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动手操作更有效

2021-10-16 20:39包逢祺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4期
关键词:圆片半径直径

包逢祺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4-457

学生已经进入小学,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性训练,他们的注意力已经不是很集中,但是对出现的新事物却很感兴趣。动手操作,能够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将视觉、听觉、触觉多种感觉器官融通,并进行有效融合,促进自身思维的运动和知识的建构,并能够以旧知为基础,构建新的指示体系,从而将所学内容由抽象变得具体,由形象思维走向感性思维。教学中,实践操作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也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它能够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形象化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理解,并掌握所学的内容,从而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有了具体的实践活动,那会对所学的新知有更深刻的理解,会有更为清晰的分析,从而使思维走向深度和广度。因为有知行的统一,学生的收获就会更加具体和深刻。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这一课,根据笔者所提的问题,让学生动动手,动动脑,并自己操作实验,这样他们所获取的知识更牢靠,更有效,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本节课教学片段如下:

先让学生预习课本《圆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然后完成以下问题。

师:你能在纸上画出一个完整的圆吗?

(在准备好的一张白纸上动手画一画,发现问题,可以在小组内讨论解

决,也可以自己解决)

生一起:学生们都埋着头画着,教室里静悄悄地,最终都画出了一个漂亮的圆。

師:你们已经画好了一个圆,真棒!你能将自己画好的圆,用剪刀完整地剪下来吗?(注意不要剪破)

生一起:能!

接下来,学生们就在自己的座位上,小心翼翼地用剪刀,把一个完整的圆片给剪了下来。

师:将自己剪好的圆片进行对折、铺平,再找另一个方向对折、铺平,多对折几次,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多对折几次,找到几个折痕的交点)

生1:我发现这些折痕都交于一点。

师:你们都同意吗?

生一起:同意!

师:那我可以告诉你们,这个交点就是这个圆片的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请在自己的圆片上标上去。

师:请在圆上任取一点,连接圆心,画一条线段。你知道这条线段叫什么?

生一起:已经画好了,叫半径,用字母r表示。

师:是的,这条线段叫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也请在自己的圆片上标上去。

师:再画一条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那又叫什么呢?请在自己的圆片上标上去。

生一起:也画好了,那条线段叫直径,用字母d来表示。

师:你们真棒!谁能在同一个圆中画出直径和半径条数最多?

(学生听后都埋下头画起来,画了一条又一条,就是画不完)

师提醒:这样的直径和半径画得完吗?

生一起:画不完!

师总结:是的,永远画不完。所以,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和半径。

师:在同一个圆里,量一量你所画的半径的长度(多量几条),发现了什么?

(学生赶紧埋下头,用直尺开始量)

生一起:每条半径都相等。

师:那你再量一量所画直径的长度(多量几条),又发现了什么?

生一起:每条直径也都相等。

师总结:通过量一量,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和半径都相等。

师:你们已经量了半径和直径,请将测量的结果标在上面,算一算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生2:我测量的直径是2cm,半径是1cm,2÷1=2。

生3:我测量的直径是6cm,半径是3cm,6÷3=2。

生4:我测量的直径是4cm,半径是2cm,4÷2=2。

生5:我测量的直径是12cm,半径是6cm,12÷6=2。

……

生一起: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师:是的,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反过来,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课堂上,教师通过画、剪、折、量、算等活动,让孩子动手操作,动手实验来获取圆的一些基本知识。这样地进行教学,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愉快,所掌握的知识也就更牢靠,也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孩子们在这样有目的地进行动手操作,积聚起来的感性认识更可贵,更有效,经过操作、分析和总结,更加能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圆”的本质。

这样的动手实践,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和掌握 “圆”的基本知识,和平时的老师讲授相比,更直观更清晰。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在动手、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圆”的画法以及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理解了圆的基本原理,获得了新知识,让思维变得立体,像这样的教学方法,更能让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另外,实践操作是一种手脑共用的过程,它根据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在推进知识内化,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自身空间观念等方面起着促进作用。教学时,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手脑共用,协调发展,降低课本内容的难度,享受学习的快乐,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技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1.操作与目标要明确。教学中,动动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单独活动,是实践操作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操作是具有明确目的,有一定的层次,有一定的伸展,同时也有一定的成效,最终能达到教学的目标。教学时,依据教学目标,教师设置一些有实践性的问题,让学生来动手操,易化教学重难点,让他们根据已有知识,通过动动手和动动脑,形成自己的技能,理解和掌握新知识,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上面的教学案例中,在学生认识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和算一算等活动,让他们通过操作,能真正感知“圆”的基本特征。

2.操作与思维要融合。操作是手与脑有效融合的展示。手和大脑有着紧密的联系,手的使用会使大脑得到发展,使人能够变得更加明智;同样,脑的使用也会让手得到很大的发展,使人的思维变得更有广度和深度。在实践时,手与脑的这种关系,就要求教师将操作与思维进行有效融合,充分激发大脑的思维潜能,为动手操作做好强有力的支持。

总之,在教学时,教师要学会设计一些可操作性的活动,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促使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可是,动手操作也仅仅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教师除了让学生进行一些动手实践活动,更要他们将脑、眼、手三方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指导他们进行总结,真正地让课堂“活”起来,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圆片半径直径
圆片接力赛
圆锥曲线“角度式”焦半径公式的应用
爱虚张声势的水
直径不超过2的无爪图的2—因子
活动为数学学习服务
圆的切线学习“一卡通”
四种方法确定圆心和半径
万有引力定律应用时应分清的几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