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英
摘要:初中是学生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因此体育运动显得尤为重要。初中学生正处于快速发育时期,作为体育教师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将兴趣教学法融入到课堂中,帮助学生调节情绪,展示自我,使学生真正的热爱体育运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兴趣
学生只有对一门学科拥有强烈的兴趣,才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初中体育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将兴趣教学法引入到初中课堂,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积极融入体育游戏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时期,对于体育锻炼有着较高的兴趣,体育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能够满足学生对运动的需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将体育游戏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体育游戏的种类繁多,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需求进行选择。例如,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教师可以将跳绳的游戏带入到体育学习中,将学生合理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比赛,可以是跳绳的竞速比赛、也可以是花样比赛,在规定时间内跳绳次数最多的小组赢得胜利。跳绳游戏可以随着学生的熟练逐渐的增加难度,使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热情。再如,为了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了足球的有关动作要领之后,让学生几人一組共同运球,从而使学生在游戏中互相帮助、彼此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将体育游戏融入到教学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在游戏环节中,教师要注重游戏细节的设置,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游戏中,得到锻炼,另外也要保证游戏规则的公平公正,让学生感受体育精神。
二、积极开展合作学习
大部分初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受到父母的宠爱,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合作意识,尤其是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很多体育项目是需要团队合作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导致彼此之间沟通不畅,甚至会引发矛盾,致使在体育竞赛终失败。有鉴于此,在初中体育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有针对性地将学生分成小组训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体育训练中。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不同的小组,例如羽毛球小组、健美操小组、太极拳小组、乒乓球小组、篮球小组等等,让有共同兴趣的学生能够在一起学习,互相讨论,取长补短,更好地完善体育训练。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为学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提供充足的运动器材,做好动作的示范训练注意事项的说明,正确使用器材;当学生内部出现矛盾的时候,教师要积极进行协调,让学生认识到小组是一个集体,调动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同时,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公平公正,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全面合作能力。
三、设置多元的运动项目
在初中体育的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方法也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设置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运动中充分的展示自我。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依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缺少一定的灵活性,不能够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致使学生失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新时期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差异,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运动项目的选择权利。例如,初中时期的男生女生身体发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运动项目来满足学生的需求:男生可以着重选择篮球、足球等项目,可以为女生设置健美操、羽毛球等项目,在力量训练方面,教师要结合男生女生的不同情况设置不同的训练项目和运动量,保证训练效果。另外,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四、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提升
兴趣教学法是结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体育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心理情感的培养,引导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初中生正是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有着自己的想法,具有一定的叛逆性,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强制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很可能会导致相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生积极沟通,培养学生的情感,结合学生的心理状况设置一些团体性的体育项目,例如排球、篮球等,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集体的力量,帮助学生纠正自我为中心、争强好胜等不良的心理,使学生养成健康的体育心理。
兴趣教学法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充分的挖掘体育教学内容和作用,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增强体育课堂的趣味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颜士祥.充分发挥班级体育兴趣小组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7(90)
[2]王玺.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