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021-10-18 15:20唐滔
求知导刊 2021年35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深度学习策略

唐滔

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深入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还能加快其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深度学习和浅表学习是具有相对性的,深度学习的学习内容集中,能使学生具有持久的学习动力,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文章分析了阅读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的表征,然后從增强学习动力、重组结构化的学习内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三方面探讨了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如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以供参考。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5-0047-02

关于深度学习的内涵,目前并无统一的定论。笔者比较认同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所下的定义,郭教授定义的深度学习中,教师为主导者,给学生设定主题鲜明而有挑战性的任务,学生以体验式的活动为主,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中。在学习期间,首先,学生要对学科的关键知识进行充分的了解;其次,要对学科的本质以及思想方法有所掌握;再次,应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最后,逐渐变成有足够独立性及批判性、有较强创新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的学习者和社会历史实践的主导者。郭华教授所下的定义既界定了深度学习的性质、内容和过程,又界定了深度学习的任务和目的,对于一线教师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也能加快其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阅读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的表征

深度学习和浅表学习是具有相对性的,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深度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学习动力持久。学习动力是学习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在深度学习中,这种学习动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吸引,如新颖的内容或形式;二是内在的动力,即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渴求以及有所成就之后的获得感、满足感。相比较而言,第二种内在的动力更为持久。

第二,学习内容集中。学习内容不仅是集中在知识的表层,更多地还体现在知识的深层,体现在知识的关联性。这种内在的关联性更能从逻辑层面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语言智慧的形成。

第三,主动构建知识。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主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主动性,这样,其学习质量才能得到稳步提升,才有可能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体验,产生持久的动力。

二、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增强积极性的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是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保障。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动力,一般是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热情及探究欲。这种动力的来源一是外在的,来自教师的鼓励、同学的赞扬,来自陌生化的新鲜事物;二是内在的,来自学生自主发现及创造的快乐。

1.内容陌生化,产生新鲜感

根据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欣赏、鼓励学生,还应该在教学内容的陌生化方面,让学生获得新鲜感。

在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陌生化”的情境。三年级的学生通过自己阅读,基本可以读懂故事的大概内容,如果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讲解,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提不起精神。因此,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课文写‘我变成了一棵树,本来可以很自在,为什么非要写妈妈住进来,还要给小动物分饼干?”这个问题既触及这篇文章的核心,又让学生产生一种“陌生化”的感觉。学生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会产生疑惑:“对啊,为什么要写妈妈呢?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分饼干呢?分别的不行吗?”顺着这样的思路,学生自然地开始了一种主动的探索和思考。

2.发现与创造,获得成就感

教师在教学期间要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究与创造。以《我变成了一棵树》一文为例,学生在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引导下,对文本产生了探究的欲望,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独立思考以及小组学习的方式自主开展探究活动。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感受到课文写妈妈分饼干,和“我”不愿意吃饭有关,正是因为“我”不愿意吃饭,妈妈才通过分饼干给小动物的方法,诱惑“我”,让“我”嘴馋,从而主动吃饭。通过自主探究,学生才会明白,原来这是一个关于妈妈和一个不愿意吃饭的孩子的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构这个故事:假如“我”不愿去上学,变成了一棵树,会有谁,运用什么办法,让“我”重新去上学呢?

这样的设计给学生的自主创造提供了空间和机会,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投入故事的重构之中,不断地书写自己的创意。这种探究与创造,就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动力。

(二)重组结构化的学习内容

1.由表及里,深入探究

教师在重组学习内容的时候,应选取一个知识点,根据相关内容,由浅入深,将众多零散的内容组合在一起,形成有内在逻辑的、结构化的内容。

这样的内容组合有两个关键点:一是选择一个合适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对其他知识来说必须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二是围绕这个点,选择一系列相关且合适的内容。

例如,在《慈母情深》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将“鼻子一酸”作为教学的关键点,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基于此,教师还可以挑选母亲工作的环境、状态、给“我”钱的坚定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提取信息,自主感悟,从而体会母爱的伟大。

2.由点及面,拓宽范围

有时候,教材内容的知识含量较少,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可以根据教学点,丰富、补充相关的文本材料,促使学生从各个视角出发,展开进一步的分析。

例如,在教学《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树》以及习作例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四篇文章的异同,得出基本的文章结构模型,帮助学生进行想象作文的写作。再如,在《示儿》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作为学生自主拓展学习的材料。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开阔学习视野,在综合对比中体会诗人陆游的爱国之情。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深度学习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立足文本,以读促写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探究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