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洲薇, 阮春燕, 王亚利, 亓倩倩, 程晓涛, 杨家虎, 李 博
冠心病发生和发展与脂肪浸润、 血栓形成、血管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1-2]。 经外周血管介入术是治疗冠心病重要术式,能有效疏通受阻血管,恢复灌注,促使心肌功能恢复,继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经外周血管介入术后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干预,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以促进心脏康复[3-4],提高康复效果。因而,外周血管介入术后患者康复效果会受到患者个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影响,需要临床护理积极干预。 传统护理干预重视疾病,忽略患者个体需求,缺少一定的舒适性。 而舒适性护理虽能提升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舒适性,但只能在院内进行,不能将其延续至院外,进而影响了护理效果。 延续性护理干预是将医院护理措施通过不同途径延续至患者家庭,从而继续护理干预患者,以保证康复质量[5-6]。延续性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重视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舒适性,以提升依从性,确保延续性护理进行。 舒适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干预与常规延续性护理措施相比,重视患者在家舒适感受。 因此,本文使用以舒适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干预用于外周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可行性意见,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在医院伦理学会批准下, 选择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冠心病患者113 例。 纳入标准:①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②符合中华医学会关冠心病诊断标准;③75 岁以下患者;④病案信息完整患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患者;②心肌炎患者;③语言障碍患者;④恶性肿瘤患者;⑤妊娠期、哺乳期患者;⑥随访失联或中途退出患者。 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奇数)和干预组(偶数),例数分别是55 例和58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31 例,年龄48~75 岁,平均(59.0±3.2)岁;学历:中学以下10 例、高中25 例、专科及以上20 例;病变血管的支数:1 支20 例,2~3 支21 例,3 支以上14 例;支架植入1~3 支数,平均(1.9±0.4)支数。 干预组,男26 例,女32 例,年龄44~70 岁,平均(59.1±3.2)岁;学历:中学以下11例、高中24 例、专科及以上23 例;病变血管的支数:1 支21 例、2~3 支22 例、3 支以上15 例; 支架植入1~3 支数,平均(1.8±0.3)支数。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学历、病变支数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护理,包括术前健康宣教、手术配合、术后功能锻炼和出院前指导等。 干预组患者接受以舒适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包括①护理干预前准备。 建立舒适性延续护理干预小组。 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冠心病介入术护理措施,了解介入术作用机制、冠心病发生机制等。 组织小组会议,向护理人员接受延续性护理和舒适性护理理念,确保护理人员完全掌握。 将患者分成3~5 例的小组,构成简单的护理单元。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干预。 ②舒适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实际内容。 患者归家后通过视频、电话、QQ 和微信群等方式叮嘱患者和家属布置家庭环境,让患者在视觉和听觉上获得舒适感受。 感觉上,患者家庭内温度适宜、温馨,生活设施干净整洁。 听觉上,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远程指导时,声音轻松,态度谦和,要让患者感动温暖、被尊重等。 ③延续性性护理具体内容: 其一为基于舒适性原理实行心理干预。每周2~3 次视频、 电话随访, 充分尊重患者个人意愿,了解患者心理健康情况。 在患者时间较方便展开心理干预,引导患者释放负性心理,树立积极的康复信念,叮嘱患者在负性情绪较严重时候可使用情绪转移法、运动法、音乐法等排解,也可与家属、朋友和护理人员倾诉。 其二为用药依从性干预。 通过视屏和电话回访积极叮嘱患者用药,告知患者遵医用药依从性的重要性,并询问用药后感觉,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如果患者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已经影响到患者生活,即刻与医师积极沟通,商讨用药方案。 患者在微信群中定时发送用药和锻炼信息,以便于监测患者依从性。 每周1~3 次,每次30 min。 其三为并发症和基础护理指导。 本次护理将预防并发症和基础护理一同实行。 告知患者介入术后可能并发症,并进行相应指导患者或家属进行护理处理。 为保证护理措施准确性, 护理人员视屏观察患者护理措施,及时更正错误。 必要时可以在医院模拟护理,以便于患者准确掌握。 采用集中教育和随机干预法,每天平均时间为10 min,每2 天1 次;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15 d 干预。
1.2.2 评价指标 ①心功能:干预前、干预1、2 和4周采用心脏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②焦虑心理:预前、干预1 周、2 周、4 周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7]评定两组患者焦虑心理,分值越高,焦虑越严重。 ③自我管理:出院前和出院4 周由专业人员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8]评定,指标有情绪认知(30 分)、不良嗜好管理(30 分)、急救(40 分)和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好。 ④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护理干预结束后使用医院通用调查问卷了解患者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其中依从性指标有非常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人数×100%。护理满意度指标有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 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人数×100%。 Cronbach'sα=0.914,折半系数0.748。 心脏事件。 统计两组患者归家后3 个月内出现的心脏事件,有心绞痛、心衰、再狭窄、心肌梗死。
数据使用SPSS19.00 软件处理,年龄、自我管理能力指标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以(±s)表示,t 检验,性别、护理满意度和心脏事件等计数资料使用%或n 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数据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随着干预时间延长,两组患者心功能(LVEF)值均升高, 其中干预组患者干预1、2 和4 周LVEF 值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LVEF 比较 %
随着干预时间延长, 两组患者HAMA 评分降低,其中干预组患者干预1、2 和4 周HAMA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HAMA 评分比较
干预两组患者情绪认知、不良嗜好管理、急救和总分较干预前增加,其中干预组患者情绪认知、不良嗜好、急救和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评分比较
干预组患者依从性率89.66%、 护理满意率96.56%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比较 n(%)
干预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6.90%低于对照组20%(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比较 n(%)
冠心病是一种中老年患者常患血管疾病,也是导致中老年人死亡主要疾病之一, 其治疗过程较长,需要综合性干预。 介入术临床较常用,具有安全性好、创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 介入术后患者需要长期接受病情控制,主要途径有药物治疗、行为管理等。 如果患者在术后疏于用药和自身行为管理,会导致病情反复,甚至会出现再次手术的风险[9-10]。临床护理干预可参与协调患者自身管理行为,协助患者积极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尤其在慢性病领域, 良好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1-12]。 重视护理舒适性有利于降低患者在护理期间不愉悦的程度,让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达到愉悦的状态[13]。 延续性护理干预符合外周血管介入术后患者护理需求,能将医院护理延续至家庭,进而延长护理时间,密切医患关系,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研究显示,要求延续性护理干预具有舒适性特点后无论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还是减少并发症等方面上均有较明显的优越性。 其中接受以舒适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干预用于介入术后干预组患者心功能和焦虑心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 分析原因是延续性护理能在保证患者心理和生理舒适状态下积极协调患者健康行为, 督促患者进行术后心功能锻炼,引导患者释放负性心理,进而显著促使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焦虑心理减少。
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发现,干预组患者情绪认知、不良嗜好、急救和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舒适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干预使用小组干预模式,并借助微信、电话、视频等方式对患者进行舒适护理, 能提升患者在家护理舒适性,继而改善了患者生活环境,促使患者和家属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提升了患者对情绪认知、急救能力,减少了不良嗜好。
本组依从率、护理满意率高,心脏事件发生率低。 外周血管介入术后以舒适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患者对医疗护理的需求,采用多途径进行干预, 重视患者家庭环境和心理情况,定期检查,不断干预,故提升了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降低了心脏事件发生率。
综上所述,以舒适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干预用于外周血管介入术后患者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等,建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