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健雄,龙樊榕
(湖南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长沙 410012)
国家提出“健康中国2030”战略,践行健康中国行动计划,但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基于人口红利不断减少,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政府高度重视多元化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1-3]到2020年已建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康养产业体系和养老服务资源共享的服务网络。在全国范围内,2018年湖南省老年人口数量属于第一阶梯,长株潭城市群老龄化水平高于全省水平的 1.07%,但低于全国水平的0.47%,养老问题在省域内突出。老龄化问题冲击着传统家庭的养老模式,人口的精神压力与物质压力不断增长,出现更多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
国外对养老问题的关注起源于二战结束后,对养老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养老模式和养老补助对养老产业的影响、[4,5]养老政策[6]等方面。不同国家的养老模式均有所不同,日本的是家庭社会两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美国的是投保资助型养老保险制度,英国的是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等。[7]在养老基金方面,Kurash R提出了适合于养老基金行业长期投资的投资组合选择方法,Masaya Y对老年护理服务补贴如何影响养老服务市场劳动力供给进行了研究。[8]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赫燕萍和王娟对广州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9]张志芳等通过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孤独量表对养老院老人生活满意度进行探讨。[10]二是养老产业发展路径,结合嵌入性理论、[11]社会交换理论、[12]公共物品理论、[13]推拉理论[14]等分析不同结合服务模式的生产与提供方式,探索能够促进我国医养结合服务良性发展的对策。吴少华等探索河北唐山医养结合型养老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建设集医疗、康复、保健、养生和养老于一体的养老康养产业体系。[15]三是养老设施发展等领域,从养老政策、[16]机构分布、[17]服务体系构建[18]等方面进行分析。季翔等探索徐州市主城区的机构养老设施现状,运用差异化分析资源配置,推动城市养老设施的有序建设,[19]还有从养老设施的可达性[20]进行测算,为养老设施优化布局提供建议。从研究来看,我国对养老产业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宽,但少有对区域内养老产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对于养老产业发展环境评估体系尚未建立。
城市群被视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和国际分工的新地理单位,是区域经济增长极和核心节点,决定了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格局。长株潭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和东部沿海经济开发区共同覆盖地带,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相比,长株潭中心城市规模偏小,回波效应相对较弱。按照政府公布的“9064”养老政策,到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需建成10.6万张床位,远低于实际需求,各县域存在很大供给缺口。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形成全民行动的新态势。在国家政策利好的背景下,通过环境评价把握长株潭城市群养老产业的整体状况,为湖南省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TOPSIS模型是一种综合评价方法,其原理是使用组合赋权法为各指标赋权。首先,在各年度的指标数据中,判别出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其次,计算各年度指标数据同最优方案与最劣方案的距离。最后,计算各年度与最优方案的贴近度。[21]为消除指标属性及量纲的不一致,对所有正、负向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通过(3)至(6)式得到第j项指标的权重,通过(7)至(11)式计算评价对象与理想解之间的距离,最终得到各省份不同年份的综合评价值。
式中,i为各省份;j为各指标;t为时间;Wj为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值;Ej为第j项指标权重;Mjit为权重规范化矩阵;M+、M−为理想解的最优、最劣方案;为对象与最优、最劣方案的欧式距离;Si为省份i的综合评价值。
本文将养老机构分为养老院、敬老院、护养院、福利院和老年公寓,以长株潭城市群23个县域的养老设施为研究对象。养老机构数据来源于湖南省统计局、《民政统计年鉴》和养老网。通过多次核对和筛选,剔除地址、类型、床位数等记录不完整、不准确的养老机构,截止到 2020年11月16日,共采集到287家有效养老机构相关信息。绿化率、日照数、年平均气温、老龄人口数、污水处理率、公共服务支出、城市化率、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固定资产投资、医疗和卫生支出、人均GDP、国民生产总值、高校毕业人数、卫生机构床位数和卫生机构人员数等指标来自2009—2019年《湖南省统计年鉴》。空气质量优良率、地表水质量数据来自长株潭各市2009—2019年《环境公报》以及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公布的数据,风速来自气象网站,搜索指数搜集2011—2018年百度指数官网数据。
养老康养产业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是依据我国颁布的《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养老康养资源更注重其保健和康养性。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对养老产业发展环境的影响因子进行逐一筛选。依据实用性、科学性、全面系统性、可量化性和综合效益性原则,构建5个子系统和27个指标(表1),从养老康养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口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五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价。从绿化率、风效指数、空气质量、地表水质量、声音环境质量、环境治理五个方面考察自然环境;从社会搜索指数、社会文化活动、交通便利性、城市化四个方面揭示社会环境;[22]从消费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两个方面衡量经济环境;[23-24]从老龄化程度、文化水平、医疗服务效率、养老保险四个维度刻画人口环境;[11,25-28]从社会支持、医疗支持、生活保障三个方面表述政策环境。
表1 养老产业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长株潭城市群地理位置位于湖南省中东部,包括长沙市、株洲市和湘潭市及各自管辖的市县共26个县域。土地总面积9 211.03km2,山地、丘陵地形占全面积的66.62%。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 16−18.5℃,平均年降水量在1 200mm−1 700mm之间,光、热、水资源丰富。2018年末,全区域有常住人口1 504.03万人,总客运量6 849.29万人,交通便捷。长株潭城市群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287.95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 19.14%。2018年湖南省民政局公布全省符合《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标准的养老机构共1 937家,长株潭城市群合格养老机构占比14.09%,其中长沙>湘潭>株洲,形成了以长沙、株洲、湘潭和韶山四市区连接的高密度核心区,呈现“U”字形分布格局(见图1)。
图1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及养老机构密度分布图
长株潭城市群养老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态势,长沙的评价指数由0.176上升到0.861,株洲的评价指数由0.290增长到0.653,湘潭的评价指数由0.224提升到0.683(见图2)。从2015—2018年长沙养老康养的发展水平最高,其次是株洲和湘潭。湘潭的发展平均增速为12%,呈现强劲的发展潜力,株洲的发展平均增速为 8.39%,位居最后。2008年湘潭养老发展水平最高,但其波动幅度较大,2013年下降明显,究其原因在于自然环境中地表水质量与风效指数出现下降。
图2 长株潭城市群养老发展水平
良好的环境条件是养老产业融合实现价值创造的关键,是养老产业融合价值网各个模块之间合理互动的关键。[29]通过熵值法获得各环境维度的客观权重,权重从高到低排列为自然环境0.25、经济环境0.20、社会环境0.20、人口环境0.19与政策环境为0.15。自然条件是养老人群休憩的空间基础,经济条件是养老发展的物质基石,人口条件蕴含着城市群养老产业发展的消费市场,社会条件表明社会对养老的关注程度和对健康养老的意愿,政策条件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养老康养发展提供物质保障。2008—2018年,长株潭城市群的自然环境、人口环境、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发展水平均有所提高,但各维度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见图3)。
图3 长株潭城市群养老产业发展环境分维度指数(2008—2018年)
1. 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可以直接反映出政策对产业的支持程度,行业壁垒的降低可以进一步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25]2008年以来长株潭一体化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提出“同环同网同享同城同治”政策,逐渐消除政区分割的局面。2014年长株潭城市群先后获得国家发改委首批与第二批国家养老试点单位,履行“党政领导、社区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对医疗、社会保障福利事业大力建设,突破单一的养老服务形式,建立医疗资源共享体系,与医院搭建绿色就诊通道。由于各市人均GDP与GDP的增长率存在差异,医疗养老投入力度和社会保障支出也不一样。2018年长沙卫生、社会保障的固定资产投资达134.59亿元,而株洲、湘潭分别为39.11亿元、19.98亿元,远低于长沙的政策支持力度,这主要是因为株洲湘潭两市的财政支出中医疗、社会保障等支出结构不太合理、资金使用效率相对较低,从而影响养老产业的发展。
2. 自然环境
城市群处于城市化与工业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产生了较多的环境问题,城市化与自然环境质量存在耦合关系。[30]空气质量直接影响农业生产、交通状况和居民身心健康。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化水平在长江中游城市群排名首位,但与经济稳步增长不协调的是,环境质量处于第二位,城市群与空气质量协调耦合度呈波动上升状态。据统计,长株潭城市群 2009—2012的空气质量优良率高达90%,之后就处于70%左右,其原因在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以资源消耗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承载力处于重警状态,环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内资源环境系统承载力呈现“M”型变化。[31]此外,长株潭三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不均衡,长沙市建成区绿化面积覆盖率占绝对优势,株洲市则最低。但长沙作为省会城市,不断吸引人群聚集,致其人均资源分配较少,由于人口密集,基础设施承载压力大、水资源紧缺、交通拥堵等问题,面临着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风险,生态文明建设压力进一步增大。
3. 社会环境
由于省域内自然环境差异较小,使康养地对活动场地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依赖度增加。[32]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不断提高。老年人关注精神情感和文化教育来满足自身的幸福感,社会应提供公共活动场地,开展特色老年活动,打造文化品质养老服务。但株洲、湘潭提供的人均公共场地面积出现缩减的趋势。在交通方面,环长株潭城市群规划建设“半小时交通圈”,推进交通一体化建设,整体可达性提升,但公路可达性提升速度放缓,区域公共交通发展差异较大。长沙公共交通车辆多,发车频率最高,因此平均候车时间短。[33]株洲核心区公路密度较大,但干路密度较低,主次支道路存在级配失衡现象,导致道路交通拥挤。湘潭市新老城区交通道路差距大,以平面交通为主,且老城区车道狭窄,每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11.62,位居三市最末,居民出行不便且交通拥堵。
4. 经济环境
老龄人口消费需求对养老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经济水平每优化 1%,产业融合程度就会加深0.35%。[34]长株潭城市群以占湖南省面积七分之一的面积、五分之一的人口,贡献了42%的GDP。为实现城市功能与产业经济的双向共赢,需通过城市群的协调发展优化区域的产业格局,以此带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城市化过程中,长株潭一体化经济增长格局是由中心到外围,按照“长沙市区→长沙县(市)→株洲、湘潭市区”依次增长,地方政府的政策倾向从竞争到竞合。这使得长株潭三市的GDP差距十分明显,较大的经济差异降低了城市协同发展的速度,人民生活水平质量也受到影响。
5. 人口环境
人作为养老活动的主体,人口数量决定着康养地的客源市场和发展潜力。[32]人口环境对长株潭城市群养老康养发展的影响力较低。其中,文化水平(0.0767)>医疗服务效率(0.0425)>老龄化程度(0.0392)>养老保障(0.0319)。人口素质与产业发展的协同关系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优质的养老资源多集中在城市,长株潭城市群高等教育规模远远高于湖南其他地区,是湖南省的教育中心。长株潭地区积极落实“科教兴湘”政策,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毕业人数以长沙为首,其次是湘潭,株洲最末。从医疗资源来看,长沙拥有1个老年医学专业与3个老年医学科科室,在全国养老医疗排名中位居第三,远远高于株洲和湘潭。长株潭城市群 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 230.78万人,长沙老年人口最多,但湘潭老龄人口占本市常住人口的 21.3%,相比株洲老龄人口占比18.9%、长沙老龄人口占比18.5%,株洲的老龄化不容小觑。2018年湘潭、株洲和长沙的医疗服务效率分别为 81.02%、81.26%和 78.44%,由此可见,大量人口聚集省会城市进行医疗救治,增加了长沙医疗保健服务压力。
本文通过自然、经济、社会、人口、政策五个维度构建了养老产业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分析法测算了2008—2018年长沙、株洲和湘潭三个城市的养老产业发展环境指数,重点研判长株潭城市群养老康养发展指数和分维度指数的时空演变过程。具体结论如下:
从影响因素来看,自然环境质量、社会环境质量及经济环境质量的提高是推动长株潭养老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政策环境与人口环境是刺激国民对健康养老需求和康养发展的重要条件。五类因素推动着长株潭城市群养老产业发展。
从空间布局来看,全省共有合格的养老机构1 937家,而长株潭城市群合格养老机构占比14.09%,其中长沙>湘潭>株洲,形成了以长沙、株洲、湘潭、韶韶山四市区相连的高密度核心区,呈现“U”字形分布格局。养老机构集中分布在城市群的主城区,长沙市以岳麓区为核心由内向外不断递减,株洲市遍布芦淞区、天元区和荷塘区三直辖区,湘潭市则是直辖区与韶山市呈团块状分布。
从发展状态来看,长株潭城市群养老产业发展格局逐渐完善。长株潭城市群养老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态势。2008—2018年长沙养老产业发展环境评价指数由0.173上升到0.861,株洲的评价指数由0.290增长到0.653,湘潭的评价指数由0.224提升到0.683。从2015年—2018年,长沙养老康养的发展水平最高,其次是株洲、湘潭,但湘潭平均增速达 12%,呈现强劲的发展潜力,株洲发展平均速度达 8.39%,位居最后。长沙处于稳步增长状态,成为养老康养发展的龙头地区,湘潭养老产业发展质量增长较快,发展趋势逐步凸显,株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缺乏后劲,发展呈“M”型发展走向。总体形成以长沙为龙头、株洲和湘潭为节点辐射周边城市的发展格局。
第一,以“创新驱动”推动长株潭城市群养老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保障人们的“环境权力”。长沙作为省会城市,在经济、社会、人口、政策等方面,远超其他两座城市,但生态文明建设压力较大,严格控制水体污染源头,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恪守生态文明建设“三条红线”,增强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建立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监督体系,从而提高长沙康养环境质量。此外,提高对环保和科教的投入,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化与养老产业的融合发展,明确发挥城市群的引领作用,带动湖南省养老产业的发展。
第二,完善长株潭城市群养老产业发展空间格局,根据各分区的现实需要进行总量配置。对于市区配套设施集中且完善的区域,土地资源以存量发展为主,积极推进社区养老模式,提高容积率。在设施密度稀疏、交通不便但环境优美的城郊区域,提供财政和土地等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进入养老产业市场。株洲与湘潭在政策、经济、人口三个发展环境维度较弱,重点应以政策倾向与经济开发区兴建以及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养老产业区域协同。湘潭尽快建成西延伸线,打造综合交通枢纽,提高人均拥有公共交通车辆数,提高居民出行交通方便性。在城市公交方面,株洲主动对接长沙、湘潭,实现长株潭公交同城,完善支干交通密度网,缓解城区交通压力。至此,株洲、湘潭两座城市既能拓宽养老客源市场,同时又能减轻长沙养老压力。
第三,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多元要素突破单一的养老服务形式。推动医养结合、旅养结合新型养老发展。长沙应充分发挥老年医学专业的优势,专业化的医养护理可以精准对接有相关需求的老年群体,差异化的医养结合路径提升市场的活力。株洲以绿色的山水名城为依托,拥有红色文化、工业文化,可大力发展旅养结合养老产业。株洲北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带动中部、南部的农业、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创造宜居的养老环境。湘潭应完善社区养老产业。其老龄化人口虽少于长沙市,但老龄化比重最高。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湘潭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预留前瞻性不够,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人口增长。因此,要划定基础设施黄线保护范围,对公共设施用地要有所保护,扩展服务供给的空间。其次发展社区养老产业,有效利用社区资源,缓解政府经济与建设压力。
第四,增强政策与人口因素的带动作用。在养老产业多元化组织构建的网络化结构中,政府具有组织联动作用,利用大数据平台实现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之间资源的实时共享与互补。通过政策措施解决单位部门形成的养老服务资源浪费问题,促进医疗、保险、金融和旅游等行业之间的养老服务资源的整合,延伸养老服务价值链,从而实现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的双赢。长沙市对老龄化的固定投资较高,要吸引社会力量进入,缓解过重的财政负担,逐渐开放夕阳产业市场。株洲市取消不必要的教育条件限制,落实“双对接、双促进”的教育机制,充分发挥职业城的作用,为养老产业提供人才链。湘潭需要提高对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经费投入,满足养老环境的卫生保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