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鑫
摘要:新课改是新形势下推动教育发展与进步的必要途径,但课改下的教育评价机制,时常会跟不上课改的步伐,出现诸多问题。要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必须要有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
关键词:新课改;评价机制;矛盾;引导性
教育评价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引导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一个关键因素,教育评价机制的设置是否科学,直接决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及整个学校的教学水平,所以,一个学校要特别注重教育评价的设置。但是,在实际设立和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是每个学校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评价标准单一。不可否认,教学成绩是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一切教学措施都应该为提高教学成绩为主要目的,但有时候出现偏激,把教学成绩做为唯一评价标准。特别是对于学生表现,似乎成绩好坏就是判断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这样就会让教师有提高成绩为教学的唯一目标,从而忽略的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进步,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可想培养出的学生会是什么样子。所以我建议在新课改的要求,除了学习成绩以外,学校要有一整套对学生操行、素質、纪律、特长爱好等等各个方面的一个考评机制,并将这些考评结果以分数的形式展示在期末素质评价报告册里面,让学生自觉养成要全面发展的习惯。
二.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上面讲到,评价学生和老师需要从多个方面去认定,但对于学生来讲,个体差异确实存在,而且有的差异比较明显。这就需要学校在班级分配和设置上,讲究科学与公平。但为了追求教学成绩,几乎所有学校在班级分配时都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层次性。其实这个也可以理解,毕竟要因材施教。但每一个层次的班级分配也不一定做到均衡,甚至一个层次的班级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导致教师在任教班机时有点凭运气的感觉。所以学校在分配班级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对于高层次班级,一定要避免“开后门”进好班等现象的出现。
三.教育评价标准模糊或者明确性不强。对教师的评价,采取积分制原则,本来是一个很好很公平的评价机制,但积分必须做到透明有根据。教师积分有许多项构成,教学成绩肯定是最重要的积分项,其他包括工作量、论文发表、获奖情况等等。学校在制度制定的时候,就要明确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加分项要有力有据,不能有太大的主观操控性。但有些学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积分计算模糊,加分项不合理等问题。所以制度建设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多个细节,关于加分项可以通过教代会或教师大会投票决定。
四.评价主体单一。现阶段学校在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上,主要是一学校和教师的角度,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而缺乏对学生主体意见的反应。这样就使得教育评价仅仅成为单方面的教师与学校对学生印象与学习效果的评价,而无法从教育对象的层面反映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样的评价很显然缺乏全面性,这必然导致很多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无法被有效反映出来,而使得中小学的教育质量很难提升。
五.评价制度缺乏持久性和优化机制。对于一个学校来讲,任何制度的建设,都是在摸索和前进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了进行完善和进步,评价机制亦如此。对于教师们日认可的、对教学有帮助的、对学校建设有好处的评价机制,应该毫不犹豫的保留和坚持,而那些不公平不利于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制度,应该不断完善和改变。这些都不能包含任何个人主义色彩,要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意愿。
六.社会评价和教师发展之间的矛盾。一个学校的好坏,其实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教学成绩,文化建设,学生素质教育,教师凝聚力等等。但对于社会评价来讲,就显得比较单一,往往就是以成绩定论。这样无形中带给学校和教师的压力,从而忽略对学生健康人格和良好素质的教育。在家长心里,学生优异的成绩绝对比健康阳光的心态和谦逊董事的品质更受欢迎。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也无意中会倾向于成绩。所以要改变对学生和教师这种评价体系,还需要转变社会对学校和学生的评价观念。
结语:教育评价本是为教育服务,是为了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进步的。所以在新课改形势下,学校一定要建设好教育评价机制,要让教育评价成为教师良性竞争的动力。新的教育理念也必将带来新的教育评价方法和方式,与之相适应的内容和标准也就会不断的变化。我们期待更科学、更合理、更全面、更可观的教育评价。
参考文献:
⑴苗逢春《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⑵姜昕《我国教育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教育与管理2007
⑶郝志军《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与建构》教育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