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信息类专硕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基地建设

2021-10-15 16:34陈争光程介虹张伟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年10期
关键词:实践能力培养

陈争光 程介虹 张伟

摘    要:为大力加强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创新基地的建设,改革电气信息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对导师、实践基地、学生等多方角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建立“互利共赢”合作模式、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基地建设、建立完善补助体系等对策进行探索,推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电气信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10-0039-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对应用型硕士人才的需求日趋增大。据调查,大部分研究生的就业意向从教学、科研岗位开始向企业转变。根据2013年教育部下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文件,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要产学结合,着重培养实践能力,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文章结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电气信息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础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基地的建设对策进行深入研究。

一、培养目标定位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为国家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不同于一般意义上侧重于理论研究的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更侧重于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根据2018年学位办下发的《关于转发〈关于制定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

指导意见〉及说明的通知(学位办〔2018〕14号)》文件,明确强调了工程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指出高校要根据学位基本要求制订改革培养方案。

随着电气信息类人才需求逐年增长,企业急需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注入。而且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逐年增加,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改革受到广泛关注[1]。目前,高校针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大多还是以理论为主,学生无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造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教育部的培养目标背离,人才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对此,通过认真分析电气信息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现状,发现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基地的建设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中的重要环节,高校应大力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加强校企合作,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满足国家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二、面临的困难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自2008年开始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目前拥有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学位、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近三年来的招生规模分别为19、22、37人,呈逐年扩招趋势,专业学位招生势头强。在学校及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纵观三年来学生的实习实践过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数量和质量均有较大提高,学生实践不再仅仅是走过场参观的形式,而是实实在在的顶岗实习,效果也较之前有很大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几点不容忽视的问题。

1.从实习时间上看,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规定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实践时间不少于6个月,同时规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2年。在学制为2年制的情况下,如果在实践基地实习半年,去掉理论课程学习的一年时间,学生用于学位论文研究的时间就变得少之又少,时间分配上必然会存在一定的矛盾。

2.从导师角度来看,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目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尽管已经达到了规定的招生计划,但是,仍然存在导师数量大于学生数量的情况。大多数导師不愿意让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在外实践,因为这样会耽误教师课题研究的进展。

3.从实践基地角度来看,实践基地负责人多为学校毕业生,这些毕业生经过多年的创业,企业有一定规模。实践基地负责人碍于师生情谊,勉强接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习。这是一种建立在个人感情上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并不是长久之计。实践企业并不能从中获得任何利益,企业没有专门的负责人指导研究生进行专业训练,学生在实习期间只是完成一些简单的办公文秘工作或是简单的体力劳动。

4.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生外出实践期间的费用较高,尤其是去到一些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学生认为付出没有回报(收入),这导致学生实习积极性不高。最主要的是实践内容和学校导师布置的课题相关性不大,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专业基础实践能力训练和专业实践之间的关系,学生认为实习就是浪费时间,产生消极懈怠心理。

5.从制度上看,现各学校对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习实践没有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和可操作的管理方法,无论是研究生学院,还是培养学院,对于研究生实习实践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研究生在实践基地也不会受到严格的监管,这也使得学生完全不重视实习过程,无法达到相应的培养定位目标。

三、对策

(一)建立“互利共赢”合作模式

学校与实践基地应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提高学生与实践基地的积极性,才能长久、高效合作。一方面,学校应与实践基地达成共识,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真正学到技能,发挥积极导向,让实践基地真正变成一个能够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平台,使得学生能够在实习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为日后就业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运用自身的知识储备,为实践基地解决实质问题,带来经济效益,不让学生成为企业的负担。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学生为实践基地位创造成果效益,达成双向效应,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实践基地建设。以“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为基础,大力建设基础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基地,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坚实基础[2]。

(二)建立完善规章制度

现针对学生实践能力考核的方式有两种——实习日志和成果汇报。这两种方式主要以校方导师考核为主,导致对实践过程的考核方式流于形式,忽略了实习基地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企业恰恰是实施实践培养的主体,是学生实习过程的参与者和践行者。缺乏企业参与和过程考核的实践能力考核方式是片面的,是不科学的。学生是校企联合的纽带,抓好学生在企业的表现,建立完善的实践规章制度,构建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多元化、过程化考核方法[3],是实践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校应与实践基地共同制定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严格规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提高学生对实践的重视程度,而不再流于形式,明确学校、企业双方的责任、权利,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三)加强基地建设

学生实习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实践内容和硕士期间所研究的课题关系不大,對此学校应大力扩建多元化的实践基地,供不同研究方向、就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选择。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科研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获得相应领域的前沿知识,这才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实践中的最大收获。学院领导应重视实践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带领学院教师深入基地考察、学习,发现问题时,积极沟通协调,以保证日后学生的实践过程顺利、高效。与实践基地共建科研平台、研究生工作站,选派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参与企业生产研发,深化合作沟通,加强企业和学校之间的紧密联系。强化实践基地实践形式的新颖性,让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能够切切实实拥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增强实践经验。

(四)建立完善补助体系

学生在实践基地的费用会远远高于学校,尤其是学生去到一些位于经济发达城市的实践基地[5],学校、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一部分实习补助,为学生减少经济上的压力。与此同时,学生将自己的科研能力运用到实践单位中,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建立自上而下的奖励机制,以此消除学生的经济顾虑,提高学生实践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实践的质量,也是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基地建设的关键步骤。

大力加强电气信息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基地建设,推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举措。只有与实践基地建立“互利共赢”合作模式、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大力加强基地建设、建立补助体系等,构建长期发展的培养模式,才能提高电气信息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国家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丽雪.学术型研究生自主实习:选择、参与过程及其价值[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0.

[2]尤嘉阳.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J].大学教育,2019(12):158.

[3]高振国,王丽君,于力.基于教师工作室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2015(24):77.

[4]李献斌,刘晓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2(5):24.

[5]姚仲敏,赵岩,靳展,等.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校企联合培养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4(8):80.

■ 编辑∕丁俊玲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培养
提升实践能力的高职会计教育改革研究
基于大学生就业现状的高校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专任教师队伍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医学院校“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研究
专业学位实践基地建设与长效机制研究
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高校物理教学改革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生产实习教育现状分析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基于材料科学基础的教学优化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测绘工程专业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