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全
澜沧江旁的甘蔗野蛮生长
雀鸟带来了北方,冬小麦成熟的讯息
回到农村的年轻人笨拙的手脚
被生活这把镰刀所束缚住
学着祖父母的手法,打理麦穗、麦茬
牧羊人的吆喝声如同一颗子弹
穿破火车的车窗,更改了列车走向
一路向东,一路向东
五月的故乡和这场景截然相反
它种不出冬小麦,种不出甘蔗
是阡陌桑田里,农忙人插秧、灌水
这场景印刻在车窗之上
我不会插秧,也没下过水田
这是农家子弟的耻辱。火车翻山越岭
所见所闻都落在了纸上
雨夜笔记
南诏的风月,在澜沧江边止步
绵延千里的高山,在春风浩荡的雨夜
沐浴更衣,一万亩翠绿跑入耳中
今夜樱桃落草为寇,绿草占山为王
只有林中深处,吹奏瓦格洛①的小妹
寻找着她前世的情郎,流亡的人
听不懂弦外之音,只有雾气与炊烟
一同升起时,才能在沉积的河床上
寻找不懂浪漫的铁矿石
淬炼成钢,造一柄开膛的利器
解剖这浑浑噩噩的人间
写给入伍兄弟
事物缄默是另一种生命的复苏
生命本该这样。土著居民背起包袱
从山顶走向原野,刀耕火种的习惯
在机器时代格格不入,落日反向
托起了石头,野竹半生的惦念
一刻钟后,黄昏退却在地平线以下
黑夜在我们头顶盘旋,春风吝啬不向大地
施舍任何的雨滴,我们断断续续地联系
正如滇西季节前的春笋,缺少冒出春土的勇气
偶尔你也给我来电,无外乎生活、训练、境况
我们会在折叠的空间中,共同面对着晚风
抽一只生活的烟,直到滇西的春风
吹落大漠长上的孤烟
挂断电话后,我想你会在祖国的边疆
用汗水书写青春疼痛的笔记
我在滇西的小城为了生活,继续失眠
梦里白色芦苇的种子,飞向北方
早春笔记
尘世的凉风匆匆,压住草木枝头
一星半点的绿意,成了灶台上的奢侈品
懵懂的花骨朵,睡眼惺忪
苏醒的嫩芽,讲着悲伤的故事
阳光割破老人的血管,进行输氧处理
去年他的妻子,在风雪中安详地死去
门前杏树,杏花带雨落满一地
拿起扫帚,他扫起对亡人的思念
雨水成为他的信仰
装满了整个春天
午夜梦境
再一次梦见我死去的外祖父
端坐在旧屋的前面,不苟言笑
表哥在给他剃着两鬓如雪的胡须
流淌的河水,披上了春天的外衣
有人打水而去,有人在石板上洗衣
阳光均匀,切割着上了年纪的瓦房
切割着外祖父塌陷的面容
切断了他尘世最后的念想
河边的小草,绿意盎然
听不懂一个行将就木之人的诀别
外祖父讲起五十年前,当生产队长
四十年前,在煤窑做工
三十年前,妻子病故
十五年前,儿子病故
五年前,女儿病故
妻离子散的字眼,从他嘴角里吐出
一字一句,句句诛心
我不知道外祖父,一辈子的艰辛
他本该是耕种春天的人
八十五岁,本该子孙绕膝
写到这里,春风涌入眼角
我静默流泪,哭外祖父走的春天
哭他一辈子的遭遇
在破败的木屋里,他用尘世做炭火
给落雪的半辈子添加温度
在剃须洗漱后,他安详地走了
享年八十五岁
丁酉年春卒
天落起了雪,一片接连一片
舔舐着他瘦弱的躯体
这是他给我和表哥最后的交代
孤独了一辈子,想要个热闹的地方
想和死去的妻子、儿子团聚
黑色的春天,黑色的祖父
残留着的黑色记忆,让我午夜惊醒
祖母帖
春天的痹症如一条野狗,跑入她的体内
每逢万物发芽的季节,祖母的肢体
就会有千萬只蚂蚁撕咬
明白祖母后,我会在春风中
反对春风,反对嫁接枝条上
希望的迸发,来延缓祖母的疼痛
昨日祖母来电,询问生活的琐事
想象着她,在按键的手机上
一遍遍寻找着,子女号码的情景
祖父离开尘世这几十年里
在生活这张白纸上,用沾满露水的双腿
来测量她到祖父坟头的距离
来换取她晚年伤病缠身,我的回复是
我很好祖母,您也珍重身体
在南诏的春风中,听祖母讲述
她一辈子的哲学。斜阳遮住青山
墙上晚归的老翁,饥肠辘辘向祖母走去
让祖母给他 烧火 做饭
他饿了
小城车站
中年妇女搀扶着年迈的老人
年幼的小女孩手挽着母亲
在熟悉的地方找不着南北
春风有了度数,吹向天边
在她们脸上留下浅浅的痕迹
我是形单影只的远行人
猜想着——她们刚送儿子
丈夫、父亲省外务工
头一转,她们消失在人海
诗中,我搬进一枕炊烟
会在失眠的夜晚
打捞起故乡河滩上的盐
①瓦格洛:佤族竖吹乐器。
责任编辑:张琼斯
投稿邮箱:joneszq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