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辨析:论述说理的起点

2021-10-17 07:00蒋琛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1年9期

蒋琛

摘 要 高考语文论述文写作对学生思维维度的考查日益突出,“写作要加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要表达学生自身的思考”“合理阐述‘我的观点”等表述屡见于高考写作指导类论文中。然而,对思维维度的关注不能止于表达其重要性层面,更应该有明确清晰、具备可操作性的方法指导,为学生思维的展开、深入提供抓手。为此,我们不妨借鉴高校论文写作的方式,以概念辨析作为论述展开的初始步骤。

关键词 思维维度;概念辨析;论述说理

一、作文题目中需要辨析的概念类型

纵观近年浙江省高考、模拟考作文题目,我们可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题目都适合辨析概念,一道题中也不是所有的概念都要辨析。首先要明确的是,需要辨析的概念是作文题目中的核心字、词、短语(后文统称核心词),该核心词涉及主要观点,与主要观点无关的词无须辨析以免造成论述冗杂的情况。需要辨析的核心词往往有两种类型:新造陌生词与常见多义词。

1.新造陌生词

日常打开微信浏览众多公众号,大量新词会涌入视野:文科黑话、学者出圈、鸡娃家长、内卷社会……在高中作文题中,我们也能经常看到许多新词。例如:

……校刊主编李同学听后,想到了心理学上的“高峰体验”,其意为“达到自我实现时所感受到的短暂的、趋于顶峰的满足与完美体验”。她决定在校刊开辟“我看高峰体验”的专栏,向全校同学征稿。(2021年杭州市4月高三质检语文卷作文题)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2017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高峰体验”“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等都是需要辨析的概念,这类词的共同特点是:大众对新造词较为陌生,词义尚未达成共识。对这类词,如果在写作之初不明确其内涵与外延,在后续的说理中易造成含混不清的论述状况。

2.常见多义词

与出现陌生新造词的情况相比,作文题目中出现常见多义词的情况更为常见,这种词也往往更容易被考生忽略。例如下列觀点:

在这些观点中,并未出现任何新词、陌生词,但是细究之后可以发现,这些句子中的一些常见词如年轻、热泪盈眶等词同样具有多义性,“年轻”根据范畴可以区分为生理上的年轻和心理上的年轻,“热泪盈眶”根据成因可以区分为自发式的感动和被人煽动的感动,“出名”根据性质可以区分为赢得美名和获得流量,“无用”根据范畴可以区分为物质上的作用和精神上的作用。这些词的内涵并无多大争议,我们对于年轻、无用等词都较为熟知并已形成共识,但是这些词的外延很广,可以依照不同划分标准将其划分为若干子项,而我们作文题中的观点在不同的子项中是有不同的论述方向的。

例如“出名要趁早”这个观点,出名的内涵是指获得名气,但是美名和丑名都是出名的外延,在写作中,出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的,出丑名以获得流量这种出名方式显然是不符合作文题隐含的价值倾向的,这一点在论述的过程中要澄清,以避免误解同时体现出考生的思维思辨性。

二、 概念辨析在两类题型中对后续论述展开中的作用

1.思辨性题型——引入“思辨段落”

近年我们常见的是思辨性的作文题,题目中往往会有二元甚至多元的矛盾对立,形式一般为“对于某种现象,有人(A)认为……有人(B)认为……甚至还有人(C)认为……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1]对于这种题型,我们一般强调观点要明确,可以赞同某一种观点,也可以赞同多个观点。赞同一种观点时,要注意提及其他观点;赞同多种观点时,论述不能流于“两个都好,要一分为二看待”“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类浅显分析。

对于这种思辨性题型,概念辨析可以帮助学生写出一个“思辨段落”。高考作文要求学生通篇作文逻辑推理紧凑严密毕竟不太现实,这样的作文也实属少见,在阅卷中,学生作文中如果出现一段甚至几句体现思辨分析的句子,往往就能在基准分的基础上往上加分,在这样的段落中,学生可以是溯源推因、剖析本质、分析范畴、讨论关系等,这样的段落笔者将其称作“思辨段”。

在思辨性题型中,对核心词的概念辨析会直接影响到接下来的思辨段写作。以话题“最难毕业季,工作难找,生活不易,毕业生们是否还要追求‘诗和远方?”为例,这个话题中隐含着矛盾:最难毕业季,应该赚钱养家还是追求“诗和远方”?这句话中,“诗和远方”是新造的短语,语义尚未形成共识,在语义上可以理解为两种含义:

学生A:“诗”和“远方”或许指的是一种远离内卷的生活。人们意图避开现阶段的忙碌与竞争,奔往丽江、大理等被网络语言包装的带着文青气息的网红圣地。

学生B: 我认为“诗”和“远方”不是一个具象化的地点或一些使我们觉得诗意的具体事物,而是我们面对繁忙的现实生活时,留下的一小方精神天地。

如果依照学生A的定义,追求“诗和远方”和面对现实赚钱养家形成了必然的矛盾,我们接下来往往是选择一种观点继续论述,但是也要注意兼顾另一观点。兼顾另一观点的重要步骤是肯定对方观点的合理性,然后再转到自身的观点上,常见的写作句式:诚然……但是……

诚然,在遍地“小镇做题家”,到处“996”的逼仄现实中,我们放松自身、逃亡他处的意图无可厚非,这是每一个渴求自由的人在面对逼近临界值的压力时具有的正常反应。但是,在应激反应之后,我们还是要归于冷静,要意识到这种对竞争、内卷的逃避并不是长久之计,没有“面包”,“诗和远方”注定不会美好。

如果依照学生B的定义,“诗和远方”和赚钱养家并未形成必然矛盾,两者完全可以并行,因此在接下来的段落中,我们可以尝试“拆解矛盾”“统一矛盾”,常见的写作句式:由是观之……并不矛盾……。

由是观之,“诗和远方”作为每一个人精神的自留地,并不与赚钱养家的现实目标相矛盾,甚至可以在日常的混沌与泥泞中,给我们点燃一盏心灯,照亮前行的方向。

2.非思辨性题型——形成结构梯度

除了隐含二元、多元矛盾的思辨性作文题,在高考中我们也曾遇见指向明确,矛盾对立不明显,并无多大思辨余地的作文题,例如浙江省2018年高考语文作文题: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灿烂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是否关注现实、关心周身环境,同时也考察学生阐释、分析、处理多种概念之间的关系的能力。从处理关系这个角度来看,出题人想考察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能否将不同的关系按照主次、大小、轻重等进行排序,在具体的作文中呈现出来的即为主体段落(除去开头段、结尾段)的结构梯度。

对于这类题型,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可以直接对接主体段落的分论点。例如2018年浙江高考语文满分作文《实干争先,弄潮涛头》。该生在第二段界定了“浙江精神”:所谓“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的浙江精神,其实就是实干加争先、创新的精神。然后将内涵一“实干精神”作为分论点一,将内涵二“争先、创新精神”作为分论点二,随后进一步论述两个内涵的有机统一关系以及与“家国情怀”关系,形成并列-递进-递进的作文梯度,同时又与第二段概念界定部分形成总-分关系,以此形成清晰、深入的分析结构。

三、 结语

概念是逻辑思维中最基础的思维形式,是构成判断和推理最基本的要素。“清晰的概念对于任何一种理性、逻辑的说理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说理都是从定义开始的。”[2]关注概念界定,目的是明晰论述对象以及为后续的论述提供铺垫,因此概念辨析要注意避免流于形式,脱离观点,要有针对性地与下文的论述方向相衔接,以增加文章的思辨性、条理性。

[作者通联:浙江丽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