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 萌
通过营销组合、降低商品成本、线上线下融合、非油部门改革,重庆销售实现了非油业务量效双提升。
今年以来,中国石油重庆销售公司持续做好服务、创效、创新、管理,打通了非油销售的“任督二脉”,取得了良好效果。上半年,重庆销售非油店销收入同比增长30.2%,非油毛利总额同比增长61.2%。
◇重庆销售销售重点商品有相关的针对性促销方案。 供图/张 萌
随着非油业务的深入发展,促销工作已经不能仅仅依赖简单的降价促销,而需要措施有效的精准促销,变“单拳”出击为“组合拳”。
重庆销售公司“因时施策”,把握各类促销时机,先后策划了13次促销活动。同时,公司提升了数字化与信息化运用,利用企业微信及移动APP等平台发布营销推文,开展扫码领优惠券、消费满额推券等活动,促销精准触达客户。
“因季施策”。根据每个季度不同的特点,开展品类促销。例如,利用踏青出游、五一、端午等促销活动,强推家庭食品、啤酒、粽子等时令商品,有效抓住消费机会。上半年,公司促销活动实现收入额3000余万元,毛利率总体提升近10个百分点。
“因品施策”。根据重点商品,设计有针对性的促销方案,做好全年任务分解和营销安排。其中,公司上半年仅自有品牌包装水就实现销量26万箱,完成进度100%,同比增长94%。
“因市施策”。与兄弟单位开展互采业务,公司上半年完成销售额160余万元。拓展大客户市场,成功与上汽红岩员工食堂采购签约,与光大银行和招商银行进行团购商品推介,将格桑泉矿泉水推荐进入集团客户办公用水。组织到小区、广场等摆摊销售,公司实现销售收入额16万多元。
要实现商品创效,就必须提高商品的销售额和毛利。
今年以来,重庆销售公司从“源头”上找利润,紧扣商品运营,按照“集采为主、统采为辅”的方针,结合品类开发计划,精选总部集采适销商品,加大市场宣传和推广,扩大商品的美誉度。上半年,公司累计完成集采任务时间进度的103%。通过统采补充引入市场畅销新品,最大限度地提升商品的创效能力。上半年,公司的新品销售额和毛利同比分别提升了320%和250%。
重庆销售公司结合重庆网红城市的特点,推进本地特色商品开发,鼓励各单位结合国家扶贫及乡村振兴,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前景的自有商品。上半年,公司新开发的渝派好客菜籽油上市3个月就创收了210万元。
零售市场线上线下联动紧密。中国石油重庆销售公司作为一个传统的零售服务商,线上业务起步较晚,发展相对不足。为了弥补自身的短板,公司积极整合专业力量,组建电商板块专项工作小组,集中力量推进非油业务的信息化支撑、平台开发、线上线下融合等相关工作。
为了打造数字化非油,完善数字化支持体系,提升信息环境下的快速反应能力,在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下,公司持续推进以大数据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专用数据湖,着力构建适应业务特点和发展需求的“数据中台”、“业务中台”。
着力建设一站式服务平台和智慧化综合运营平台,完善企业微信功能,形成了对一线的快速响应,满足了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需求。今年,重庆销售公司依托企业微信,搭建了“线上商城”和“线上农业平台”。线上商城共上架商品160多批次,通过秒杀、电子券等活动,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引流互动。线上农业平台,实现了化肥农资商品在线下单、订单查询、在线服务等功能,有效拓展了客户的流量。针对常态化的“加油满额赠洗车”活动,公司开发了“线上洗车平台”,实现了自动赠券、扫码核券等功能,助推规范了管理、提升了客户的体验,核销率达到60%以上。
面对集团公司推行“大部制”改革,重庆销售公司采取“先行一步”,“刀刃”向内,实施非油战略转型和组织再造,构建新型高效的组织体系。
要实现高效的组织体系,就必须打破旧的观念,突出组织的专业性。基于此,重庆销售公司认真开了以下“三刀”。
重庆销售公司的“第一刀”,就是打破中国石油重庆销售公司已有的组织架构,结合KOS运营体系、大部制改革方向以及重庆非油业务的实际,以“大部制”为基础,以“小单元”为切入,构建起了纵横交错、多维立体的非油治理体系。在横向,围绕“商品”和“运营”,细分流程、细分岗位,协同作战,提升运营管理的能力。在纵向,围绕“市场”和“客户”,细分渠道、细分项目,靠前作战,提升增收创效的能力。
重庆销售公司的“第二刀”,就是组建一系列柔性团队,以项目制方式,实现了人员跨部门、跨层级的联动。公司实现了专业互补、知识共享、智慧叠加,解决了非油的重点难点课题。成立“24小时社区店”柔性团队,团队成员来自多个部门。大家各自发挥自己专长,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为了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重庆销售公司“第三刀”动在业务界面的权责划分上。根据非油业务发展战略、职责分工、内控要求等,对非油各业务环节进行再梳理,梳理了15项重点业务环节及职能交叉点,深度开展工作分析,明确部门和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和权限,建立了权责清晰、配合有力、协调高效的运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