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梅
摘要: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攻克写作教学难关是一个语文教育领域的热点课题。读写结合作为一种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教学理念,已经逐渐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读写结合内部也有不同的应用形式,随文仿写更突出读写结合中“说写就写”的特征,强调读与写结合的即时性。本文主要探讨小学中年级语文随文仿写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随文仿写;训练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5-288
引言
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课文大多理富且文美,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佳范本。随文仿写能够充分发挥教材课文的模仿价值,降低初期写作的难度,有助于教师带领学生逐步从仿写到续写,最后到达独立写作的程度。随文仿写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学生语文实践的问题,教师在应用这种方法时需要根据课文特征进行灵活转化,引导学生贴近范文的模样做到形神兼备。
一、随文仿写概述
随文仿写是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方式,在课文阅读教学的进程中穿插进行,将课文从单纯的阅读资源转化为写作范本,在学生兴趣最浓的时候指导学生写作,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够降低学生的写作心理负担[1]。随文仿写其实是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一种表现形态,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并迁移这种兴趣的教学方法,能够随着语文阅读学习深度的增加同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随文仿写的具体训练策略
(一)跟着课文学习观察
小学语文课文是学生学习如何观察的参照物,跟着课文、跟着作者学习观察能够帮助学生顺利打开视野,为后续的写作练习奠定基础。以《搭船的鸟》一课为例,作者通过观察色彩、通过观察动作来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翠鸟形象。首先吸引到作者注意力的是翠鸟身上艳丽的色彩,“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有一张红色的长嘴”,用色彩渲染了翠鸟的基本形象。然后吸引到作者注意力的是翠鸟的动作,“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这些动作描绘直接表达出翠鸟的动作灵活干脆、行动迅速,瞬间动作的描写让翠鸟形象变得生动起来。分析完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随文仿写,仿照课文中作者对于翠鸟的观察来捕捉身边的事物,将自己对其的观察所得记录下来。作者在《搭船的鸟》中注重突出色彩和瞬间动作,使观察对象变得生动、具体,学生在进行仿写时也应当注意突出观察对象的特征,写出观察时最吸引自己的那些瞬间。
(二)跟着课文学习表达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大多数课文都集中了作者的观察所得和感悟,但每个作者表达观察结果的方式不同。《搭船的鸟》中作者用描写色彩、描写瞬间动作的方式来突出观察到的翠鸟形象,《花钟》中作者则将自己对于不同种类的花的观察结果汇总在一起,并挖掘观察结果背后可能存在的原因。由此可见,《花钟》的观察描写与《搭船的鸟》差别较大。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花钟》做随文仿写时需要注意这一差异,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并進行长期、持续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挖掘现象背后本质的意识,并将这种观察所得根据观察的顺序来汇总阐述。《花钟》中作者观察了多种花的开放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教师在指导学生随文仿写时也要引导学生去模仿观察,并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有的学生家里养了宠物小猫,在长时间的相处下对猫咪有一定的观察和了解,他发现猫咪每天用大量的时间来睡觉、舔毛、巡视领地,在不同的时间段眼睛的形状不同,在不同的需求下发出不同的叫声,觉得猫咪的行为受到身体需求、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饥饿的时候发出好听的声音来召唤主人,不饿的时候不愿意回应主人的召唤;又比如:在窗台上午睡时跟着阳光位置的变化不断移动位置,阳光离开了窗台就跑去做别的事情。最终的结论是,猫咪是一种很随性的动物,自己的需求是第一位的,但又生活得很规律,和被妈妈催促着吃饭睡觉的我们不一样。
(三)跟着课文学习思考
随文仿写除了模仿课文作者的观察描写方式外,还可以模仿课文作者的思路去思考,模仿课文作者的写作方向去思考文章后面可能的走向是什么,从仿写转向续写,逐步脱离课文向独立写作过渡。以《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为例,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的故事,从最一开始的为胡子太浓密而发愁,到胡子逐渐变长开始为其他人提供帮助,最终胡萝卜先生自己也觉得“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在欣赏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随文仿写的教学方式,在课文到达“鸟太太正在找绳子晾小鸟的尿布”处截断,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前面的故事表达脉络来续写后面的故事。这就是一种跟着作者思路思考的仿写方式,是从仿写到续写的有效手段,能够有效带动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结束语
对于学生来讲,写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随文仿写能够降低写作起步的困难程度,从仿写、续写到独立创作逐步拉升难度和高度。随文仿写的价值在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已经得到了证明,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应正视其作用,在课堂上进行合理应用,让写作在学生面前焕然一新,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海燕. 小学中年级“随文仿写”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