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在沙溪

2021-10-18 01:01常华敏
大理文化 2021年10期
关键词:沙溪书局白族

常华敏

到先锋沙溪白族书局打卡

在大理剑川的沙溪古镇,有个网红打卡点。让人觉得稀奇的是,它既不是名胜古迹,也不是人文景观,而是人们印象中司空见惯的书店,名叫先锋沙溪白族书局。

先锋沙溪白族书局的来头可不小,它是南京先锋书店全国第16家书店,也是第5家乡村书店、第2家少数民族主题书店、云南首个乡村书局。在“新时代杯”2020时代出版·中国书店年度致敬活动中,荣登“年度最美书店”榜。

有这么出名的一个地方,我先前也是一无所知,甚至数月前还到过沙溪,却对这个书店的情况不太熟悉。这次能去,全得益到剑川县任职的亲戚。在亲戚的盛情邀约下,趁我家读大学的儿子也在,瞅准春节还未收假的空隙,两家人便驱车北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惬意旅行。

去先锋沙溪白族书局,是亲戚的首推建议,他知道我爱书。的确,买书是我历来的爱好,逛实体书店,游网上书城,往往一买就是一大摞。数十年下来,家里都可开小型图书馆了。

头晚贪于看剑川古城五彩斑斓的春节花灯,我们住在县城,只得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县城至沙溪的高速公路正在修建,走老路有30多公里的路程,且弯大车多,我们想着早走早到,还会错开车辆高峰期。

我们到沙溪后,首站就往先锋沙溪白族书局进发。先锋沙溪白族书局位于沙溪镇黑潓江东岸的北龙村,过了黑潓江,车道变得越来越窄,到了路边有空地的地方,亲戚将车停了进去,我也尾随着把车停好。亲戚说走路进去算了,路太窄,若遇上对头车十分麻烦,只能一路退回来了。

行走在通往北龙村的道路上,路两旁全是田野。田里的春季作物正拔节疯长,有小麦、蚕豆、豌豆、油菜。这时,朝阳暖和的光芒洒满大地,落在身上,与肌肤亲密接触,时不时还飘来几丝泥土和禾苗沁人心脾的馨香,惬意极了。

北龙村是一个白族村落,就房屋的建筑风格,与云南大部分地方并无二致,只有稳住脚步,仔细聆听白族老大妈们的对话,在听不懂中才会领会到满满的民族气息。

终于到了先锋沙溪白族书局,只是我们还是到早了一步,大铁门还在紧闭着。当我们怀疑书店是否开门营业时,身旁的一对情侣指着门边上的一块小牌说10点才开门的。我上前一看,果然小牌上有明文告示。

人开始陆陆续续多了起来,都聚在大门前,有的趴在大门上往里面张望。来的人年轻人居多,让我惊讶的是,大部分人讲的是普通话,或让人听不明白的外地方言,原来这些人都是慕名而来的。

上午10点,随着“咯吱”一声响,大铁门敞开了,都佩戴着口罩的众人鱼贯而入。

映入眼帘的先是一个庭院,挺宽阔,西侧的主楼便是书局。进店的门不大,门口温馨告知可随意拍照。

踏入书局,我不由地被内部精巧别致的布局感到惊叹和折服。

屋内用的全是木料,10根木柱子支撑了抬梁和瓦屋顶,就连做在墙面上的书架也是同一色调的木材。

北侧墙面是书局的核心区,书架阶梯式逐级上升,直达楼顶。共设13个书区,摆放的基本是以云南为主题的图书。突出展示的“滇”“大理”“剑川”“沙溪”“南诏”“茶马古道”“甲马”“白族”书区,是集中介绍云南历史、地理、文化、风光的专业图书。特设的“西南联大”和“他们在云南”书区,是于坚、雷平阳、朱零等云南本土作家、诗人的书作,从这里可以领略到云南文學界的风采。值得一提的是,墙面上精心点缀有泰戈尔、辛波斯卡、波德莱尔、北岛、木心等10余个诗人的肖像,以及精选出来的他们的诗句。向上一望,顿觉诗意如春风徐徐袭来,滋润了心扉。

东西两侧,全是先锋书店团队精选的文学、社科、生活、工具和儿童读物等图书。先锋沙溪白族书局的图书,一应俱全,城里书店有的,这里有,城里书店未必有的,这里也有,如文学类书籍,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分区整齐排列。在中国区里,路遥、莫言、贾平凹、余秋雨、苏童、余华等著名作家的作品,北岛、海子、舒婷、顾城等著名诗人的诗集,无一遗漏。我爱看刘亮程的书,一找,有了。在这山高水远的民族村落,书店提供有精神食粮,是当地村民们的幸事,对远道寻来一睹风采的旅人们,也是一种良心的慰藉。

中间一列,除了畅销书,是清一色的文创产品。文创产品充分吸纳了云南以及剑川元素和白族元素,有书签、明信片,有布艺小饰品,有彩绘瓦猫,有小袋包装的精美食品。到先锋沙溪白族书局,爱书的买书,不怎么爱书的可购文创产品,真应了那句“总有一款适合你”。

南侧一面,全部用玻璃装饰。窗外,可看到一丛竹子青翠地绿着。此时,阳光正透过玻璃窗,温暖了整个书房。窗前摆了一组沙发,有的游客抱一本书坐下,一边沐浴着璀璨的阳光,一边啃嚼着精神的食粮。

到先锋沙溪白族书局打卡,亲身到了算一种;照了相、录了视频发朋友圈、自媒体,或纯作留念,算一种;还有一种就是买本书,并盖上书局的印。我挑了一本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作家笔记》,同去的两家人,有的买了蔡崇达的《皮囊》,有的买了川端康成的《天授之子》,有的买了《海子诗选》。无一例外的是,大家都自己动手拿起书局的印戳,选书的扉页规整地盖下。

院落东边的书店咖啡馆,是一栋一层楼的瓦屋。室内装点很考究,两边窗子安的是大玻璃,绵软的座椅,或四个一组,或两个一组,整齐摆放。试想,握一本书,泡一杯咖啡,看倦了,透过玻璃窗欣赏一番外边的美景,过的完全是诗意生活了。

书店咖啡馆右侧是诗歌塔。进入塔内,空间很狭小,站在一楼仰望,楼梯仿佛是一本本的书籍向上堆砌成的,踏上楼梯,是一面面的扇形层板围着一圆柱旋转而上。楼梯周围上下紧绷着钢丝,是围栏,也是巧妙的装饰。钢丝上悬挂着一些中外诗人的影像和诗歌抄本,读诗和向上攀登两不误,相得益彰。通顶了,秀美的沙溪坝子在眼前一览无余。这时,除了诗歌和大地,脑海里应该不能再装进什么,也许这就是诗和远方最贴切的意境。

将丰富的文化与乡村民俗相融合,这在当代社会是一个创举,也需要足够的勇气。

后来了解得知,先锋书店的创始人名叫钱小华。1996年,他在南京太平南路上创立了首家先锋书店。20余年来,先锋书店作为南京文化地标,已在南京市各历史文化街区拥有多家门店。从2014年开始,他又另辟蹊径,将书店版图扩延至乡村。按钱小华的理念,乡土就是时尚,越乡土越国际,关注乡土就是关注中国,对乡土的热爱就是对生命的敬畏。

在诗人北岛的极力推荐下,钱小华于2016年来到沙溪对乡村书店作选址。一开始被推荐的是位于沙溪镇寺登街场附近的一处地方,但他觉得那里人多嘈杂、商业氛围太浓,并不符合心中乡村书店的样貌。来到北龙村,一座破败不堪的粮站引起了钱小华的注意,并成了他十分满意的最终选择。

店址确定后,钱小华与建筑师黄印武一起合作,对粮站着手设计和建设。设计很大胆,将原来堆放粮食的粮仓改造成书店,把对面早已荒废的烤烟房改造成诗歌塔。施工中只是在房屋内部进行了一些改造,在外观上依然保持原样,与周围的环境保持了高度协调。历经3年多的打造,2020年4月,两辆10多吨载重量的大卡车从南京把2万册图书运到了沙溪,同年8月15日,先锋沙溪白族书局揭开神秘面纱,正式营业。

粮仓改书仓,看似巧合,实则意义非凡。现今的乡村,人们肚子需求的粮食已充裕,头脑需求的粮食却闹荒。先锋沙溪白族书局的华丽登场,正弥补了当地乡村的这一空白,定让村民们适时点亮阅读之灯,步上乡村文化复兴的快车道。

我们出门前,发现大门内侧贴有一张先锋书店创始人给大家的一封信,凑近一看,内容是情真意切地感谢员工、读者和文艺工作者,更多是强调责任,其中两句话至今难忘,“我们到中国最偏僻的乡村开办书店,为乡村打开一条出路,这是源于我们内心的单纯和信仰。”“为贫困穷苦者服务,为贫困穷苦者带来希望,我们走在荣耀的盼望之中。”

走出“年度最美书店”,我们各有所获,有抱在手里的书,还有印在脑海里非同一般的体验和感想。

当我们再次走到田野旁,泥土和书籍的香味相互交织在一起,分不清彼此,在阳光的光合作用下,酽酽地浸透了周身。泥土散发的芳香接地气,书籍蕴含的力量通灵魂。可二者兼得的地方不会太多,唯有沙溪,独占了我的记忆。

夜宿沙溪

沙溪古镇的美,属静谧的那一种。可洗涤心灵,能使记忆生色。

这颗镶嵌在大理剑川崇山峻岭中的高原明珠,我虽数次游历,但更多只是走马观花,脑海里仅留有粗浅的印象。这次不同,要住一晚。有了去深入感受的良好机会,充满渴望是自然的,虽然车辆还行驶在蜿蜒的公路上,心却早到沙溪。

一行人抵达沙溪时,已近傍晚。夕阳也许是知道我们要去的,抑或又是等久了,礼节性地打了一个欢迎的招呼,便迫不及待地落向了山的另一边。

刚下车,顿觉一股冷风袭来。到深秋,南方只应略有凉意,不过沙溪在大理海拔偏高,身感微寒就不足为奇了。

此时,虽说还不到饥肠辘辘的地步,却也有几分饿意。吃晚餐的地方,是一个名叫“沙溪土八碗”的特色饭馆,就在停车场往前不远的小巷里。

饭馆为标准的白族“三坊一照壁”式格局,都由老院落打造出来。布置得还算精巧,物件几乎按当地传统习惯摆设,屋前和照壁周围满是以多肉居多的绿色植物,数盆黄的、粉红的菊花,拼力拖拽住秋天的脚步,用心绽放着自己最后的芳华。

上菜了,真的是“土八碗”,外加一个汤。几筷菜下肚,再呷一口醇香的自酿苞谷酒,全身上下渐渐泛起了几丝暖意。

桌上的“土八碗”,肉类都是沙溪本地的烹饪法,蔬菜是森林里找来的山野菜,有的甚至说不上名。有一盘切成薄片的新鲜松茸,往小碟里蘸一点调好的芥末,边呛边咽间,不觉将痛苦且快乐着的境地演绎得淋漓尽致。店主看到大家吃得兴起,用替我们感到庆幸的表情说,你们太有口福了,这是今年的最后一批松茸。

走出饭馆,天空已拉上夜帘。小巷空无一人,灰暗的路灯用力亮着,好让我们看清前行的路。这时,一切都是寂静的,没有蛙鸣,没有蟋蟀声,只有小巷边一座院落里时不时传出几声狗叫。狗叫声似乎从远处出发,满是历史的痕迹,然后嗖地与我们擦肩而过,飘向了远方的村庄。

步入寺登街,我们真正意义上到了沙溪。

街口矗立着一块没有打磨过的大石头,上面写着“寺登街”三字,遒劲有力,用金粉涂就。面对放眼望去街巷上的柳绿灯红,这金灿灿的黄色也算是很合时宜的巧妙点缀。

主街两旁都是店铺、餐馆、小吃、土特产、旅游商品,一应俱全。商家为了吸引顾客,设置了不同的灯饰。走在街道上,随着五颜六色的霓虹灯闪烁,我竟质疑起此景只应天上有,恍惚间宛若自己也成了仙人。

略有坡度的街道右侧,流淌着一股清冽的甘泉。弯弯曲曲的沟沿,全部用不规则的石头镶就,满满透出古朴的味道。泉水在灯光照射下,也成彩色的了,亮晃晃地向街尾不停流去。一看,便知这流水不是后期人为。是先前的住户,引了这么一沟水,洗菜和洗衣服,肯定省了不少力。只是先人们可能谁也不会料到,普通的一股泉水会成为当今沙溪一道亮丽的景观。

四方街是沙溪的中心。广场东边的古戏台和西边的兴教寺彼此守望,相得益彰。北边,一棵数百年的老槐树婆娑而立。树是孤独的,但每天都要迎接、送走无数南来北往的人们,只要有人在心中曾有过这棵古树,树便一定不会感到孤零。

我们去的时候,兴教寺双门紧闭,夜间不向游人开放。沙溪标志性建筑古戲台在饰灯美容后,姿态全新,端庄、自信、包容,无不散发着诱人深思的丰富内涵。看着古戏台,眼前不觉浮现了当时的沸腾场景,戏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台,戏台下你推我搡,无非看一眼热闹。

街尾外的玉津桥是一定要去看的,那是一座沙溪古镇连接茶马古道的重要桥梁。此时的玉津桥,灯光璀璨,在黑夜中更显耀眼的风姿。伫立桥上良久,以前的马帮商队已是过往云烟,却仿佛又历历在目。再看桥下,我在想,滚滚流过的黑潓江,是否会带去古镇的一丝气息,流入澜沧江,在某一日清晨,或傍晚,蓦然出现在湄公河。

古,是沙溪呈现给世人的一张烫金名片。古街、古屋、古树,每一件物件都铭刻着历史的沧桑。我们在四方街,在南古宗巷,在所有走过的小街小巷,很少发现有现代元素,甚至有些“土”。不过,正是这“土”,撑开了沙溪在世界的一片天。

静,则又是沙溪拥有的另一张孪生名片。广场上,街巷里,人们三三两两,有的是情侣,有的是一家人,有的是一群朋友。都没有人大声喧哗,大家交谈会压低嗓门,谁也不愿去打破那一分宁静。

沙溪的客栈鳞次栉比,雨后春笋般地布满各胡同和小巷。当我们走到一家客栈外,一年轻小伙背倚二楼窗台,正用萨克斯吹奏着一首悲伤的曲子,那小伙子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沙溪是一个最适合养心伤的地方,相信一段时日后,小伙的心伤会结痂,脱落,直至痊愈。

沙溪的酒吧也不少,看着还十分时尚。在古典与现代交汇的节点上,买一场醉,理由还过得去。

我们不买醉,只买住,买住的地方在北古宗巷的十二客栈。听当地人说,沙溪的客栈,风格都各不相同。一到房间,我就饶有兴趣地欣赏起这一晚属于自己的天地。地板下装了地暖,不一会便暖和了。房内摆设,颜色搭配,都非常考究。

洗漱后再到院里观赏,正看得滋滋有味,看时间,已过午夜。

急忙回房躺下,心中念叨着希望夜里有个梦,而梦里依然是正驻足的沙溪。

责任编辑:袁 媛

投稿邮箱:DLLY2020@163.com

猜你喜欢
沙溪书局白族
诱人的沙溪古镇
降低粗选石灰PH值在沙溪铜矿的运用
《洱海》《沙溪古镇一》《沙溪古镇二》
沙溪旗袍
南园十三首·其五
思路创新是成功之母
李小峰与北新书局
花样云南(二)
白族
初访湖北鹤峰白族聚居区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