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丹
摘要:精神对于人们起着一定的支撑作用,但是现阶段人们过分地关注到物质精神,以至于忽略了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还应该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本身的魅力,来对同学进行熏陶,在课堂中有效地渗透进人文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人文精神;渗透策略
向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人文精神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它要求高中中国教师关注人文精神的深层探索教材的基础上培养终生的人文精神,以提高学生的正确的美学。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精神状态的改善。创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的人格素质。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
在这里我们所提到的人文精神其实指的是一种对人类普遍的自我关怀,人文精神主要在人的价值、人的观念以及他们的理想和追求方面表现出来,同时在保证这些的前提下,还要对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高度的重视,同时这样做也是在塑造和实现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本篇文章我们主要对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人文精神的具体内容进行阐述。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人文精神指的是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之后,通过自己的主观意识和反思而得出来的一些情感。具体来说,本文我们所要探究的这个话题应该在下面几个方面表现出来:(1)关怀自然。要与自然界和谐发展,要学会关怀自然界,只有这样做自然界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回报人类,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和谐。(2)关怀社会。未来的我们一定是要进入社会的,因此我们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是人文精神渗透工作中重要的一点。我们要对社会的发现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同时还要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尊严、地位有一种明确的追求。(3)关怀人生。所谓的关怀人生主要会涉及到人类的一些观念、思想认识,要持有正确的态度来关怀人生中出现的一些道德行为。
二、策略
1、通过微课教学方式,感受人文精神背景
微课已经逐渐成为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凭借着微课的简短精练,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进行学习记忆。通过微课教学,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教学内容的文化背景和氛围,从而让学生对文中人物或者故事的理解加深,让学生有效地感受到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微课视频中的音像、视频、图片等给予学生多种感官的冲击,进一步触发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想象。
例如,在学习必修四《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进行教学,把一些重点的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的思维情境进行教学。学习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可以选取赤壁中的画面,让学生感受一下大江、浪动的气氛,再逐步深入对周瑜这个人物的概述,勾起学生的整体画面感,让学生理解当时的人物背景和理解苏轼写这首诗的敬仰之情。
2、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渗透人文精神教学
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是对教材中的文章名著进行解读,这些文章经过时间的检验,包含了纵观中西的千年文化,蕴含的文化内涵也是非常丰富的,同时也是人文精神渗透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转变观念,挖掘知识背后蕴含的意义和人文精神,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做题方法,而应该向学生传递一些人文素养。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是与人文精神教学相匹配的教学内容,语文教师可以认真钻研语文教材,深挖文章中的人文知识,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语文的教学意义就是熏陶学生的情操和情感,引发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共鸣,从而吸收其中的文化营养和精华,不断完善自身的道德素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学习必修一《记念刘和珍君》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文章中刘和珍有更为深入和具体的认知,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刘和珍的事迹以及“三·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从而让学生对刘和珍产生敬仰和佩服之情。《劝学》这篇文言文,其蕴含的知识点相对较为庞杂,名句也较多,教师在基础知识讲解完成以后,应该进一步挖掘作品所蕴含的意义,比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告诉学生要在成功之前不断积累,一点一点提高,不能急于求成。通过对语文教材人文精神的内容进行深挖,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3、改变语文教学方法并创建新型课堂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过于模式化的教学方法已然跟不上我国教育的发展趋势,课文中文学作品的人文精神没有更好的体现出来,教学方式方法过于单一,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印象不够深刻,从而无法将人文精神的内容传达到学生的内心,不利于学生在文学作品中人文精神的感受和学习。所以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针,利用当前教育改革的热潮和学生实际发展情况,创建利于学生学习人文精神的新型课堂。
例如,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对课文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研究文中的人物关系,课前对课文有个大体的认知,并在课上要求组长发表组内统一的观点和看法;教师要将学生表达的观点进行汇总和点评,带领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体会文中人文精神的表达。可以根据文中对林黛玉外貌的描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印象尝试描绘出林黛玉这一人物的大致形象;并且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的言谈举止以及她在本文中的地位,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在小组讨论完毕后,跟其他小组进行意见的交流和互通。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这一课文引出我国的四大名着,讲述四大名着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所表现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于我国经典名著的閱读兴趣,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关于对人文精神教育。
4、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展现人文情怀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给教学的方式方法带来了更好的展示空间,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来更好的展现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可以更好的展现出文中的故事,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文章,从而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以及课上的学习积极性。
总结
综上所述,人文精神和高中语文相结合,比起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讲更加适应当下的教育改革,更能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文化知识储备深度。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体现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不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徐洁.论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65-66.
[2]李搏.怎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J].汉字文化,2019(11):10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