http://www.moe.edu.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

[2]罗晓琴,李娜.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13):192-193.

[3]陈钰,何舒澜,朱扶蓉,林玲.天然药物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9):23-25.

[4]伍玉鹏,胡荣桂,赵劲松,姜炎彬,唐铁军.“生态学基础”课程思政改革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3):89-91.

[5]田鸿芬,付洪.课程思政: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未来与发展,2018,42(4):99-103.

[6]王涵.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反思[J].管理观察,2017(30):138-140+143.

[7]梁微.“课程思政”在农林院校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以“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8):43-45.

作者简介:

赵业(1987年-),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海洋无脊椎动物环境抗逆响应机制。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建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