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超锋
(信阳农林学院 文学艺术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行业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倒逼高校教学模式不断变革,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努力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环境。”[1]所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助力高校教育理念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提高教学质量并进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大势所趋。
大学语文作为高校非中文专业的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课),学习者众多,提高其课堂教学效果和课程教学质量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高校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教学改革,建设大学语文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学语文“金课”,意义尤其重大。
混合式教学伴随着慕课的兴起在教育领域迅速传播。混合式教学也称为混合式学习。何克抗教授对混合式学习做了界定: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2]。有的学者认为,混合式教学是面授学习与在线学习的结合;有的学者认为,混合式教学是认知主义、行为主义、建构主义理论的混合;有的学者认为,混合式教学强调的是多种教学媒体的混合;有的学者认为,混合式教学是“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混合;还有的学者认为,混合式教学是面授学习、自定步调学习和在线协作学习的混合[3]。
在诸多对混合式教学的界定中,笔者更倾向于何克航教授的定义,其定义论述既全面,又抓住了重点。混合式教学将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的优势相结合,提高了学习的便捷性,丰富了学习资源,拓展了学习空间,随时随地将“教”和“学”进行组合或翻转。教师从“教”的角色解放出来,实现了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讲解者到学习激励者、启发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转换[4]。
混合式教学有并联式教学、串联式教学和嵌入式教学三种模式。并联式教学类似于翻转课堂,就是让学生先通过在线课程资源完成课前预习,上课时老师答疑解惑,与学生互动,完成课程重点、难点等核心内容的讲解;串联式教学就是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分别完成线上和线下的教学任务;嵌入式教学就是将线上的授课内容或教学环节镶嵌进线下授课过程中[3]。
大学语文混合式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采取三种模式,更多采用并联式教学与嵌入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授课,这大大提高了线上学习与线下互动的紧密性。教师可以根据网络教学平台所提供的大数据,及时变更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设计,实现个性化教学、订制式服务和精准性辅导,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金课”的概念是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来的。什么是“金课”。就是把知识、能力、素质进行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课程内容要有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要有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要有探究性和个性化,使课程有一定的难度[5]。其教学模式是通过师生的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
打造“金课”,打通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不是专属于某类高校的特权,也不只是投入大量资金聚集一批教学名师去打造精致课程,而应该是扎根不同类型高校,立足不同师生群体诉求,而内生出品牌课程的积极行动[6]。这需要全国174.01万高校专任教师和4002万高校在校生的共同努力[7]。
建设大学语文“金课”不仅要把大学语文建设成优质的课程,更要赋予大学语文以“金课”的时代内涵和时代使命。在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借助语言和文字作为媒介,师生共同探究文学中的文化。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充实内心世界,涵养性情、陶冶情操,追求真善美,凭借深厚的人生底蕴,开创美好的未来。
众多高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教学改革,发挥自身优势,依托各大网络平台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7年教育部共认定490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2018年又认定了801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8]。2020年教育部认定5118门课程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线上一流课程1875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868门[9]。此外,教育部认定99门课程为2020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高职)[10]。这为我国的慕课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优质课程。
在慕课平台的数量分布、技术水平、功能上;课程的整体设计、知识点划分、画质音质效果、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以及与线下实践结合等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还有进一步改进和提升的空间。高校教师尚需总结经验、改进技术、完善功能、补充内容、提高质量,从慕课内容和慕课平台等多方面着手解决问题。
2017年,大学语文在商丘学院原有的校级精品课的基础上被立项建设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其教学团队经实际测试体验,综合考虑各主要平台的功能、运行的稳定性、操作的便捷性、运行终端的多样性、公司的技术实力及影响力等方面,最终选择了超星泛雅作为大学语文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课平台。
超星泛雅平台是由超星公司开发的集教学互动、资源管理、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成果展示、教学管理评估于一体的新一代网络教学平台,为网络教学提供全方位支持[11]。超星学习通是面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专业平台。用户可以在超星学习通上完成电子资源搜索下载,学习在线课程,进行小组讨论等[12]。教师可以通过超星泛雅平台建立课程,把录制好的教学视频、设计的讨论题、测试题等教学资源放到超星泛雅平台上。学生按照学习任务、进度要求,自主安排时间点播收看、回答问题、完成测试。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超星直播客户端(电脑端)或者学习通app(移动端)的“直播”功能进行在线直播教学。教师可在直播过程中穿插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文档等资料,或者打开PPT讲义,对于教学重点、难点、互动过程中发现的薄弱点进行重点关注、深入剖析、反复讲授,将知识点讲清讲透。直播的好处就是课堂的交互性更强,师生的互动频率大大提高,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疑问及时做出回应,仿佛置身于教室中,师生的“教学存在感”就会更强烈,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课程团队从组建之初,就确定了课程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并制定规范,明确分工。在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过程中,改革教学模式,首先要从改变教学理念开始。一方面,我们从中国大学慕课网、教育部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商丘学院教师在线学习中心等平台遴选与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混合式教学相关的培训、网络研修班让团队成员在线学习,比如:中国大学慕课网上的《从慕课到金课——慕课落地,课堂升级》《混合式教学理论与实践》等课程;商丘学院教师在线学习中心网上的《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等课程。另一方面,团队成员在线下参加了河南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培训会(郑州)和教育部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培训班(广州)。课程团队定期召开建设工作会议,分享参加培训的心得体会和课程建设的经验,提出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大家相互交流,一起探讨,集思广益,保障大学语文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能够顺利推进。
商丘学院大学语文课使用的是自主编写的教材《新编大学语文》。根据修订版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我们确定了10篇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老子》节选、《卫风·硕人》《冯谖客孟尝君》《谏逐客书》《短歌行》其一、《长恨歌》《张中丞传后叙》《念奴娇·过洞庭》《沈园二首》《报刘一丈书》),3篇现代文学作品(《断魂枪》《小狗包弟》《乡土情结》),2篇外国文学作品(契诃夫的《苦恼》、莫泊桑的《绳子的故事》)和应用文写作作为讲授的内容。讲授的内容既有诗词,又有散文和小说;既有说理散文,又有历史散文;既有奏章、书信,又有人物传记。所选内容涵盖多种文体,皆为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最后加上应用文的写作训练。这些内容既体现了大学语文课的人文性、审美性特点,又实现了大学语文课的工具性和实用性的功能。
课程团队结合每位成员的专业特长进行分工合作,保证每位教师能够传授自己最擅长最拿手的内容。同时,针对不同的篇目,团队成员从作者、创作背景、标题、内容、艺术特点、作品的传播和影响等诸多方面对其进行拆分,分解成若干独立的知识点,对每个知识点排列组合,添枝加叶,扩充内容,制作成时长5-15分钟的微课视频,每篇课文录制成2-5个微课小视频,每个视频讲述一个或者几个知识点,内容上相互独立,但是又相互关联。若干个视频放在一起就能从不同的角度呈现出整篇课文的内容,使学生对这些课文既能有完整的印象,又能把握住重点。
为了能建设好大学语文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除了之前已掌握的资源之外,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收集教学资源。一是视频资源,主要包括央视网的百家讲坛、超星学术视频,还有从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哔哩哔哩等主流视频网站收集的教学视频资料;二是音频资源,主要从朗诵网、喜马拉雅网上收集相关的朗诵音频资料;三是电子书籍资源,主要从超星图书馆、读秀、汉典古籍等收集电子书籍资料;四是论文资源,主要从知网、维普、万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下载学术论文资料;五是图片资源,主要从包图网、千图网、素材天下、百度图片等网站收集图片资料。对于收集的素材,教师或活学活用,消化吸收,将其变成讲课视频、教学课件、讨论话题、测试题的一部分;或直接将其作为课后拓展资料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开阔学生眼界。
除了讲课视频、课件之外,教师还为每一段教学视频量身定制了2-4个讨论话题;针对教学内容,列出了学习参考书目;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书,制定了习题集和20套期末试卷,在随堂测试和期末考试时,系统随机选题,自由组合,帮助学生及时地测试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
教师在收集各种教学资料,制作完教学视频之后,就可以在超星泛雅平台上建课。教师通过个人账号登录之后创建课程框架,完善课程门户,上传课程片花、教师团队成员信息等资料。在平台上,教师可以在课程目录中进行教学内容的编辑,上传制作好的教学视频,同时,勾选防拖拽、防窗口切换、原位播放和任务点,监督学生的学习,记录任务点的完成数据。教师还可以上传教学大纲、课件、单元测试、电子教材、参考书目等材料。教师在学习通上建立班级的同时可将学生的班级、姓名、学号等信息导入,为正式上课做好准备。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好之后,团队教师充分利用课程建设的成果,在刘震、张岱渭两位老师的并联式、嵌入式混合教学模式的启发下,积极尝试,探索出了线上学习、线下讨论、随堂测验、重点讲授、拓展学习、作业巩固的“六步教学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1.课前:通过学习通发布通知,学生可观看超星泛雅平台上商丘学院自建的大学语文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视频,然后完成讨论题、随堂测试题。
2.课中:教师先提问,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然后,对于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答疑解惑,师生相互讨论辩驳。教师可对多提问、提出有含金量的问题以及能够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加分鼓励,当众表扬,树立先进典型以带动全班的学习积极性。对重点、难点、疑点,教师再统一讲解,集中解决。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可发挥网络平台的多重功能,用超星学习通来签到、选人提问、设置问题让学生抢答、投票等。
3.课后:教师让学生学习超星学习通上的大学语文课程拓展资源,同时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发布调查问卷,让学生提意见,指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教师对教学全过程、各环节进行反思,结合学生提的意见,不断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1.评价方式多样化
大学语文课的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其中,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的40%,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的60%。教师可将过程性评价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既有线上的,也有线下的。学生签到、完成任务点的数量、章节学习次数、讨论互动、测试题、调查问卷、作业等都可作为过程性评价的重要内容。过程性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分阶段的、经常性地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行为进行评估,而不是依靠一次性、终结性的期末考试对学生予以评估,这就使得学生能够放下过分担心期末考试的精神包袱,从而重视并享受学习过程[13],具体如图1所示。学习通可以自动生成大学语文课程报告,并为每位学生生成学习报告。通过学习通后台的大数据统计,可以看到每位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和课程积分,据此形成教学预警。学习通不仅为学生评定了等级,而且可帮助学生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帮助教师有的放矢地制定教学计划。调查问卷显示,93%的学生赞成提高过程性评价的比例,他们认为,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比较大,过程性评价有利于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在自己擅长的教学环节发挥出水平,这既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提高了自己的总成绩,降低了不及格率。
图1 大学语文多样化评价方式
2.评价主体多元化
除了学习通自动生成成绩和任课教师打分之外,学生也参与评价。学生不仅是被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大学语文混合式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评价环节,学习通上的主观性作业题交由学生互评,在评阅其他同学作业的时候,学生就能发现差距,别人的作业如同一面镜子,两相对照,高下立见。这种互评其实也是一个自我总结和自我反思的过程。访谈结果显示,86%的学生会思考自己学习计划的实施情况,看看自己实现了哪些目标,完成了多少学习任务,查找差距,弥补不足,取长补短。这种评价方式的改革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商丘学院大学语文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上线已有6个学期,学习人数近2万人,课程主页的点击量达到475万余次,获得五星好评,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大学语文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主页(超星泛雅平台)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语文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真正做到了线上有资源,线下有活动,过程有评估,互动有实效,学生有收获。6个学期以来,参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学生和参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相比显示,前者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活跃度、对大学语文课程的热爱程度以及学习成绩都有明显提升。根据调查显示,开课前喜欢大学语文课的学生仅占67%,课程结束之后,参与混合式教学的学生喜欢大学语文的比例上升到91%,而参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喜欢大学语文的比例仅提升5%。参与混合式教学的学生,大学语文成绩平均分比参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高8.3分,优秀率高了30%。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语文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信息技术已经渗入教育的每个角落,“互联网+教育”方兴未艾,逐步改变了整个教育生态。打造“金课”,建设一流课程是时代的呼声,是万千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商丘学院大学语文课顺势而为,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线上资源的丰富性及网络平台的交互性的特点,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增加过程性评价的比例,更加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知识的传授和师生互动中涵养人格,陶冶情操,传承文化。在6个学期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都有大幅度提升,其阅读能力、审美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对知识的元认知能力也有显著提高,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彼此都找到了“教学存在感”和“获得感”。大学语文课也由商丘学院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被立项建设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中国大学慕课网上已开课3轮,有一万多人选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