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启 郭加盛
一、论文背景
近年来,在国家旅游发展的各类政策刺激下,中山市各类型旅游方兴未艾,呈现全域旅游的良好态势。随之而来,中山市各大旅行社的导游需求很大,特别是旅游旺季中山市导游需求缺口更大。据中山市研学旅游的调查,目前带团的导游有两类,一类是持有全国导游资格证(以下简称“导游证”)的“主导游”,另一类是无导游证的“副导游”。主导游工资一般是每天250元至350元,副导游工资一般是每天100元至120元。这意味着,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学生如果考取了导游证,工作薪酬将大幅提升。
2016年起国家旅游局(现为文化和旅游部)对导游证考试进行改革,改革举措主要包括: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统一理论部分考试;各省制定面试部分考试大纲、各市组织面试部分考试、面试部分的导游词篇目不少于12篇;一年只举行一次考试、中职学校只允许旅游类专业三年级学生报考;各省划定合格线(理论、面试、总成绩三条合格线)等。因此,在全国导游证考试改革的背景下,研究提高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学生的导游证通过率,对学生的就业非常有价值,对学校的教学也非常有意义。
二、影响我校导游证通过率的因素
(一)有利因素
1.考试改革红利
一是成绩方面改革。考试改革前,广东省要求考生理论部分(满分800分)达480分即合格,面试部分(满分200分)达120分即合格,理论和面试均合格才通过考试。考试改革后,广东省划定的分数线比较低,例如:理论部分(满分为200分)2016年合格线为62分;面试部分(满分100分)2016年合格线为52分。二是面试方面改革。考试改革前,广东指定标准的导游词,每篇约4000字;考试改革后,2016年和2017年广东只设定12篇景点,不设定标准的导游词,考生可以围绕景点讲解,内容合情合理、讲解流畅清晰;2018年起进一步改革,广东省导游考评委公布12篇景点的参考导游词,字数每篇降至约1500字。这些改革对我校旅游类专业是重要的有利因素。
2.專业教师指导
我校旅游专业逐步培养起一支“双师型”导游师资队伍。旅游教研室专门安排四名资深导游教师分别指导旅游政策法规、导游业务、全国导游基础、地方导游基础等理论课程备考,一名资深导游教师专门指导面试部分备考。相比之下,社会考生少有专业教师指导,少有进行几轮模拟训练,更少有教师督促备考。
3.考生暂停实习
改革后,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报考导游证只有在第五学期,这个学期中职学校一般是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根据实际情况,我校原则上暂停导游考生的顶岗实习,安排考生留校备考。这样考生有备考时间保障、有专门练习核心课程、有专项训练导游讲解、有专题训练面试问答、有早读和晚修,因此,导游证通过率可大幅提高。
4.社会考生增加
报考导游证的社会人士一般是边工作边备考,少有充足的备考时间、少有系统的备考资料、少有专业的教师指导理论、少有专项的面试模拟训练,因此,社会考生大多数不能通过考试,而我校考生在竞争性考试中更容易胜出。
(二)不利因素
1.考试改革从严
一是成绩方面的改革。考试改革前,一年举办两次考试,且可保留一次理论部分成绩和面试部分成绩;考试改革后,一年只举办一次考试,且不保留理论部分成绩或面试部分成绩,也就是说,考生必须理论部分、面试部分、总成绩均达划定分数线才能获得导游证。二是报考资格方面的改革。考试改革前,中职学校任何专业所有年级学生都可以报考;考试改革后,中职学校只允许旅游类专业三年级学生报考,也就是说,旅游专业学生在中职阶段只有一次导游证考试机会。分析近三年的情况,我校约90%考生的理论部分达划定分数线,但约30%考生的面试部分未达划定分数线,导致这些考生未通过导游证考试。
2.考试不指定教材
考试改革后,国家只公布统一导游证考试大纲,不指定备考教材,也不公布历年真题。例如:2020年科目三《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的“(5)饮食文化部分要求掌握:中国四大菜系的形成、特点及代表性菜品”,考试大纲比较笼统,不同出版社的导游备考教材各有侧重,关于四大菜系的形成渊源不尽相同,特点概括不尽相同,代表性菜品不尽相同,导致考试的部分题目可能没有标准答案,因此,考生面对林林总总的考试教材难以选择,解答部分考题靠碰运气。
3.导游词篇目增多
考试改革前,广东省的导游词考试一般是8篇,其中5篇是省级景点导游词,3篇是中山市景点;2015年开始,导游词全部调整为省级景点导游词,篇目为6篇;2016年导游词增加到8篇。考试改革后,广东省的导游词确定为12篇。中职学生的记忆力一般不强,表达能力一般不强,12篇导游词对中职学校考生来说是一个较高的挑战。
4.部分考生参加高职高考
导游证考试和高职高考时间较近,我校约二分之一考生同时报考导游证和高职高考。相比较而言,高职高考显得更加重要。因此,这些考生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备战高职高考,大幅减少备考导游的时间和精力,从而降低我校的导游证通过率。
5.考生学习自律较差
学习自律较差是中职学校学生的普遍情况,例如:中职学生容易沉迷手机游戏。如果没有教师紧盯督促,学生就容易懒散,通常不会自觉地备考,从而降低导游证通过率。
三、我校提升导游证通过率的教学实践
(一)理论部分
1.加强文化基础
导游证考试需要考生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良好的综合素质。我校历来重视文化基础的教学,旅游专业全面加强学生的语文、历史、地理等基础学科的教学,全面加强礼仪、形体、沟通等综合素质的训练,为考生夯实文化知识基础和导游技能基础,逐步培养出考生具备必要的导游核心文化素养。
2.暂停顶岗实习
我校大多数专业实行“2.5+0.5”办学方式(即前两年半在校学习,最后半年顶岗实习),这也是我校办学的一个优势。旅游专业原则上不安排导游考生第五学期的顶岗实习,让考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备考,不受实习繁重的工作影响导游证考试。
3.分科系统指导
我校发挥“双师型”导游师资队伍的积极作用,由四位中级导游以上的教师专门上复习课四门考试课程,每门课程的课时一般是4节/周,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上好复习课,指导学生备考。
4.组织模拟测试
四位教师分别进行每门课程每章的复习及模拟测试。考前4周定期进行全真模拟测试,组织四轮全真模拟考试(见表1)。
5.利用软件刷题
旅游教研室常用两个软件:第一个是“导游贝考101”,考生手机下载“导游贝考101”APP,利用课余时间刷题,突破错题,提高准确率;第二个是问卷星,教师利用问卷星制作模拟试卷,定期发二维码测试,每份试卷通常做三遍,第一次测试不登记考生成绩,第二次测试要求考生准确率70%以上,第三次测试要求考生准确率90%以上,每次都要求考生及时整理错题。
(二)面试部分
1.提前自主备考
此阶段自考试大纲公布至暑假末,以考生自主备考为主,教师线上指导为辅。在第五学期开学就测试,不过,实际情况是大多数考生没认真备考,只是偶尔看看、简单朗诵,有个粗浅的印象。
2.组织研学旅游
近几年教育部倡导学生研学旅游,我校有计划地组织每一届学生到面试景区进行研学旅游,例如2018年组织16级学生游览佛山市南海西樵山,2019年组织17级学生游览广州市白云山等,2020年组织18级学参观中山市孙中山故居与纪念馆。从书本知识走入实地现场,学生对面试景区有了更深的认识,能有效提高导游证通过率。
3.推动参与实践
在研学旅游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中山各大旅行社需要大量的副导游。我校与旅行社开展校企合作,由教师分批安排学生参与副导游实践,学生普遍走过广州长隆旅游王国、深圳华侨城等景区。在做中学、边做边学,这种方式也能有效提高导游证通过率。
4.强化模拟训练
此阶段自第五学期开学至理论考试,大约80天,第五学期专门开设广东导游词选修课,安排一位导游面试考评员担任课程教师,分析每一篇导游词的得分点,强调每一篇导游词的失分点,讲授每一道导游服务规范题的要点,分析每一道导游特殊应对题的要点,解释每一道导游综合知识题的要点,让考生在理解中记忆。特别说明的是,面试知识体系是理论知识体系的有益补充,两者相辅相成。
5.冲刺迎接考试
此阶段理论考试结束至面试开考,大约20天,旅游专业暂停大部分课程(除形体训练等课程外),师生集中精力抓面试训练。旅游教研室制定详细的面试备考计划,确定每天的备考任务。科任教师每天抓一篇导游词、五道规范题、五道特殊应变题、三道综合知识题,每个考生每天都要求过关,并公示备考进度表及其成绩。(见表2、表3)考前一周组织每个考生进行三轮全流程的仿真面试。
四、总结与反思
经过近几年教学实践,我校旅游专业提高考生导游证通过率成效良好。
2017年是导游证考试改革第一年,我校学生报考79人,仅通过21人。分析原因,是因为改革第一年我们经验不足,无法预测到划定的分数线,部分学生考完理论,估计理论部分达不到60分,就放弃了面试。
2018年我们吸取经验教训,师生共同努力配合,按备考进度表推进,导游理论的每章知识逐一过关,每篇导游词逐一过关,每个考生逐一训练模拟面试,导游证通过率明显提高,我校学生报考42人,通过38人,通过人数和通过率均居全市大中专院校第一。
2019年我校报考54人,通过34人,通过人数和通过率均居全市大中专院校第一。特别说明的是,2019年的导游成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下调了导游证通过率,我校仍取得优秀成绩实属不易。
2020年我校报考38人,通过23人,保持通过人数稳居中山市大中专院校第一。
我们的实践经验推广到中山市中职学校的旅游专业,也取得良好的成效。例如,某某理工学校旅游专业2018年前学生导游证通过人数一直较少,2018年开始采用我校的实践经验,学生导游证通过率大幅提高。未来,我校旅游专业师生将继续总结经验、扎实备考、再创佳绩。
責任编辑 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