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信息技术主题活动教学例谈

2021-10-16 20:39赵萍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4期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主题活动教学模式

赵萍

摘要: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方法,通过PBL学生们主动的探索现实世界的问题和挑战,在这个过程中领会到更深刻的知识和技能。其倡导的“实践、协作、创新和分享”的教育理念体现了国内外教育发展的趋势。而主题活动教学却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造性思考、系统推理和协同合作等突出问题。因此,本文重点就如何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信息技术主题教学进行探究。笔者认为通过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小组协作、拓展延伸、评价分享五个环节开展课堂实践,运用项目式学习方法,能有效改进小学信息技术主题活动教学,让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信息技术;主题活动;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4-491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技术课程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即开展“项目式教学”,主题活动与项目式学习具有天然契合性,其最适合通过有意义的作品来完成知识点的学习,构建基于现实生活的项目型课程,让学生将知识和技能置于一种真实的背景中去学习和运用,是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的。目前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四年级教材中一共有6个主题活动,大多数的主题活动教学都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重技术、轻思维”,简单完成一个作品,课堂缺乏活力,学生缺少创造力等问题。那么,在项目化学习的支持下,应该如何创新主题活动教学的新模式呢?笔者结合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教材中的主题活动2“创作演示文稿”一课进行实践探索。

二、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信息技术主题活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杜威“做中学”思想的指导下,笔者尝试构建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信息技术主题活动教学模式,将“实践、协作、创新和分享”的理念融入到小学信息技术主题活动教学中。(如图1)

三、基于項目式学习的小学信息技术主题活动教学模式的实践

笔者根据以上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信息技术主题活动教学模式,结合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教材中的主题活动2“创作演示文稿”一课,通过具体教学实践,对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主题活动教学模式进行具体实践和分析。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客教学模式的首要条件。教师可通过创设情景、游戏体验等来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开课之初,笔者出示学校近期活动课程展板,与学生一起回顾参与的各项党史学习活动:党史学习启动仪式、观看红色电影、学唱红色歌曲、创编红色戏剧……这些精彩的校园活动用展板展示宣传的范围有限,是否能利用我们刚刚学习的wps演示制作成电子小报,扩大我们校园活动的影响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用学生熟悉的校园活动作为活动项目主题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渴望,又能顺利地引出课题,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实践探究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分层的自主学习基础任务,学生分析主题任务后各自动手实践,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主题创作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自主进行意义的建构。

1.借助流程图,明创作流程

在进行具体的主题活动设计之前,先要了解主题活动创作的一般流程,前面的课例学习都是零散的知识点,如何理解整个创作过程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直接展示主题创作的流程图(如图)。借助“流程图”这一桥梁,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整个创作所需经历过程,在后面的创作中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所处阶段。

2.思维导图,规划内容

思维导图是一种能将抽象思维具体化的方法,它能以形象直观的“图”帮助学生理清逻辑思路,因此,思维导图在主题活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

基于这种认识,笔者在创设情境后,提出问题,引导同学们先对几个老师提供的优秀作品进行分析,以提问盘活思维,如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几个关键问题:一个主题作品的内容与主题的关系?目录与内容之间用什么联系?标题页和内容页主要放哪些类型的内容?以“思维导图”的策略分析主题作品的内容和呈现形式,理清思路,有利于学生对主题作品进行整体规划,同时也便于对已完成作品的思路进行学习“复盘”。

3.自主尝试,完成任务

为了让学生达成“自主选择主题,收集素材,进行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创作;培养收集与整理信息的能力,展示团队合作与创新能力”的活动目标,笔者采取扶放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整个过程本环节设计了两个任务,任务一:根据思维导图完成素材的收集准备工作: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提前收集了本校开展党史学习的所有相关活动的网上报道链接,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2-3项活动打开链接,进行图片、文字信息的合理选择和下载,培养自主收集与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巡视指导,请先完成的学生做小老师指导本小组的同学。如遇到问题,鼓励学生先积极思考,多次尝试寻求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当大部分学生都完成了任务时,教师就把共性的问题提出来,让会做的学生上台讲解他们的做法,教师再进行补充强调。任务二:根据思维导图和收集的素材,利用“wps演示”制作方法,完成作品制作。

4.巧用微课,突破难点

在下载网上信息和作品制作过程中,学生遇到的技术障碍各不相同,如何及时帮助学生顺利解除障碍,笔者让同学们根据自己遇到问题观看相应的微课视频进行自主探究,例如如何从网页上下载图片,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效率。

(三)小组讨论,制作分享

学生在辛勤付出后都期待和别人分享并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所以笔者在作品制作后,邀请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他们的想法和展示他们的成果。但四年级的学生的总结能力还在形成阶段,甚至可以说是有了收获也不知道,或者说表达不清楚。因此笔者提供了一个可量化的个性作品评价表(如图4),用于学生自评、生生和师生互评,如下表:引导学生根据作品评价表整理分享内容,预演表述方式,努力让分享更有价值,尽量传达出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态度,让学生围绕项目主题、围绕创作过程,分享作品的得意之处,曾遇到过什么问题又是通过什么方法解决的,哪些地方可以再改进,或者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解决等。通过这个部分的分享,对于那些没有解决的共性问题教师进行了集中讲解,而学生作品中的亮点和一些有个性的环节大大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四)作品改进,创新设计

在上一步骤学生分享、教师精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新知识运用到自己的项目中,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项目式学习在改进的过程中尤为关注优化,此时通过之前的各步骤,就形成了相对的教学闭环,根据学生、教学环境的特点,促进教学不断推进。

(五)总结延伸,提升效能

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改进了作品,重新分享。笔者给了学生再次演示的机会,增强其成就感。在这个环节的最后,笔者帮助学生明晰主题创作完成的最佳方法,把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在信息技术操作中“一题多解”是应该极力推荐的,每一种方法不管难易都应该展示给学生,再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比如,每一张的文字样式是单独设计还是整体格式刷,在比较与分析中,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全面吸收整个项目活动的精髓。

四、教学效果分析

相比传统的“技术讲解—案例辅助—学生被动听讲—模仿操作—教师总结”主题活动教学模式,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信息技术主题活动教学模式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对主题创作表现出更大的热情,更愿意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到创作过程中,同时能较好的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创造精神和合作能力。

项目化教学设计理念的不断革新和实施为小学信息技术主题活动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也为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了新的机遇。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教师还需不断地去尝试、探索和丰富项目化学习模式下小学信息技术主题活动教学的内涵和价值,努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淑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关键问题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项目式学习主题活动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
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大悦城实施体验营销案例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学生综合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设计探微
浅议班级课程与主题环境区域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