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也被称之为洋芋、土豆、地蛋等,其块茎可食用,用途广泛,深受消费者喜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粮食。种薯贮藏管理是否科学、种薯处理是否合理,会对马铃薯的生长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研究马铃薯种薯贮藏及处理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马铃薯收获后,应及时进行晒种,一般情况下,晒种3~5 d为宜,有助于挥发种薯表面水分,然后通过袋装、散装等方式,将其放置于库房或地窖中进行贮藏,保证贮藏环境、温湿度适宜。一般来说,马铃薯种薯常用贮藏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1通风库贮藏
通风库应保证符合贮藏要求,确保干燥且通风良好,在贮藏过程中,要控制好贮藏量,一般来说,贮藏量以库房总容量的60%以内为宜,剩余空间便于库房正常通风和散热,避免种薯损坏。
1.2冷库贮藏
使用冷库贮藏马铃薯种薯时,应严格控制好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种薯贮藏质量造成影响,贮藏温度过高,会增加种薯发芽和发霉概率;贮藏温度过低,则会增加冻害概率。一般来说,冷库贮藏温度控制在2~4℃为宜,在贮藏中期应适当翻动种薯1次,增加通风,避免湿度过大出现发霉变质等现象。
1.3地窖贮藏
地窖贮藏是马铃薯种薯处理最为常见的方式,采用地窖贮藏法时,若温度为零下,应密封窖口,避免冰雪和冷空气入侵。在温度适宜情况下,要及时在中午进行通风换气,时间控制在5 min为宜,避免造成冻害。在春季气温回升后地窖温度上升,因此,可在夜间敞开窖口进行通风换气,达到降温的目的,避免种薯发芽。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地窖贮藏前,要做好消毒工作。一些使用过的地窖会残留一些烂薯、残薯,附着大量细菌、真菌,如没有及时清理和消毒,极易导致病菌传播。所以,要重视入窖前的清洁消毒工作,清理地面残留物,并铺垫新的沙土,然后使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对墙面、地面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消毒后封闭24 h再通风即可。或者亦可使用硫磺及甲醛溶液进行蒸熏消毒。
1.4药物处理
在马铃薯种薯贮藏期间,可以适当使用氯苯胺灵,能够起到良好的抑芽作用。一般情况下,按照2 g/kg剂量使用,将药剂均匀撒施到马铃薯堆中,然后覆盖1层塑料薄膜,24 h后将塑料膜揭开即可。使用氯苯胺灵处理马铃薯,能够降低发芽率。需要注意的是,如马铃薯有损伤,应待其愈伤后再使用,避免腐烂。
2.1种薯出窖
种薯出窖应考虑到多方面因素,例如种薯贮藏情况,种薯处理方法、播种时间等。如果这些种薯在贮藏期间未发芽,应结合种薯处理所需要的天数提前出窖。如需催芽,则应提前40 d出窖。如果发现在贮藏前有发芽现象,在避免遭受冻害的前提下应提前出窖,进而抑制发芽,促使幼芽绿化,避免在播种过程中出现折断及碰伤等现象。
2.2种薯选择
在选择种薯的过程中,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选种,结合本地土壤墒情、降雨、温湿度等多方面因素合理选种,优选表皮光滑、皮色鲜艳的马铃薯,同时要保证种薯具备较强的抗病虫害及抗逆性。及时淘汰冻害、病斑和畸形的马铃薯。对于出窖已萌发的马铃薯,应选用粗壮芽的块茎。
2.3种薯催芽
针对尚未萌芽的马铃薯,应及时做好催芽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催芽方法,一般来说,春播马铃薯大多是整薯催芽,具体催芽方法如下:
2.3.1室内催芽
在宽敞明亮的室内平铺2层种薯,每间隔3 d翻动1次,促使种薯充分、均匀见光,催芽40 d后种薯会发出1 cm左右的幼芽,然后将其堆放于背风向阳的位置晒种1周后芽变绿即可进行切块播种。
2.3.2露地催芽
在入冬前,选择背风向阳位置挖掘多个基础催芽床,长度控制在8 m,宽度控制在1 m,深度控制在0.8 m。在播种前20 d将催芽床修整成为长度10 m、宽度1.5 m、深度0.5 m的催芽床,然后在床底撒施适量的充分腐熟发酵的有机肥,然后覆土2 cm,接着在催芽床内放置4层种薯,一般情况下,每个催芽床放入750 kg种薯为宜,然后在种薯上覆盖5 cm细土,最后覆盖塑料薄膜,四周做好密封工作。在催芽半个月后,即可生长出0.5 cm左右的短壮芽,然后取出发芽的种薯放置于背风向阳的位置晒种1周切块播种即可。
2.3.3层积催芽
层积催芽指的是将种薯和湿砂堆积在温床或木箱中进行催芽,操作时,首先需均匀铺3 cm砂,然后放1层种薯,再盖1层砂没过种薯,反复堆积3层后,在表面覆盖5 cm砂然后浇水,合理控制温湿度,为种薯萌芽营造适宜的环境,当芽生长出1 cm根系后,切块播种即可。
2.3.4温床催芽
温床催芽法需挖掘一道沟,深度控制在50 cm、宽度控制在1 m,然后在沟底铺设15 cm厚度的湿秸秆,再铺设适量充分腐熟发酵的有机肥,覆盖15 cm细土进行保温,在播种前20 d将种薯放入沟内,放入种薯铺设覆盖物,催芽10 d后若温度适宜,可将覆盖物去除补充光照,连续催芽20 d即可发芽。
2.4种薯切块
2.4.1切刀消毒
在种薯切块前,需要做好对切刀的消毒工作,常用消毒药剂为75%酒精,对切刀进行反复擦洗、消毒再使用。
2.4.2切块时间
要严格控制好切块时间,避免过早或过晚切块,如过早切块,长时间堆放极易导致感染病菌;如过晚切块,则伤口未愈合便播种,极易导致烂种,因此在播种前2 d切块最为适宜。
2.4.3切块大小
在切块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切块大小,一般情况下,薯块重量控制在25~30 g最佳,每500 g种薯切块数量控制在23塊左右为宜,应保证每个薯块均有芽眼。
2.4.4切块方法
针对小于50 g的种薯,直接播种即可;针对重量大于51 g且小于100 g的种薯,应纵向切成2块;针对重量大于100 g且小于150 g的种薯,应纵向切成3块;针对重量大于150 g的种薯,应结合芽眼数量切成若干小块,应保证每个薯块均有芽眼。
2.5拌种
在完成切块工作后,需使用草木灰进行拌种,加快伤口愈合速度,降低细菌感染概率。需要注意的是,如在盐碱地种植马铃薯,应禁止使用草木灰拌种。除草木灰外,使用滑石粉拌种亦可。在浸种过程中,需使用水兑稀土旱地宝进行稀释,稀释比例为1∶50,将薯块放入其中浸泡15 min后捞出沥干播种即可,做好拌种和浸种工作,能够达到早出苗、好出苗的作用,提高马铃薯抗旱性能,推迟马铃薯枯萎期,降低晚疫病及黑胫病发生概率。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唐小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