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模仿什么和怎样模仿

2021-10-17 11:05吕茂峰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活动设计

吕茂峰

摘 要 学习仿写,要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确定具体的仿写点。学生达到这一要求,需要教师至少做到四点:提炼具有普适性能唤醒学生体验的仿写点;设计吻合学理的有序活动,使学生以体验的方式领悟仿写点的表达价值;设计情境化任务,使仿写具有真实的目的性;提供教师的仿写范本,与教材范本形成合力,共同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

关键词 仿写内容;活动设计;真实写作;仿写方法

仿写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意义不言而喻。统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部分设置的作文内容即为仿写。编者在此指出可以模仿文章的篇章结构和借鉴范文的写作技巧,并且举例说明了怎样的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可以模仿借鉴。然而,教材设计理念要落实为教学设计,需要教师付出智慧和勤奋的劳动。因为学生并不是仅仅知道可以模仿什么就会模仿什么的。正如编者所指出的,“学习仿写,要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确定具体的仿写点。对于你觉得精彩的地方,要细心揣摩,想一想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然后再想想怎样去仿写,最好还能有些变通和创新。”这才是仿写的关键。事实证明,只有极少数天赋异禀的学生能够主动选择和确定仿写点,并且也知道怎样去仿写。而对语文意识不太敏感的绝大多数学生,还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加以训练,方能使他们逐渐进入仿写的门径和佳境。本文拟以《社戏》中三个训练点为例,谈谈仿写教学的具体实施。

一、仿写什么:着眼普适性规律,提炼仿写点

仿写的目的是为创新。就叙事作品而言,无论仿写什么,都应着眼于学生创造性地表达自我,而不是脱离学生的生活体验机械模仿。无论是篇章结构的模仿还是写作技巧的借鉴,都应该使学生感到仿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因为他在模仿中发现规律的魅力,能够体验到创造性表达自我的快乐。因此,在仿写点的选择和确定上不仅要依据范文特质,看可以借鉴和模仿什么,更要看这样的选择能否反映人之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从而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创造性仿写的热情。

为此,笔者依托《社戏》,选择和确定了三个仿写点:1.写出心理的波折;2.调动多种感官表达心情;3.运用结尾句式抒发对过往美好的怀恋。三个仿写点共同指向情感表达而又各有侧重:心理波折侧重情节的布局;多种感官侧重角度丰富;句式仿写侧重揭示主题。

心理的波折是由情节的性质变化引发的。《社戏》中的“我”第一盼望的是去赵庄看社戏。可是,这一年这可惜,早上就叫不到船。这一情节使“我”“急得要哭”,看过戏的小朋友们高高兴兴讲戏的时候,双喜看到“我”的沮丧,便提议坐八叔已经回来的大船陪“我”去看戏。情节的这一转折使“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怕“我们”都是孩子,不可靠。情节的再次转折使刚刚燃起的希望的“我”担心起来。这时,聪明的双喜以无懈可击的“打包票”打消了外祖母和母亲的疑虑。这是情节的第三次转折。这次转折,使得“我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所以看戏前的波折,其实质就是情节转折引发人物的心情变化。在课堂上我把这一心理现象归纳为“情随事变”。范文内容是具体的,可是从中提炼出了心理现象却具有普遍的规律性。这就保证了仿写内容可以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促成学生创造性的表达自我。并且,描写心理波折也是学生的弱项,很有训练必要。因为习作缺乏心理波折描写,作品就难以做到真实可感打动读者。而扎实有效的心理波折仿写训练,不仅仅是为掌握一种技能,他们在发现规律和运用规律的创造性仿写中,因为能够与作家一样做到真实可感,还会获得作文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二、 怎样模仿:设计体验活动,帮扶学生领悟仿写价值

教师通过分析范文提炼出的规律,不仅要讲解,而且还要组织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可使学生发现范文中潜藏的表达规律。为让学生感受《社戏》中“我”看戏前心理波折与情节转折之间的关系,笔者直接画出一条波折曲线,在曲线起点写清情节和情节对应的情感,然后学生细读文章,填全其他情节对应的情感。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明白情感波折是由事件性质发生转变引发的,再让他们选择自己情感波折体验,画出波折线,并填写事件与事件引发的情感。这样学生根据自己画的情感波折图再抒写情感仿写就有迹可循。

情感波折描写训练应当场展示仿写片段。在训练的初级阶段,为了突出情节转折与情感变化的对应关系,宜要求学生直接用诸如着急、悲伤、兴奋、郁闷、烦躁等直接点明情感的词语表达情感。有了这样的规范操作,学生才更容易明白表现情感不止于这一种方式。如还可以通过行动表现情感。《社戏》写“我”因叫不到船而产生的失望沮丧之情,并不全是直接点明,也用了“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这样的行动表现。还可以通过景物描写表现情感。《社戏》为了表达看戏愿望实现后的激动兴奋,运用了描写多种感官对路上风景的感受。要求学生掌握此种手法,并不仅仅因为用景物描写来表现情感是文学作品的常用手法。更重要的是此種手法的运用要求调动多种感官感受景物,使得观察景物的角度更加丰富,因而表达的情感也真实可感。

可是由于“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外界的信息接受有90%以上都是来自视觉”,学生“写作时往往就习惯性地写视觉感受”。具体到景物描写,就是忽视嗅觉、触觉、味觉等其他感受。为矫治这一习惯,贾建英老师设计的活动环节有:1.布置写作任务:秋色赋——校园秋景图配文评比活动;2.课上让学生划去配文运用视觉描写内容,使其意识到写景角度单一的问题;3.揭示描写角度单一原因,呈现名家范文,使学生认识到多角度写景的好处;4.学生至少运用三种感官描写一处景物。这一活动设计,之所以达到“真”与“实”的统一,在于“增补信息,使写作情境接近真实生活”,在于“预判障碍,发现写作中的真问题”,在于“巧用显影技术,清晰地展示问题”。

条条大道通罗马。兼顾“真”与“实”活动设计尽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依托《社戏》训练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景物以传情达意,笔者的做法是:1.细读文本,让学生认识判断哪些句子分别调动了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的作用,明确运用多种感官写景状物目的不止于丰富描写角度,更在于表情达意并实现真实可感的效果;2.布置学生课间选择校园的一处景物,传达自己情感,要求至少运用三种感官。

遗憾的是,学生明确多种感官描写景物的目的和意义,也懂得了调动多种感官的方法,可为什么仍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依然只用视觉感受景物呢?难道仅仅是因为笔者没有像贾建英老师那样“巧用显影技术,清晰地展示问题”吗?这时,笔者想起了基兰·伊根的身体理解主张。“身体理解在基兰·伊根的认知工具系统中位于儿童认知发展的最前端。相对于其他以语言为思维工具的较为高级的认知形式,身体认知是沉默的、晦暗的和朦胧的,在教育中较少得到关注和重视。”由此推断,学生“写作时往往就习惯性地写视觉感受”,并非完全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外界的信息接受有90%以上都是来自视觉”,而更可能是因为学生的语文学习主要依靠视觉阅读,而忽略了运用其它感官感受世界的通道。因为“我们最主要的感觉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这些知觉系统决定了我们从外部经验获得的基本意义,也决定了我们观察的現象的边界和维度”,所以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知觉与环境的互动决定了身体认知的情境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与视觉具有同等的感受能力,并没有高下之分。各种感官共同合作,才能成功地由景生情。只是我们对此习焉不察罢了。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索性将课堂搬到校园,选取一处风景,让学生大饱眼福观察之后,又借鉴“巧用显影技术,清晰地展示问题”这一策略,让他们闭上眼睛,充分发挥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的作用,说说由各种感官获取的信息及总的感受。特别指出的是,为了增强显影效果,为突出一种感官接受的信息,可以短时间关闭其它感官通道。最后再回到教室完成多种感官描写景物以传达情感的片段。这次改进终于如笔者所愿。

三、 模仿何为:设计情境化的仿写任务,实现真实写作

“按照基于生活表达和交流需要的表达理念,一项写作任务最好能能读者提供真实具体的信息”,“才能让完成写作任务的人如亲临其境,如面对读者,以利于调动其真实情感,激发写作动力,发挥作者的主动性积极性。”仿写任务的设计自然也不例外,哪怕是一个句式,也要考量其情境的真实性,努力实现真实写作。只有这样,学生的仿写才能克服一味追逐形式的刻板,为实现明确的写作目标而尽情投入。譬如 《社戏》的结尾句:“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一结尾的作用在于呼应 《社戏》回忆性文章的特质,以表达对平桥村生活的怀恋和向往。所以,从中抽取出的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不再……”这一句式的功能便在于对经验中的过往表达情感评价。有了这样的认识,在我校初二学生开学伊始,猝不及防地遭遇了自己心灵上的重大事件——分班之后,我让学生写的新学期第一篇作文便是 《我们分班了》,而其中要求之一就是在结尾仿写这一句式并与文章记叙的主要内容照应。情境的真实性激发学生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张今越同学用这一句式表达与好友分别的伤感:“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经历过那天式的感动,——也不再感受到那天式的友谊的力量了。”张冬雪同学用这一句式表达对过往课堂气氛的赞赏:“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吹到那天体育课上的丝丝凉风,——也不再看到那时一张张带着汗水的笑脸。”张蔚林同学在绘声绘色描写了班主任老师讲课的韵味无穷,也描写了他身上的香水味,还有调皮男生被他 “抚摸”时所发出的杀猪般的叫声。之后,她用这一句式表达她对老师和同学的怀念:“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闻到过班主任身上那样似的香水味,———也不再听到胡智昊那虚张声势如杀猪般的叫声了。”这样的仿写也许尚嫌幼稚,但因为教师教对仿写点的作用把握得当,而且任务设计能使仿写范本与学生生活无缝对接,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真”与“实”统一的目标。

四、谁在仿写:教师做示范,更具说服力

仿写的主体自然是学生,但首先应该是教师。教师提炼的仿写点是否具有训练价值,是否具备唤醒学生体验的普适性,只有通过教师的先行仿写才能得以验证。这是其一。其二,教师以自己的仿写提供示范,会因强化规律而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以增强说服力,从而激发学生的仿写愿望。其三,尤其关键的是,零打碎敲的片段仿写和句式仿写由于理念科学和活动设计得当,也许能够立竿见影。但由片段仿写感知的规律和技能要自主运用,以形成自动化习惯而不再反弹,还需要有表达自我的整篇写作以综合运用,才能达到巩固目的。而这多种仿写点的综合运用往往找不到现成的范本,所以教师非亲自下水示范不可。以《社戏》的上述三个仿写点为例,要将三项独立训练体验的仿写点综合运用于一篇习作中,仅有《社戏》这一个范本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个人范本与教材范本相互结合,才能为学生写个人独特的经历与体验做出表率。

用两个课时逐一完成心理波折、感官写景、句式抒情三个仿写点的训练之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写作任务:综合运用以上三种技能,写一件对自己具有积极意义的事情。然后,笔者一边朗读自己仿写作品《黑板报风波》,一边解释哪里落实了情感转折,哪里调动了多种感官写景抒情及为什么要在此处运用多种感官而不在所有情感转折处都调用多种感官,结尾的仿写句与前文波折有怎样的呼应关系——这一切都是为了突出自己在犯错和改过中成长这一中心。综合写作任务因为有教师亲自示范的样本指引方向,学生写作目标便更加明确,生活经验被示范唤醒,并且因为有前面的仿写点训练掌握了实现目标的方法工具,所以他们能迅速调动生活积累,一小时之内大都能完成600字以上符合要求的习作。同时,因为综合训练具有清晰的目标和标准,学生知道怎样写能够达到目标,所以在展示阶段,学生也能够对照标准客观评价其习作。

随着成功仿写的经验积累,学生才会逐渐由教师指导下的仿写过渡到个人有意识的仿写。到了那时,学生才可能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独立选择和确定具体的仿写点。

〔本文系淄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2020年度重点规划课题《基于批判性思维的初中语文阅读优化研究》(课题编号:2020ZJZ001)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通联:山东淄博市高青县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活动设计
谈有效设计高年级英语阅读活动
初中物理学习活动设计之我见
新教材下Integrated skills课堂教学的思考
“透镜”课题教学的活动设计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活动探究
小学英语听力教学活动设计
关于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活动的研究
论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设计
情境教育视野下的幼儿体育活动设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