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广东经济特区工业运行效率分析

2021-10-18 11:47:36牛文学
城市学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规上经济特区特区

牛文学

(惠州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决定建立4个经济特区,其中深圳、珠海和汕头隶属于广东省。近40年来,这些经济特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不仅实现了自身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也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进步。它们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也从经济体制改革试验田蜕变成了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先试示范窗口。改革开放以来,在政策扶持和区位优势的双重推动下,广东工业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制造业基地。在工业为主、工贸结合、产业协调发展的模式下,[1]广东经济特区发挥着改革先锋带头作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特区的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和运行效率是评价制度改革有效性的重要依据,通过特区与其他城市间的对比以及特区间的对比,可以较为全面地掌握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和趋势,这也是推广经济特区改革成果的基础。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经济特区深化改革、提升创新空间、工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契机,理清经济特区工业运行效率,则是经济特区能否实现特区与湾区双轮驱动的前提。

一、文献概述

目前,国外关于经济特区的研究多围绕其存在的合理性、作用和社会影响等方面。Gwosdz研究了波兰经济特区发展情况,指出经济特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政策区别对待对特区内企业行为的影响,经济特区发展需要政策洼地和区位优势的有机结合才能获得发展空间,达到特区设置目的。[2]Preeti研究了印度经济特区发展中的问题,从社会管理角度分析了特区与周边协调发展模式以及特区建设中的政治与管理制度设计。[3]Malini.L研究了印度经济特区设置前后对出口的影响,发现经济特区对工业发展存在较大刺激作用,但由于制度设计和效率差异导致经济特区运行不如预期。[4]Bartlett, Will研究了西巴尔干经济特区在产业政策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为经济特区对促进本地的工业结构提升有较大促进作用,但工业效率提升效果不明显,对区域带动效果较差,主要原因是工业协调和产业链建设不系统所致。[5]Jana M. Kleibert研究了菲律宾经济特区的发展状况,从社区封闭角度解释菲律宾经济特区的飞地特点,认为经济特区有效提升了当地工业发展水平,并加强了与世界的联系,但和周围发展差异明显,同时也分析了特区隔离与工业资本积累所带来的房地产与工业经济间错位的发展关系。[6]

国内学者多集中研究经济特区对我国经济改革的作用、经济特区制度建设与城市治理、经济特区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经济特区发展评价等。曾牧野指出经济特区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实现国家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必要选择,是我国经济制度自我完善的体制创新。[7]徐现祥和陈小飞提出经济特区有利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平稳推进,并给出经济特区对全国经济的“试验—推广—趋同”影响路径。[8]袁易明指出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和现行制度改革仍然是我国经济特区面临的重要难题。[9]曾智华指出经济特区和伴随形成的产业集群是刺激区域经济和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10]李璇对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3个经济特区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指出特区总体发展水平高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特区间发展差异也较为明显。[1]另外,还有部分学者就中外经济特区发展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总的来讲,经济特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证实和认可。

当前,全球兴起回归实体经济的浪潮,发达国家也相继推动“再工业化”战略,在脱虚向实的指导思想下,工业发展尤其重要。随着经济特区与周边城市间产业联系加强,产业间转移增多,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快,周边城市追赶效应明显,经济特区在工业效率上是否还具有明显优势?能否继续充当排头兵?能否为广东工业发展持续提供动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意义重大。

二、模型构建

(一)DEA-Malmquist指数模型

工业效率属于经济生产效率研究范畴,可用全要素生产率(TFP)来衡量。对全要素生产率估算有增长指数核算法和前沿生产函数法。[11]增长指数法以索罗余值法较为常见,由于该方法存在严格的约束条件,其测算结果只能反应投入产出的静态平均产出,缺乏对生产率变化的动态反应。前沿函数法分为参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和非参数模型,前者在核算过程中能够体现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等对生产率的综合影响,但仍需基于具体的函数形式,研究结果依赖于生产函数设置的合理性与准确性;非参数估计DEA-Malmquist指数法具有不依赖具体函数形式、数据无需量纲化处理、可依时间动态呈现生产率变化、可进行生产率结构化分析、借助面板数据分析结果更稳健等特点和优势。[12]

因此,为动态反应广东经济特区的工业运行效率,本文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对广东经济特区工业运行效率进行测度。

根据Caves和Fare等人对Malmquist指数的研究成果,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如下:

其中,Mi表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tfpch),表示以t时期为技术前沿下的距离函数,(xt,yt)表示t时期生产单元投入产出组合。等式右边第一部分表示综合技术效率指数(effch),若该数值大于1,说明决策单元更接近生产可能边界,技术效率也就较高,若小于1则表示相反。该项又可分解为纯技术效率(pech)和规模效率(sech)表示技术进步指数(techch),用以说明生产可能边界的移动方向,若该部分数值大于1说明生产可能边界朝外扩展,若小于1,则表明向内移动。所以,可以将式(1)表达为:

(二)数据说明

规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率是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本文选取广东 3个经济特区和 18个城市为生产决策单元,选择2005—2018年间规上工业企业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规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就业人员为投入指标,固定资产投资按照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折算,选取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和利税总额为产出指标,并根据工业出厂价格指数和 GDP平减指数进行实际值折算。相关数据均来源于历年《广东统计年鉴》《深圳统计年鉴》《汕头统计年鉴》和《珠海统计年鉴》。

三、实证结果分析

通过Deap 2.1软件对本文选取的面板数据进行计算,比较分析经济特区与非特区城市间的工业效率差异、经济特区间的工业效率差异。

(一)经济特区与其他城市间比较

1. 总体比较

根据表1计算结果显示,广东非特区类城市规上工业企业生产率(tfpch)年均增长4.0%,特区类城市增长率为6.1%,其中,深圳、珠海、汕头年均增长率则分别高达 7.0%、6.0%和 5.3%,普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总体展现出经济特区排头兵的特点。从全省整体情况来看,规上工业企业生产率提升受到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双重推动影响,技术进步对生产率推动效果更为明显,且特区类城市与非特区类城市差异不大。其中,非特区类城市技术效率(effch)贡献1.0%,技术进步(techch)贡献3.0%,特区类城市技术效率(effch)贡献1.7%,技术进步(techch)贡献4.3%。数据表明,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与世界联系较为密切,外向型经济为企业提供了技术进步的空间,生产技术水平提升明显,企业转型升级效果显著。特区类城市在政策和区位的双重优势下,技术进步贡献更为明显。再对技术效率进行分解,规模效率(sech)对技术效率的贡献明显高于纯技术效率,说明无论是特区类城市还是非特区类城市规上企业规模扩张明显,企业处于规模经济阶段,但内涵式发展相对落后,提升管理水平仍是普遍面临的难题,同时,也说明经济特区工业发展取得斐然成绩的背后,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将成为未来制约工业企业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

表1 广东各城市规上工业企业生产效率及分解效率

2. 经济特区辐射效果分析

依据城市区位毗邻情况,将东莞、惠州、中山、江门、潮州和揭阳相应纳入深圳、珠海、汕头特区圈。表2数据显示,经济特区与毗邻城市规上工业企业生产率结构相似明显,在技术效率(effch)和技术进步率(techch)的双重推动下,深圳特区圈总体生产率增长势头明显,实现了年均5.4%的增长速度;珠海城市圈普遍存在纯技术效率低下,年均为-0.9%,拖累技术效率年均仅-0.5%,而工业生产效率年均增长仅3.4%,这说明珠海未能给予周边更多的企业管理经验和创新支持;汕头特区圈技术进步率与规模效率普遍较低,规上工业企业规模与实力明显较弱,但得益于地域人文文化,其纯技术效率效果明显,汕头城市圈最终实现年均4.0%的工业生产效率增长。由此可见,三个经济特区对毗邻城市构成较大影响,说明经济特区对周边辐射效应明显,再次证实了经济特区的示范作用,经济特区在输出经济发展优势和成功经验的同时,也会将问题输出。

表2 经济特区城市圈规上工业企业生产率结构

3. 时序分析

从时间维度来看,广东规上工业企业生产率指数(Malmquist指数tfpch)变化较为平稳,特区城市与非特区城市发展趋势基本一致,整体来看特区类城市工业运行效率优于非特区类城市,具体见表3。

表3 2005—2018年特区城市与非特区城市规上工业企业生产率均值状况

整体而言,虽然特区城市规上企业工业企业生产率指数均值略高于非特区城市,但在2008—2009年,两者有较大差异,非特区类城市高于特区城市,究其原因,和外围经济环境因素有较大关联。当时许多国家受美国次债危机影响陷入金融信用危机,特区类城市经济外向程度高,相对来说受牵连更为严重。另外,在2008—2012年期间,规上企业生产效率指数整体下滑,到 2013年开始回升趋稳,到2015年两者又出现明显差异,特区城市明显高于非特区城市,这主要受国家提出供给侧结构改革、工业企业新旧动能转换等发展理念影响,说明特区类城市规上工业企业新旧动能转换效果更为明显(见图2)。

图1 2005—2018年特区城市与非特区城市规上企业生产率变化趋势

图2 2005—2018年特区城市与非特区城市生产率结构

进一步对生产率指数(tfpch)进行分解(图3),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无论是特区类城市还是非特区类城市,技术进步率(techch)对生产率指数(tfpch)的贡献程度均高于技术效率(effch)。但从变动趋势来看,技术效率(effch)变化较为稳定,是推动生产率(tfpch)变化的重要因素,技术进步率(techch)整体变化则呈现递减趋势。从时间发展动态来看,特区城市与非特区城市从2014年开始,技术进步逐年下降较为明显,这可能与产业升级转型、技术追赶效应、人工成本变化等因素有关,也与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有关,说明广东规上工业企业普遍面临持续技术进步难题,而在此时期,技术效率(effch)则较好承担拉动工业生产效率(tfpch)的作用,说明企业总体管理效率在改善,虽然从这14年来的均值来看,技术进步是推动工业效率的主要因素,但从趋势来看,企业管理和组织水平的提升很好地弥补了技术发展瓶颈难题。无论特区类城市,还是非特区类城市,保障工业企业持续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是工业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图3 2005—2018年特区城市与非特区城市技术效率分解

根据Malmquist指数模型,技术效率(effch)=纯技术效率(pech)×规模效率(sech)。从图3可以看出,特区类城市的纯技术效率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大于规模效率的贡献,非特区类城市恰恰相反。说明特区类城市技术效率主要依赖组织和生产管理水平提升,不是靠资源投入式的规模扩张,而非特区类城市工业发展主要还是靠粗放式发展模式为主。

(二)经济特区间的比较

总体而言,经济特区的工业发展质量高于一般城市。由于地缘环境、资源禀赋和城市规划设计等因素不同,特区城市间工业发展也存在着较为明显差异。由表1数据可知,深圳规上工业企业发展质量优势明显,2005—2018年期间生产效率年均增长达到 7.0%,珠海和汕头分别为 6.0%和5.3%。深圳毗邻香港的独特地缘优势,使其获得工业发展的较高起点,香港产业转移和技术渗透无疑是深圳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珠海虽紧邻澳门,但由于制度环境不同,澳门的特殊产业对珠海产业和技术辐射有限,加上珠海旅游城市的定位,对工业发展重视不够,最终导致工业发展状况不甚理想;汕头远离港澳,虽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但台商参与汕头工业发展的程度较低,导致汕头的工业发展水平最为落后。

从时间动态发展角度来看,2005—2018年期间,深圳规上工业企业生产率变化较为平稳,另外两个特区城市珠海和汕头则波动较大,尤其是2013年之后,深圳工业生产效率逐年提升态势更为明显,而此时珠海和汕头还出现下降势头。2015年国家提出新旧动能转化的发展观念后,在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发展模式的供给侧改革浪潮下,一些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工业生产受到限制,同时,另外一些高质量发展的工业企业则获得机遇,深圳的工业经济就属于后者,图4较为直观地反映了这一社会现实。

图4 2005—2018年特区城市规上工业企业生产效率变动趋势

从结构上来看,在2005—2018年期间,深圳规上工业企业的技术效率(effch)与技术进步率(techch)均能对工业生产效率形成拉动;珠海规上工业企业的这两项指标有较大波动,尤其是技术进步率(techch)变化幅度更大,多次出现负增长,极大影响了规上工业企业生产效率;汕头规上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率(techch)长期在低位运行,也多次出现负值,拉低了工业生产效率。具体见图5和图6所示。

图5 2005—2018年特区城市技术效率变动趋势

图6 2005—2018年特区城市技术进步率变动趋势

从图5可以看出,2013—2016年期间,3个经济特区在技术效率(effch)上的变化差异不大。在技术进步率(techch)上,图6显示汕头和深圳、珠海间出现明显差距,其规上工业发展中的技术含量低、创新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在此期间,珠海对深圳的追赶效应相对明显,说明长时间的基础设施投入、城市水平提升和企业质量控制等政策效果逐渐显现。在2005—2011年期间,汕头规上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增长以及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率与深圳、珠海差距不大,甚至还略有优势,这源于逐步渗透的工业基础沉淀,但缺乏先进技术支撑的工业,在新旧动能调整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社会新要求下,其弊端将快速暴露,市场竞争力也会快速下降。

四、结论

规上工业企业发展质量能较好说明城市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作为工业强省的广东,保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经济特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示范、窗口和排头兵的作用,是区域经济的增长极。通过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 2005—2018年间广东经济特区与非特区城市规上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经济特区规上工业企业发展质量总体明显优于非特区城市规上工业企业。经济特区在广东工业经济发展中,较好地起到示范窗口作用。

第二,经济特区对周围毗邻城市有明显辐射作用,能够有效带动特区城市圈工业发展质量,但同时也会输出自身工业发展弊端。

第三,无论是特区城市还是非特区城市,规上工业企业发展中都应该注重企业内涵式发展,着重聚焦技术投入和管理水平提升两个方面。

第四,经济特区间规上工业企业发展效率具有差异。深圳发展势头强劲,无论在技术进步还是在管理水平、资源配置效率上都表现出较为明显优势;珠海企业管理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技术进步势头较好,追赶效应显著;汕头虽具有雄厚工业基础,多沿用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在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方面呈现劣势,在新旧动能转化和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发展受限更为明显。

因此,进一步深化经济特区经济社会体制改革,是推动特区经济和广东经济的重要引擎,加大城市间的关联协调,扩大经济特区辐射范围,增强辐射强度,使得经济特区在新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助力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规上经济特区特区
数字说话
经济特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者
——评《中国经济特区四十年工业化道路: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南方经济(2022年10期)2022-10-28 04:00:40
《特区文学|诗》2022年征订启事
鸭绿江(2021年35期)2021-04-19 12:24:24
《特区文学》2022年征订启事
鸭绿江(2021年35期)2021-04-19 12:24:22
2020年1—4月全国酿酒产业产量1506万千升
酿酒科技(2020年6期)2020-12-18 11:01:17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淮北市“四基一高一大”新兴产业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安徽科技(2019年5期)2019-03-15 14:45:50
DC炫特区
大学生(2017年12期)2018-03-12 09:05:16
论经济特区在我国非均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今年前11月全省规上工业累计增长8.4%
四川冶金(2017年6期)2017-09-21 00: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