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对心内科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2021-10-16 06:10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8期
关键词:沟通模式危重心内科

苏 杨

(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0)

目前,医患、护患之间的沟通问题已成为社会上的关注热点,因此这对医院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心内科在医院属于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室,特别是该科室内危重患者数量较多,因此需接受更加细致全面的护理。相关研究显示,采取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能够对护理质量的提升产生很多积极作用[1-2],为探究其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心内科危重患者110例,按照入院顺序将2018年6-12月入院的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医疗沟通方式),将2019年1-6月入院的患者分为研究组(采用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每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平均年龄(50.2±3.5)岁;心源性休克5例,急性心肌梗死5例,心律失常10例,肺源性心脏病12例,冠心病12例,各种类型心力衰竭11例。观察组男32例,女23例;平均年龄(52.9±2.5)岁;心源性休克3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心律失常12例,肺源性心脏病11例,冠心病13例,各种类型心力衰竭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所有患者均知情且同意。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传统的护士交接班的模式向医生汇报病情。

1.2.2 观察组 应用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向医生汇报病情,详细内容如下:

(1)在院办支持下成立了心内科SBAR小组,选科室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挑选医生和护士长以及主管护师做为小组成员[3-5]。

(2)制定心内科SBAR报告的报告流程和相应沟通表格。通过SBAR小组内成员反复多轮沟通确定适合本科室分类及特点的SBAR报告流程,并结合心内科疾病的分类特点和护理方式制定了特定模板的SBAR沟通表,模板内不仅包括患者的Situation(不适症状)、Background(既往病史及现病史)、Assessment(汇报者的评估和判断)和Recommendation(汇报者的建议)这些方面,还新增了患者的临床生命指征和相关心肺听诊、电解质检查、心电图分析等相关检查记录,以及当前治疗方案及药物名称和使用方式以及临床判断的记录,建议方面也增加了包括用药方案和体位调整以及交班关注事项、静脉通路等方面的推荐措施。

(3)实施前选拔合适的人员进行培训:挑选有1年以上心内科临床工作经验的护士,从中筛选出12名(护师6名,护士6名,大专8名,本科4名)开展为期4周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SBAR理论系统培训,了解其含义及应用现状等;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其报告流程掌握其报告模板的使用;对科室主管医生进行内部宣传和培训使其认识SBAR模式,并召开座谈会向主治医生说明SBAR模式实施的意义,使主治医生知晓具体事项在实际工作中加以配合,并给予汇报人员以尊重与鼓励[4-6]。

(4)所选的12名护理人员培训合格后即可上岗,对心内科新收治的危重患者使用SBAR模板表打勾记录进行分级护理评估,按照SBAR交接及报告流程向直至医生汇报患者的病情状况,并分析各个方面给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1.3 评价指标

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质量评分表来评比两组护士的护理质量。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来调查患者及主治医生对护士的工作满意程度的评价。上述量表邀请8位从事护理工作10年以上的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护理专家进行评价。最终问卷总体信效度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归纳整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输入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用t检验;P<0.05说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χ2值P值例数(n)55 55主动性与责任心95.1±4.5 79.2±4.8 17.922<0.05护理技术93.8±5.2 82.1±4.9 12.144<0.05沟通能力95.7±5.8 82.9±5.3 12.082<0.05急救护理能力91.5±6.2 79.8±5.9 10.138<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及医生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及医生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分别为98.19%和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82%和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比较两组患者及医生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3 讨 论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识逐渐提高,患者对于医院的护理质量较之前也有明显的提高,由于医护沟通问题产生的警讯事件发生率也越来越高,给医院的声誉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使诊疗机构的社会地位下降,也波及到主治医生的声望。因此建立一种既和谐全面又准确有效的护患沟通模式显得尤为急切。SBAR沟通模式是美国诊疗机构所采用的一种新型医护沟通模式,它包括(状态Situation、背景Background、评估Assessment和建议Recommendation)四个主要方面,其迅速全面、及时有效的沟通模式得到了广大医生和患者的好评,获得众多世界医疗机构的认可。本文通过对110名心内科危重患者开展分组护理探讨将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运用于心内科危重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对护理人员主动性与责任心、护理技术、沟通能力、急救护理能力等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及医生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分别为98.19%和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82%和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应用SBAR模式进行沟通可以显著提高护理质量,使护士在汇报病情时能够抓住重点给医生更加准确的判断依据从而能够制定准确的治疗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正确的使用SBAR沟通模式,也需要医院的支持,医生的配合和理解[7]。

综上所述,将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对心内科危重患者的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和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对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提升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沟通模式危重心内科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镇静护理在呼吸机治疗危重患儿中的有效应用
分析情景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法联合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教学价值
CICARE沟通模式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浅谈心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和应对策略
表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