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逆向设计的主题意义探究教学实践

2021-10-16 12:00吴洪菲
关键词:逆向设计主题意义小学英语

吴洪菲

摘   要:Story time是译林版《英语》教材各个单元的核心板块。目前该板块的常规教学设计存在任务目标指向不明、学习活动层级混乱、活动任务与评价任务不匹配等问题,从而导致主题意义探究缺乏深度。教师可以通过逆向设计的三个步骤——明确预期的学习目标、匹配评价任务、借助评价设计学习活动,来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让教学与评价双线并进,以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育人目标在课堂中的落地。

关键词:小学英语;主题意义;逆向设计;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25-0048-07

一、常规教学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语篇赋予语言学习以主题、情境、内容,并以其特有的逻辑结构、文体特征和语言组织形式呈现信息,服务于主题意义的表达。当前常规的语篇教学中,存在任务目标指向不明、学习活动层级混乱、活动任务与评价任务不匹配等问题,导致主题意义的探究缺乏深度。

(一)任务目标指向不明

当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存在不关注教学目标设计、缺乏对教学目标的思考、目标叙写流于形式等现象,同时也存在设置的学习活动分散、指向不明,只注重英语学习的形式,教学过程存在随意性与盲目性等问题。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时仍将语言知识的获取和操练放在首位,缺乏对主题意义的深度探究,导致学习任务与教学目标脱节,阻碍了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落地。

(二)学习活动层级混乱

不少教师在检视自己的课堂教学时不难发现:学习活动缺乏连贯性,学生无法对主题意义形成持续的、连贯的理解与概念构建,这意味着学习的活动层出现断层,这样导致的核心问题是学生思维进阶的连贯性和层次性无法得到培养与提升。教师应关注进阶起点(学生知识经验储备)与进阶终点(学习的预期目标),通过搭建问题支架,设计有梯度的学习活动,帮助儿童层层理解、分析、解答高层次认知水平的问题,从而促进思维品质的发展。

(三)活动任务与评价任务不匹配

学习评价活动是基于学习目标设计的,教学活动则是围绕评价展开的,教学就是要思考应该组织怎样的活动才能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更好的表现,能更好地完成评价任务。然而,在课堂教学中,评价任务往往缺失,或未能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或与学习活动脱节,因而无法知道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学习活动达成学习目标,导致教学的整体性和内在一致性割裂开来。

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的内容,直接影响学生对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本文将结合译林版《英语》上册Unit 8 Chinese New Year中的Story time板块教学,从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进行主题意义探究,致力于呈现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Story time课堂新样态,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

二、通过逆向设计探究主题意义的教学实践

逆向教学是美国课程与教学领域的专家 Grant Wiggins和Jay McTighe共同提出的一种新的设计理念,他们在反思传统教学模式不足的基础上,强调采用与常规设计相逆的方式,以达到使学生追求并实现对所学内容理解的目标。他们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中提出逆向设计的三个设计步骤,如图所示(见图1):

与传统的教学设计不同,逆向设计要求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进行教学活动,确定如何证明学生实现了目标的手段与措施,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使得预期学习结果、学习成效与学习行为之间实现有机联系。笔者根據逆向设计理念,确定了评价前置、匹配任务、安排活动的设计框架图(见图2),通过评价伴随与评价在场,实现评价与教学的融合,以期整体优化教学过程。

(一)评价前置,明确预期的学习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主题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展示了香港女孩Anna一家的春节活动计划,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深入了解春节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并学会如何用英语介绍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掘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逆向设计关注“学生最终学到什么”,以大观念(big idea)为主要参照,围绕理解与运用,从知识迁移(Transfer)、意义构建(Meaning)、知识获得(Acquisition)三个层面进行目标设定。

本节课确定的大观念是“the cultural meaning of Chinese New Year”,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

迁移目标(transfer)是本课最重要的意义,是凸显主题意义的根本路径,是学生应当深入持久理解的内容。

意义目标(meaning)旨在帮助学生实现对重要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学生需要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和已有图式思考有关春节的深层次的意义,不仅能吸引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表达需要,促使学生产生对主题意义的深度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评价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对文化做出对比和反思,实现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的发展与提升。

知识获得(Acquisition)目标与核心内容紧密相连,可以实现深入持久的理解和知识技能的支持。为了达成持久理解和迁移的目标,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储备,本课是用一般将来时介绍香港女孩Anna的春节计划的,因此一般将来时的理解和初步感知成为本节课的语言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By the end of this lesson.

1. Students will independently talk about Annas Chinese New Year and share their local customs on this topic.

2. Students will understand the spirit of Chinese New Year and realize that we should inherit as well as protect it with cultural pride and responsibility.

3. Students will know words and expressions about Chinese New Year be able to talk about plans for Chinese New Year with simple future tense.

目标的设置反应了学生基于语篇进行主题意义探究的三个维度,体现出语言、思维、文化的融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评性的特点,有助于教师确定评价标准和设计学习活动。

(二)根据前置目标,匹配评价任务

明确了逆向教学设计三个方面的学习目标后,教师要确定用于判断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评价标准及依据,即教师如何知道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内容?此时教师要明确一系列的评价形式和标准,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来帮助调整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1.设置主题意义探究问题链

主题意义探究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发现的过程,是遵循认知规律从表层信息走向深度学习的过程。问题链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将教材知识转变为层次鲜明、具有一定系统性、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系列问题。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应环环相扣,难度层级逐步递增。问题链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从信息提取层面走向文本评价、思维提升的层面。教师设置了以下问题链(见表1),引导学生通过逐层深入的思考活动,从文本表层信息到深层内涵,逐渐认识春节活动及其文化意蕴。

学生不是仅仅停留在获取文本表层信息的层面,而是以问题链为路线,深入文本,挖掘春节活动背后的文化内涵、象征意义和情感价值。学生不断深入文本对话,从文本表层信息的获取到文本内涵的探究,再到实际生活中实现意义的迁移,提升了思维的逻辑性和批判性,避免产生思维的低阶化和浅表化。

2.改变学习方式,设置表现性任务

教师可以采用基于任务的方式来评判学生对那些应当深入持久理解的内容的掌握情况。本课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篇之前,打破常规教学方式,先让学生回顾以往学习的方法,代入到曾经的情境之中,教师通过设置小组讨论:How did you learn Story time before?(見图3)将学生从学习任务的执行者转变为任务设置的参与者,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整体安排学习策略的发展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发展具体的学习策略,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主的学习者。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分享他们已有的Story time学习策略,如:underline the key words, help each other, work in groups等等。教师在此基础上结合本课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方法选择,并按逻辑顺序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见图4),在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基础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师布置表现性任务——绘制Chinese New Year 时间轴思维导图(见图5)。时间轴能将文本内容结构化,学生对提取的文本信息进行理解与处理,使其系统化、结构化,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主题意义。

(三)围绕目标,借助评价设计学习活动

逆向设计的第三个步骤是教师合理安排学习活动,使其与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契合一致。逆向设计提倡按照 WHERE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见图6)。

本课的主题意义探究的是春节活动及其精神内涵,学生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在设计学习活动时,教师应重点关注活动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和契合度,以WHERE设计工具为抓手,充分考虑课堂活动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时效性,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实现对课文主题意义的深度探究。

1.了解学习目标(Where)

教师应了解学生现在处于何种程度、知道他们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同时也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学习本课,此外还应明确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已有知识)。本课开始前,教师用一般将来时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的主题与目标。

2.激发学习意愿:听音乐联想,唤醒文化体验(Hook)

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学生构建知识、发展思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课堂热身时,教师通过播放音频,激发学生产生参与的兴趣。师生对话如下:

T: I have some pieces of music for you. Lets just close about our eyes and enjoy. Here comes the first piece. What do you know?

S: Its 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Its about Christmas Day.

T: Great! And the day after tomorrow is Christmas. Now lets going on.

S: The music is 《我和我的祖国》。Its about the National Day.

T: Cool. We have a long holiday for it. Here comes another piece.

S: Its New Years Day.

T: Good job. New Years Day is the first day of a year. what about this one?

Ss: Its Chinese New Year.

T: Wonderful. Today our topic is Chinese New Year.

教师播放不含歌词的旋律,学生没有直接获取到有关节日的信息,而是通过听对音频材料的加工与联想,激活大脑中的相关要素进行意义建构,学生在欣赏圣诞颂歌时,体会到圣诞节传递的安宁平静;《我和我的祖国》传递出中国的宏伟壮阔,在《新年好》的旋律中体会中国传统民乐《春节序曲》呈现出的欢快节奏和喜庆氛围,不同的音乐渲染出不同的情境氛围,激活学生对不同节日产生认知,使学生生动、直观地感受到节日的差异,这些兼具趣味性和适切性的音乐,文化内涵丰富,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能加深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

3.逐步探究主题(Explore)

(1)初见文本,激活整体思维。本课教学内容的体裁是电子邮件,教师将电子邮件的正文部分模糊处理(见图7),通过问题How does Anna introduce?引导学生关注语篇类型,随后提问What do you know from it?使学生从整体视角观察电子邮件的构成,而不是提出碎片化问题:Who sends the email? Who gets the email?What is the email about?这样会破坏学生思维的整体性。接触和学习不同类型的语篇,熟悉生活中常见的语篇形式,把握不同语篇的特定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语篇意义的理解,还可以帮助他们使用不同类型的语篇进行有效的表达和交流。

(2)预测内容,初听文本,培养逻辑思维。安排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进程中产生的学习需求,从学生真正感兴趣的信息出发,激发求知欲,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在进入语篇学习前,学生就文章人物Anna的春节活动提出自己的猜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了多种设想,思维被激发。随后,教师播放课文音频,引导学生对Anna的春节活动进行排序,学生对语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同时通过排序对文本脉络做出了初步的梳理。

(3)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梳理文本结构。在初步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之前是如何学习Story time板块的,让学生从已有的学习经验中提取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包括找出关键词、制作思维导图、与同伴进行交流、小组合作等这一系列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教师在此基础上结合本课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方法选择,并按逻辑顺序采用“自主阅读——同伴合作——组内共享”的学习模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即学生首先自读课文,找出Anna春节期间的活动和对应的时间;随后同伴合作完成时间轴思维导图,理清文本脉络;最后组内参照时间轴交流Anna的新年活动。本活动旨在让学生对语篇有整体概念,同时将思维过程可视化,借助时间轴对文本内容进行输出,内化文本的核心句型。

4.以学促思,反思学习过程(Rethink)

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反省和重新思考,深度挖掘文本主题。在熟悉Anna的春节活动后,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这些内容并对Anna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Why is she going to make cakes?

Why is she going to buy some flowers?

What flowers is she going to buy?

We cannot watch fireworks. But Anna can. Does Anna live in the country?

来自内地的学生对于安娜春节前吃汤圆、除夕夜买花、大年初二看烟花表演感到困惑,这些风俗和他们所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习俗有较大的差异。这些认知冲突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比较与理解,教师以学生的问题为契机,以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介绍了香港有代表性的春节活动,从而形成包容开放的文化理念。教师总结了这些春节活动中的要素,如汤圆、红包、鲜花、烟火等,并提问:Why do we have these symbols? 让学生思考这些节日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感受和推断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显性文化知识的教学,是教学中最复杂、最微妙,也是最具挑战性和最体现价值的部分。师生在互动交流中提炼出happiness, reunion, wish, luck, health, sweet life等春节风俗背后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

5.超越文本,展评学習所得(Evaluate)

教师设置“我的家乡春节习俗”的分享活动,使学生通过成果展示来评价其对主题意义的理解程度。每位学生畅谈国家和家乡的文化习俗,从而使全班同学认识到不同城市或地区的传统文化,加深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认同。部分学生分享了以下内容:

I live in Jiangsu province.People in my hometown Changzhou eat steamed bums because it means 蒸蒸日上 in Chinese.

I live in Jiangsu province. people in my hometown Huaian eat red eggs because it means 喜气洋洋in Chinese.

Im from Zhejiang. People in my hometown usually eat 九重糕 to worship show respect for our ancient fathers.

教师应避免出现千篇一律的,如广告语般的,口号式、告知式、标签式的情感教育方式,通过改变内涵挖掘的路径,用多模态的体验式活动将语篇育人价值外显化,促进学生在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自我构建语篇内涵,升华主题意义,提升语篇的育人价值。最后,教师播放了香港歌手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引导学生思考:Time is changing. What is always the same? Theyre in our mind, blood and heart.教师巧妙地一步步带领学生理解中国新年的内涵和意义,放大Chinese New Year中的“Chinese”一詞,让学生感受到身份认同,体会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彰显了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静态的文化知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才更有生命力,通过实践将文化意识外化于形,形成稳定的文化品格。

三、小结

以上结合本节阅读课的教学,对逆向教学设计的三个步骤进行了具体阐述。教师通过三种目标的设定、评价方式的确立、学习活动的安排,对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逆向设计打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碎片化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设计,使目标更明确,路径更清晰,问题更精准,整体优化了教学过程。教师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出发,挖掘教学内容的育人价值,将育人目标融入到主题意义探究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促使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落地于课堂。

参考文献:

[1]Grant Wiggins & Jay McTighe.Understanding by Design(Expanded 2nd Edition)[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阚世平.从“教”走向“学”:基于标准理念的有效课堂研究与实践[J].中小学管理,2020,(11):34~36.

[3]邓青霞,郑陶云,陈凯君.对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教师提问行为的观察和思考[J].小学英语教与学,2020,(07):37~40.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5]魏   惠.基于标准的英语学习教学设计框架建构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3,(12):60~67.

[6]赵钰莲.逆向教学设计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1):13~17.

[7]赵   杰,王冠博.围绕主题意义的阅读教学实施——以Smart or Harmful阅读教学为例[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8): 57~63.

[8]唐明霞.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链的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9):38~42.

[9]何   晔,盛群力.为促进理解而教——掌握逆向设计[J].高校教育管理,2007,(2):21~26.

[10]林崇德,胡卫平.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1):29~36.

[11]王颖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7):45~49.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张   蔷】

猜你喜欢
逆向设计主题意义小学英语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下)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上)
核心置换
基于逆向工程的农用电动汽车壳体造型设计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基于多案例的汽车外观逆向设计潜在侵权风险研究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劳娜古迪荪诗歌主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