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秀芹
摘要:在小学义务素质教育中,教师应该逐步地全面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养成主动提问的习惯。本文目的是建立创新的小学科学教学体系,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提出若干策略来提升学生个人的认知能力,通过课堂上的实践教学和互动性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独立自主的认知能力,达到学生课后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教学目的。
关键词:认知能力;小学科学;教育体系;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號: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3-374
一、引言
在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中,教师首要注重问题的解决策略。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知能力,这是义务素质教育对于小学科学教学提出来的时代任务。本文旨在使学生拥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于新环境新事物的认知技能,并提出以下几点课堂教学上的策略。
二、将理论与实验教学相结合作为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主要手段
小学科学作为一门基础的实验学科,教学难度相对较低,重点在实验教学上,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出现和小学教育新要求的出现,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师不应该只注重对学生开展实验教学,还需要提高学生对科学教学理论知识的认识,教师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1]
例如《点亮我们的小灯泡》一课注重学生观察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先对理论知识进行掌握,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教学实验中。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课堂实验的进行,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加深学生的认知,让学生不仅知道灯泡是什么,而且还知道灯泡为什么发光,以及如何发光。
三、将科学教学课堂作为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主要途径
要想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应该将课堂作为主要阵地。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科学实验形成正确的认识,学生的好奇心遇上未知的科学领域,脑海里不禁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这时教师的正确引导在一个完整的科学教学环节中尤为重要;其次也要做好科学教学内容的备课工作,在课堂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产生互动,提问引导假设问题,激发学生在探究问题时的主动性;最终在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将提出的课堂问题层层推进,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对吸收到的知识学以致用,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认知能力。
例如,在探究《多边形几条边数更稳定》的科学问题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来不同形状的木棒,组成不同数量的多边形,使学生能够分别思考三角形和长方形等多边形的结构和特征,教师向学生发出提问,例如为什么有些形状比较稳定,而另一些形状缺乏稳定性,通过不断听取学生的意见和问题,鼓励他们讨论不同的答案和发散思维,促进课堂实验活动的有效开展,建立高效的科学学习课堂。
四、将教学后主动提出问题作为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主要目的
(一)促使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念和意见
提问策略作为课堂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课堂教学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课堂活动向学生提出针对性问题 ,使学生独立对问题展开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达到学生知行合一的认知能力提升。从问题探究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不仅可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提问习惯和学习习惯,对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
(二)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学习环境
课堂上自由学习环境的打造可以帮助学生以轻松的状态更好的进行学习。教师培养学生的提问习惯,可以使学生和自己围绕教学内容更好的进行交流,塑造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而且提问习惯的培养说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刻的了解科学知识,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认知能力,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一定的能力基础。
例如,在进行《奇怪的指纹》教学时,老师在引导学生逐步探索指纹之前,可以先讲出警察抓罪犯的故事,并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基于对故事的好奇心以及兴趣,可能会提出“为什么根据指纹可以确认犯罪嫌疑人”、“世界上真的没有完全相同的指纹吗”等问题,培养探究指纹的兴趣是第一步,教师进而带领学生开展课堂小实验——拓印指纹,利用透明胶、面粉黏土和水彩笔等各种材料提取指纹,指导学生在指纹采集过程中发现不同指纹,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感知,引导学生在自由活泼的课堂环境中对知识进行更深的探索。
结语
简而言之,小学科学教学是一项使学生获得知识、发现和解决科学问题的三维合一的学科。为此,教师需要将学生生活的现实纳入具体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更好的感知教学内容。教师还应该对原有的课堂模式进行创新,从而来正确引导学生的思路,拓宽其视野,不断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玉香.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力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U].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f(3):267—267
[2]井春萍.浅析小学科学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吉林教育,20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