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信福,巫登菊,刘和平,2,尚 强,2,晁 志
(1.四川光大制药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1930;2.四川省抗病毒中药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1930;3.南方医科大学 中医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功能解表散寒及温中止呕等[1].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第一批100个古代经典名方目录中,有12个方剂含生姜,见表1.为保证制剂的有效性,确定原料的来源和产地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经典名方拟开发方剂中的生姜,从古代本草和现代文献着手,进行了确定其来源和产地的尝试,以期为类似工作提供参考.
表1 经典名方第一批目录中生姜的用量及炮制方法
生姜主要别名有姜、生姜及鲜姜等.在我国最早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有干姜:“味辛,温.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癖下病.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生川谷”[2].其指出“生者尤良”,据此可以推断当时生姜也有使用,且功效为优.
张仲景著《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书中记载了许多以生姜为名的方剂,如“当归生姜羊肉汤”等[3].《名医别录》在干姜条下附有生姜:“……生姜,味辛,微温;主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4].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记载:“干姜今惟出临海、章安,两三村解作之.蜀汉姜旧美,荆州有好姜,而并不能作干者”[5].意指浙江临海、章安等地产干姜,湖北荆州的姜质量优良,但只能作生姜,不能作干姜.唐《新修本草》中干姜与生姜的内容基本抄录了《本草经集注》的记载[6].
宋代《本草图经》对生姜原植物有详细的形态描述:“生姜,……今处处有之,以汉(今四川广汉)、温(今浙江温州)、池州(今安徽池州)者为良.苗高二、三尺;叶似箭竹叶而长,两两相对;苗青根黄;无花实.秋采根,于长流水洗过,日晒为干姜.”并附有温州(今浙江温州)生姜与涪州(今重庆涪陵)生姜两幅图(见图1)[7].《本草图经》的记载说明生姜在当时已广泛种植,产于汉(今四川广汉)、温(今浙江温州)、池州(今安徽池州)的质量优良.观其附图,温州生姜、涪州生姜均具有肥厚、分枝的根状茎,地上茎数支,直立;叶互生,于茎的两侧排成近平面的两列,有抱茎的叶鞘,叶片披针形.其原植物均为姜无疑.条文中“叶……两两相对”“无花实”等描述可能是观察不细致或未见栽培实景所致.从《证类本草》干姜条文中“图经文具生姜条下”一句来看,《本草图经》中生姜还应是附于干姜条下的,而《证类本草》则明确将生姜和干姜分立[7].
图1 《本草图经》中生姜附图
明代的本草沿袭了《证类本草》将生姜和干姜分立的处理.《本草品汇精要》在原植物形态、产地等方面的描述与《本草图经》内容一致,指出生姜色“黄白”,干姜色“苍褐”[8],其附图色彩精美(图见2),可进一步加以确证生姜原植物为姜[9-10].
《本草纲目》对生姜的适生土壤、繁殖与栽培、外形及生物学习性、采收等均有描述:“姜宜原隰沙地.四月取母姜种之.五月生苗如初生嫩芦,而叶稍阔似竹叶,对生,叶亦辛香.秋社前后新芽顿长,如列指状,采食无筋,谓之子姜.秋分后者次之,霜后则老矣.性畏湿洳而恶日,故秋热则无姜”[11].对于生姜的产地,除抄录陶弘景和苏颂的原文外,并引《吕氏春秋》“和之美者,有杨朴之姜”,指出杨朴是西蜀地名.在干姜条下,则提到“干姜以母姜造之.今江西(今长江以西地区)、襄(今湖北襄阳)、均(今湖北丹江口)皆造,以白净结实者为良,故人呼为白姜,又曰均姜”[11].
清代吴其濬在其《植物名实图考》一书中指出:“生姜,……亦有花,与山姜同,而抽茎长尺余”,并说“余于赣南姜区见之”,其附图中可见花序从地面抽出,叶形、叶脉及叶的着生方式,均与姜相同[12].同时代的本草学著作谈及姜的产地时,所述均为干姜产地.如《本草崇原》:“干姜,以母姜晒干.以肉厚而白净,结实明亮如天麻者为良,故又名白姜.临海、章安、汉、温、池州诸处皆能作之,今江西、浙江皆有,而三衢开化(今浙江衢州)者佳”[13].
《医学衷中参西录》详细指出了生姜和干姜源来的区分:“将鲜姜种于地中,秋后剖出后去皮晒干为干姜;将干姜所生之芽种于地中,秋后剖出其当年所生之姜为生姜.是以干姜为母姜,生姜为子姜,干姜老而生姜嫩也”[14].
图2 《本草品汇精要》中生姜附图
综上所述,结合其他学者的考证[15],生姜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可追溯至秦汉时期.各代本草中所记载的生姜原植物均为姜的新鲜根茎.
最早在《名医别录》的干姜条下附有生姜:“……生姜,味辛,微温;主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生犍为(今四川犍为)川谷及荆州(今湖北荆州)、扬州(今江苏扬州)”[4].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说:“干姜今惟出临海(今浙江台州临海县)、章安(今浙江台州椒江区),两三村解作之.蜀汉姜旧美,荆州有好姜,而并不能作干者”[5].意指浙江临海、章安等地产干姜,湖北荆州的姜质量优良,但只能作生姜,不能作干姜.
1927年,《增订伪药条辨》记载:“土北姜,温州所产,质松不结,味淡不辛.又有一种洋北姜,气味尤劣,更不可用.……凡制干姜、炮姜,当以三衢开化产者为佳”.又载“干姜,湖南均州出,小,双头内白色为均姜,最佳.浙江台州出者,为台姜,个小,肉黄黑色者次.其他江南、江西、宁国、四川皆出,总要个大坚实、内肉色白为佳”[16].1930年,《药物出产辨》记载:“干姜以四川为最,白肉.广东六步次之,黄肉.钦廉、北海、广西均有出,又次之,均黄肉.安南东京亦次之,白肉”[17].
1959年,《药材资料汇编》中提到,四川犍为麻柳场、建版场、龙华场等处为“均姜”主产地,成都双流、温江、什邡、金堂等处所产叫“都姜”,其他陕西汉中地区城固、安康,以及广东、江苏、浙江、山东诸省都有出产(产台州者称台干姜)[18].1960年,《中药材手册》记载干姜主产于四川犍为,湖北恩施、黄冈专区,广东新会、南海、番禹,广西、福建、贵州等地;此外,浙江、江西、河南、云南及山东等省亦产[19].《中药材商品规格质量鉴别》记载干姜以四川犍为、贵州长顺产量大,广东、广西次之[20].《中药材产销》记载,药用姜以四川犍为为道地产品[21].药用姜和食用姜为不同的栽培品种,加之产地、栽培方法、采收时间的不同,两者呈现不同的性状特征.食用姜根茎肥大,水分多,粉性少,断面色白,干燥后体形瘦瘪,纤维多,辛辣味淡;药用姜根茎瘦小,水分较少,富粉性,纤维少,断面色黄,辣味浓烈,折干率较高[22].
综上所述,四川犍为从南北朝时期以来,即为药用姜道地产区,所产姜味辣,粉性足,质量佳.其他主要产地还有四川沐川、荣县、宜宾,贵州兴义、兴仁、安顺,浙江衢州等地.
目前,生姜以人工栽培为主.全国各地有栽培,主产于四川犍为,湖北恩施、黄冈地区,广东新会、南海、连州,广西、福建、贵州等地.此外,浙江、江西、河南、云南及山东等省亦产.目前生姜的主产地与本草考证的生姜历史道地产区相一致.
姜是常用药食两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名医别录》谓:“生姜下气而止呕吐”,被中医誉为“呕家圣药”.汉代有薄切(汉·《金匮玉函经》);唐代有炒取焦干(唐·《备急千金要方》);晋代有去皮和去皮切(晋·《肘后备急方》);金代有去皮细切(金·《儒门事亲》);宋代有洗,擦去皮(宋·《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切作片子(宋·《太平惠民和济局方》),切棋子大(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炒令黑焦,烟起为度(宋·《卫生家宝产科备要》),煨制、油制油炒(宋·《类编朱氏集验医方》),作片子,同盐淹一宿,炒黑色(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元代有切作片,用青盐糁过,再用白曲拌挹,焙干而用之(元·《卫生宝鉴》);明代有洗净(明·《普济方》),洗去土去皮(明·《本草品汇精要》),薄切,洗炒令水尽,再入米醋二升熬干为度(明·《普济方》),炮(明·《婴童百问》);清代有切作细条(清·《本草述》),切丝(清·《串雅外编》),童便(制)(清·《本经逢原》),蜜制(清·《本草害利》)等方法沿用.生姜的炮制方法较为简单,主要流程为取鲜姜洗净,晾干,置阴凉处贮藏,或埋于湿砂内,以防有效成分挥发和脱水干燥,临用时切厚片.在广泛考究同期中药、方及医等古籍,结合炮制沿革前后分析基础上,汇总历代本草有关生姜饮片炮制方法记载如表2所示.
表2 生姜饮片炮制方法历史沿革
近年来对不同产地的生姜质量进行了一些比较研究,如崔俭杰等[44]对山东等5个产地的姜油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不同产地的姜油挥发性成分组成基本相同,含量最多的姜烯等前11个物质的占比基本一致,但含量之间存在的稍许差异,致使它们呈现出的香气也有细微的区别.雷登凤等[45]用HPLC法对来自贵州水城、兴义、安顺、长顺,云南罗平以及四川犍为的生姜中主要药用有效成分6-姜酚的含量进行检测,以贵州长顺和四川犍为的样品为最高.张文焕[46]进行了一项比较全面的关于不同产地和品种的生姜质量的研究,采集了5个省份19个县市的159份生姜样品,共包括15个生姜品种,分别是广东省风姜、红姜、南姜、沙姜、山姜,四川省的竹根姜、小黄姜,河北省的黄姜、绵姜,河南省的怀姜、邵店姜、张良姜,山东省的莱芜大姜、莱芜小姜、绵姜,然后用建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法对上述样品中的10种特征成分,包括姜辣素类6-姜酚(6-Gingerol)、8-姜酚(8-Gingerol)、姜黄素类四氢姜黄素(Tetrahydrocurcumin)等进行了含量测定,对不同产地的10种特征成分含量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发现四川、河南、河北、山东省的生姜表现较为一致的分布特点且具有相似的物质分布规律.
综合本草考证和现代文献研究,各地区所产生姜虽然质量不一,但基本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四川和贵州等地所产生姜质量优良.
综上所述,生姜主要别名有姜、生姜与鲜姜等.生姜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可追溯至秦汉时期.历代本草中所记载,以及含有生姜的古代经典名方中所用的生姜,原植物均为姜的新鲜根茎.四川犍为从南北朝时期以来,即为药用姜道地产区,所产姜味辣,粉性足,质量佳,其他主要产地还有四川沐川、荣县、宜宾,贵州兴义、兴仁、安顺,浙江衢州等地.其炮制方法主要为取鲜姜洗净、晾干,置阴凉处贮藏,或埋于湿砂内,以防有效成分挥发和脱水干燥,临用时切厚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