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慕课的学校信息化自主建设路径探究

2021-10-17 19:17:28王伟王清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21期
关键词:信息化学校课程

◆王伟 王清

0 引言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规范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积极倡导校长领导力和教师应用力的培训[1]。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所坚守的“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送达地球最偏远角落”的教育信念,不仅凸显了网络时代的知识传播特征,而且深刻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特征,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的路径。

1 慕课背景下学校信息化自主建设的机遇

1.1 开放资源彰显信息化时代课程属性

自问世以来,慕课坚守的教育信念就决定了慕课资源的开放性。慕课打破了传统学校教育场域的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在信息技术深度融入课堂的信息化时代,以其开放性冲破传统学校的禁锢式课程围墙,为学校的信息化自主建设带来新的机遇。

1.2 低廉成本助力信息化主体规模参与

慕课的首要特点为大规模,作为“互联网+教育”的产物,慕课可以向几十万在线学习者提供免费的优质课程,低廉的学习成本促使身处信息化时代的在线学习者规模参与,由此拓宽了诸多在校师生的网络学习空间,为学校的信息化自主建设夯实基础。

1.3 群体交互催生信息化深度学习格局

“在模糊的环境里解决复杂的问题时,个体因知识有限,需要在执行各种任务时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2]在慕课学习环境下,学习者本体的知识相对有限,这就需要依赖慕课所提供的交互平台,当网络学习群体进行知识的传递与交互时,学习者将从浅层学习迈向深度学习。

2 当前学校信息化自主建设面临的困境

学校在信息化主流建设中更多侧重于按照政府指令制定相应规划,其建设优势在于用一种群体性的规范及提升策略,通过严格的建设规划与规范来提高建设水平,将不合格的学校“过滤”掉,以便保证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合格与达标。然而,外驱的学校发展却造成当下学校信息化自主建设的诸多困境,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学校信息化自主建设意识淡漠

学校信息化自主建设是指学校自觉自愿地审视发展现状、不断检视发展态度且适时修正建设规划所形成的认识与理解,亦是学校对自身发展活动的一种深度省察和反思。然而当前外驱的学校信息化建设,学校通常是发展的对象和客体,游离于发展规划之外。一些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中也逐步养成惰性心理,在潜意识中认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是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的考虑事项,即使关注自身发展建设,也是在惯常的层面上,将建设的权利推给政府,造成信息化自主发展意识淡漠,使得自身常常处在一种体制驱使下的被建设、被发展、被管理的被动与服从境地,信息化建设更多停留在“等、靠、要”的建设轨迹与状态之中,浪费了信息化自主建设的契机。

2.2 学校信息化发展中的迎合意味渐趋浓厚

就学校信息化自主建设本身而言,不仅包括学校主动的建设,也涵盖学校立足于教育属性的独立发展。如果将学校发展视为对于社会发展的适应与回应,那么这种适应与回应不能以破坏教育自身的特点及其相对独立性为代价。不可否认,教育有满足社会需求的功能,但学校建设更有引领社会前行的功能,二者缺一不可。当下的学校信息化建设常常是脱离教育属性的机构性发展壮大或学校规模的隐性扩张,而学校建设指向人的培养却得不到重视。另外,学校发展在外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日趋迎合社会的各种口味,学校的信息化是为了信息化而建设信息化,停留在信息化的形式,其发展建设逐渐脱离教育趣味与育人初衷,使得学校信息化自主建设中的教育引领日渐式微。

2.3 学校信息化建设渐入同质化境地

“同质化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教育同质化的前提是教育符号化。”[3]诸如校园一卡通、无纸化办公、电子学籍档案、教师发展评价等都可视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符号的具体表现。学校建设符号的同质化就是展示学校建设的符号极其雷同或大同小异,无法展示学校个性与特色。而之所以出现学校建设符号同质化,就在于用几乎划一的学校发展评价标准评价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而忽略学校所处的具体发展时空、发展传统与发展优势,这无形中抹杀了学校自主发展中的学校个性、学校差异与学校特色。当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不再寻求个性、差异与特色的意义时,学校自主发展也就自然而然地落入同质化的窠臼之中。

3 慕课背景下的学校信息化自主建设路径

3.1 依托慕课助推学校信息化建设驱动主体专业成长

对于学校信息化自主建设而言,其自主发展意识首先依赖于校长与教师的专业化,两者是推动学校信息化自主建设发展的首驱力量和专业中坚力量。保证校长与教师专业力量的专业性和可持续性是学校信息化建设必须直面的首要任务,也是学校信息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根本保障。校长专业化就意味着校长的眼界要更加高远,也预示着校长不仅要善于管理,更要善于规划与领导。增强教师成长的专业性,这其中包括教师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诸多方面,同时要使得这种专业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依托慕课,校长与教师可以通过在线访问交流、微课程、资源共享等有效形式不断寻求专业建设的自主性,从被发展、被管理的状态中转型出来,在多元选择和学习中不断催生信息化自主建设意愿,提振自主意识与能力。慕课的低成本化、大规模参与性、课程微型化、碎片化的学习时间等都极度地优化了校长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模式,把二者的专业发展孕育在看似日常化的学习和教学生活当中,这样就更有利于学校的信息化自主建设。

3.2 借助慕课构建指向以人为本的信息化共同体

学校信息化自主建设就是要以学校为基本单元,积极建构共同体,这也是学校信息化自主建设的基本哲学,这种哲学是由三个原理即公共性、民主主义和卓越性组成的[4]。公共性原理指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是指向学校教育场域中的人,即指向学校中的教师与学生。民主主义原理意味着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应该充分考虑学校教育空间中的人的需求,学校的信息化应秉持“建设为人,使用为人,同化于人”。卓越性原理意味着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可以针对性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不仅要秉承实用原则,更要以好用为目标而追求卓越性。

诚然,以上学校信息化自主建设的三个原理都是指向以人为本。慕课所坚守的教育原则正是以人为本理念的集中体现。面对网络学习及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慕课以其规模化的在线学习资源为构建学校信息化共同体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事实上,学校的信息化自主建设是在共享性的、协作性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借助慕课则使得这一愿景变得更加有效与可行。

3.3 立足慕课丰富学校信息化自主建设的多元化与个性化

在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学校的特色与优势是衡量其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这其中包括学校文化、课程设置、教学创新等诸多方面。如根据慕课所拥有的开放性和多元性课程特点,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可以立足自身课程建设,围绕三级课程结构,实行较为有效的各级课程资源的优化:对于国家课程,学校可以立足慕课进行深度开发与优化,同时拓宽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多样化渠道,确保国家课程的扎实有效;对于地方课程,学校可以立足慕课形成基于地域特色的课程研发理念,达成地方课程的特色化设置;对于校本课程,可以立足慕课形成具有个性的课程体系。这就无形中为学校破解课程开发的同质化问题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也能够确保三级课程在理念与行动上有效契合。此外,这样还能够在学校自主发展层面极度彰显出课程的资源属性,确保课程开发的多元选择与与时俱进,使得立足于课程层面的建设变得具体可操作。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整合海量的在线课程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开发多元的混合式开放教学模式,借助慕课丰富教学创新。

围绕慕课对于上述各方面加以实践尝试,逐步形成学校发展的特色与优势,凝结成极具特色的学校信息文化。这既是对学校信息化自主建设的整体理解与综合治理,是对学校信息化自主发展过程性与发展性的不断介入,也是对于学校信息化自主建设的差异性与独特性的有效关注,更是对于学校信息化自主建设的多维性和多层次性的适切考量。围绕慕课的学校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着眼点在于催生学校发展理念的转变以及为学校自主建设注入内生性的发展动力,逐步凝结成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优势。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尽管对于慕课所引发的讨论还在持续,然而基于慕课的学校信息化自主建设,不仅改变了学校信息化自主建设的观念,也为其提供了可借鉴的方式与途径。因此,学校信息化自主建设应该充分挖掘慕课的正向价值,积极规避慕课的负面效应,进而为学校信息化发展提供更大的助力。

猜你喜欢
信息化学校课程
月“睹”教育信息化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奇妙学校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34
信息化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
MOOC起步,从微课程开始
物理与工程(2014年2期)2014-02-27 11: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