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晗
摘要:中职旅游教育的职业化发展应当将应用型人才服务能力提升为根本前提,通过进行旅游服务教学体系的全面革新,全面提升旅游应用人才素质水平,充分发挥其在旅游职业系统当中的服务优势,符合新时期高质量旅游市场建设要求、面向旅游行业建设未来发展方向,全面提升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化水平。
关键词:中职;旅游服务;教学;职业化
职业化体系建设是当前中职教育系统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中职教育在教学系统改革发展当中,需要从人才就业市场需求出发,深化内力,推进体系建设,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专业化素质水平提升,适应职业化体系的实际需要。旅游教育专业需要从旅游行业发展出发,尝试以旅游服务能力为教学改革突破口,将旅游服务能力和素质提升作为教学重点,构建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旅游行业职业化教育特征,使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与旅游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保持一致。
一、中职旅游教育服务化目标定性
(一)职业化服务素质需求更高
旅游行业是十分典型的市场服务行业,相关从业人员的服务能力以及服务背后所蕴含的服务素质将成为职业化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中职旅游专业教育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两个方面的培养,借助与服务相关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服务场景化的锻炼当中来,帮助学生形成专业度更高的旅游服务意识。旅游服务除了要具备为人处世能力之外,还需要端正态度、利用专业知识为游客提供帮助等能力,这些能力都需要在中职教学当中有所体现。
(二)就业需求持续增高
从旅游行业发展和就业市场情况来看,逐渐呈现同质化的旅游产业需要通过内部创新等机制来形成差异竞争力,而服务质量水平便是差异化行业建设内部环节。近年来旅游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中,除了看重人才对于旅游行业的认知能力、人才自身的旅游专业水平之外,也关注人才自身是否拥有积极正确的服务意识。中职学生在市场竞争当中,相比于更高学历学生竞争力相对有限,在教学当中更需要强化市场服务意识培养,来提高自身竞争优势。
二、新时期中职旅游教育职业化面临问题
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培养相比于专业技术培养,更看重思想认知和理念革新等思维层面的引领,对于当前中职教育系统来说,制约旅游职业化的教育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性格特点影响
中职学生普遍年龄偏小,正处于正常叛逆期。同时在以往的学习当中,中职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较差,文化基础薄弱,对于服务意识的理解不够深。教学工作的开展除了要进行针对旅游产业发展下的服务能力培养教育之外,还必须从文化基础层面、理念认知层面,帮助学生补全思考能力、认知差异等问题。但是学生自身的性格差异,导致教师很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显著提升。
(二)教师自身缺乏行业实践
旅游职业化发展强调从行业状况出发,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充分了解行业真实情况。但是大部分教师本身从事一线任教工作,并没有参与到旅游行业内部工作机会,导致大量的教学内容照本宣科,缺乏实践经验,甚至与真实旅游情况彼此脱节。学生学习到的内容往往陈旧、与当前旅游行业发展情况不相符,学生很难从中得到职业化水平提升。
(三)家庭、社会环境影响
家庭和社会内外部环境对于学生学习和旅游职业化教学体系也有一定影响。大部分家长受到错误的社会观念会产生对于旅游服务的误解,认为服务就是“低人一等”的职业,是通过出卖人格获取金钱的工作模式,导致缺少对于职业化教育的尊重和认可。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这种负面信息会潜移默化地完成对于学生的观念塑造,导致学生也开始逐渐从心底深处误解、否定甚至鄙夷自己所处的行业,不愿完成学业,也不愿将旅游作为自己的未来规划,在学习过程中消极懈怠,难以实现职业化能力素质的提升。
三、基于服务能力培养的旅游教育职业化策略
(一)创新学习方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个体差异和存在的逆反心理对于学生学习投入影响深远,中职教育在针对这部分学生状况进行管理过程中,应当采用科学方法,尝试通过组建心理干预团队等方式,针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良性引导。同时在教学方法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可能。采用寓教于乐、实践应用等新的教学方式,提高旅游专业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使学生能够形成学习动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学习當中来。
(二)开展教师培训,加强校企合作
教师缺少行业实践,无法真正从旅游行业角度为学生提供能力提升。近年来伴随产学研教学系统的改革深化,教师与学生拥有更多参与到行业实践当中的机会。学校方面可以依托校企合作的现实背景,通过开展针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对于旅游行业现状的理解。培训模式可以以实地观摩、学术交流等方式来进行,教师通过参与旅游行业一线服务了解行业状况,提高自身在教学方面的能力水平。校企合作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场景,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全都,进入到服务岗位当中,了解服务模式,并对服务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盲点问题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知和理解。借助校企合作模式,进一步提高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化水平能力。
(三)推进宣传深入,建立服务认知
中职学校应当通过媒体渠道树立自身在现代化产业当中提供优质人才的正面形象,通过媒体渠道,将“行行出状元”、“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等价值观念展现出来,净化不良的社会风气,同时引领家长群体对于旅游服务产业形成正确的认知。同时,建立家庭沟通机制,引导家长为学生的职业化发展提供支持和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信心,同时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管理,搭建家庭、学校之间的联系平台,提高联系频次,实现家校合作的新图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乔华.基于生本理念的中职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以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图书馆为例[J].科技与创新,2021(14):118-119.
[2]黄燕,李石芳.民族地区中职旅游实务人才“三通五加三实”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旅游纵览,2021(13):41-43.
[3]产教融合,协同培养高素质中职旅游教育人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职教专硕旅游服务方向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21,4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