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尔逊古丽·海木都拉 开丽比努尔·依马木 陆萍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选择我院之中,收诊的12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时间2020年1月-2021年2月,随机抽取患者分组研究,接受子宫高位骶韧带悬吊术治疗患者60例为对照组,盆底重建术联合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干预患者60例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PDF-Q分级,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分级(P<0.05);研究组患者的PFDI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盆底肌力,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盆底重建术联合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障碍情况,并提高患者盆底肌力,临床价值明显。
【关键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盆底重建术;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4.219
盆底功能障碍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盆底支撑结构薄弱,导致盆腔器官位置和功能异常的一组疾病,常见于分娩后的妇女。特别是中老年妇女,随着年龄的增长,盆腔器官移位严重,发生盆腔压迫,更容易引起疾病,严重影响妇女的产后生活质量。因此,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尤为重要[1]。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调查和研究。详细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之中,收诊的12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时间2020年1月-2021年2月,随机抽取患者分组研究;研究组6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0.02±0.21)岁;对照组6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0.114±0.18)岁;患者在参与研究之前,需进行基础资料登记,以及数据统计,结果为P>0.05方可开启研究。患者提供亲签研究知情书、以及参与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60例患者子宫高位骶韧带悬吊术:沿骶韧带外侧切开盆腔腹膜。骨盆腹膜按坐骨棘水平用1-0可吸收缝线缝合。缝合方法为折叠缝合。缝合满意后,将其固定于同侧阴道顶部与骶主韧带的复合部位。
研究组60例患者盆底重建术联合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在执行前盆底重建在硬膜外麻醉下,穿刺设备应该被用来制造一个切口从尿道外口约4厘米,沿着坐骨棘和切口应该渗透,内侧的降序两侧耻骨的分支,和阴道膀胱的方向。然后,使用穿刺器刺穿上层皮肤,将提升网带置于膀胱和阴道前壁下方。进行盆底后重建时,应使用穿刺器在肛门两侧开一个约3cm的切口,沿坐骨棘、直肠、阴道后壁下方的韧带穿透。穿刺过程中,应小心避免病人的直肠,以免损伤直肠。提升网带应置于直肠及阴道后壁上方并铺设;选择PHENIX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系统,电刺激结合生物反馈治疗,每周2次;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坚持用阴道哑铃进行训练,保持阴道持续收缩,避免过度训练[2]。
1.3研究指标
选择PDF-Q作为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工具,选择PFDI作为盆底功能障碍评估工具,以及综合评估患者盆底肌力情况[3]。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22.2作为数据处理工具,其中计数资料表示为(%),检验为x2计算;计量资料表示为(x±s),检验为t计算,P<0.05。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PDF-Q分级情况
表1数据中显示,研究组患者的PDF-Q分级,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分级(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后PFDI评分、盆底肌力情况
表2数据中显示,研究组患者的PFDI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盆底肌力,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3 讨论
近年来,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引起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原因也很多,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目前手术主要用于治疗盆底功能障碍,但传统手术风险高,复发率高[4]。盆底肌肉康复训练与盆底重建相结合,结合手术、生物反馈、康复训练和电刺激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和训练方法。术后指导患者进行阴道哑铃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腹部和臀部用力,电刺激可改善肌肉张力[5]。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PDF-Q分级,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分级(P<0.05);研究组患者的PFDI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盆底肌力,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盆底重建术联合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障碍情况,并提高患者盆底肌力,临床价值明显。
参考文献:
[1]谢谨. 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工程,2018,25(03):273-274.
[2]韩炜,郑婷华,蒋维,陈宝丽,刘迎军. 盆底肌肉康复訓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17,32(01):163-166.
[3]汪玲莉. 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J].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63-65+69.
[4]曹宁. 盆底重建术配合盆底肌肉综合康复训练治疗产后膀胱/直肠脱垂患者的效果观察[J]. 中国民康医学,2019,31(07):93-94.
[5]孙玉婷,熊素平,张诗文,文贵娟,曾贵红. 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3): 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