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模式下儿童多导睡眠监测的护理效果探究

2021-10-15 18:12刘玉婷王瑞红
婚育与健康 2021年13期
关键词:综合护理

刘玉婷 王瑞红

【摘 要】目的:对儿童多导睡眠监测所实施的综合护理效果做出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具有睡眠障碍的患儿54例,随机平均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来进行差异化护理。两组患儿数各27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化护理,而观察组则利用综合护理模式。在对儿童睡眠障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后,进一步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通睡监测了解到,对睡眠造成影响的因素多达39例。其中,有睡眠呼吸障碍患儿为29例,占比74.36%;肢体异常活动患儿8例,占比为20.51%。在对患儿进行治疗及护理后,PSQI和家属的总满意度等评分数据,对照组评分均要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睡眠呼吸障碍作为儿童睡眠障碍的主导性影响因素,在实施多导睡眠检测+综合护理模式下,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睡眠质量,且对于护患关系也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儿童睡眠障碍;多导睡眠监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所收治患有睡眠障碍的儿童患者54例,并将其平均分为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观察组(n=27),和采用综合护理方式的对照组(n=27)。观察组,男14例,女13例,年龄5岁~12岁,平均年龄(8.23±1.52)岁,病程3个月~87个月,平均病程(27.25±2.17)个月。对照组,男16例,女11例,年龄5岁~13岁之间,平均年龄(8.28±1.32)岁,病程2个月~88个月,平均病程(29.43±1.38)个月。两组资料在比较上,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标准设定

纳入标准为患儿需满足睡眠障碍明确诊断,且无合并营养不良、无先天性疾病以及无遗传病史等。同时,处于新冠肺炎病毒防控阶段,患儿需未感染新冠肺炎,且无心脑、肝肾等器官疾病者,方可在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被列入护理研究组别中。

1.3 护理方法

1.3.1 常规护理方法:常规护理主要应用于对照组,护理内容涵盖患儿病情的检测、饮食与环境等方面的干预以及心理方面的疏导等[1]。

1.3.2 综合护理方法:综合护理方法针对观察组。其中包含几方面护理内容:①监测前综合护理。在热情、积极接待患者的同时,为患者及其家属悉心讲解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的目的、作用以及所需注意的事项等,以此来获取到来自于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在此基础上,应加强与患儿沟通的亲和力,使患儿了解到监测既不会感到疼痛,又带有很高的安全性。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告知患儿及其家属,孩子不要午睡,避免晚间睡眠质量受到影响。②监测过程中的综合护理。测量患儿身高体重,叮嘱其睡前排尿,卧床睡眠,以此保证监测结果更为精确。随时观察并鼓励患儿,监测患儿肌电图、脑电图等参数,并做出记录,使之成为临床诊治的重要参考依据[2]。当患儿存在心律失常、抽搐以及血氧饱和度偏低等情况,应第一时间通知医生。③监测后综合护理。当患儿醒后,及时对多导睡眠仪进行关闭处理。同时,去除电极,消毒电机线,并对患儿睡眠情况进行讯问与记录,以此便于后期生成分析报告。

1.4 疗效界定标准

利用PSQI评定两组患儿在采用不同护理方式的整体过程中,其睡眠质量评定情况。将总分设定为0分~21分,分值与患儿睡眠质量成反比。同时,为患儿家属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共设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四档。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儿童睡眠障碍影响因素统计

儿童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呈现出多样化特点。本院收治且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的54例患儿,已监测到影响因素39例,占比为72.22%;其中,睡眠呼吸障碍29例,占比74.36%;肢体异常活动患儿8例,占比为20.51%。夜惊1例,监测失败1例,各占2.56%。

2.2 对照组和观察组家属满意度

在家属满意度调查后发现,对照组为70.12%,观察组则为94.98%。两组数据在比较差异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PSQI评分比较

护理前,对照组PSQI评分(15.53±2.42)分,观察组PSQI评分(15.66±1.75)分,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两组不同的护理方式后,对照组PSQI評分(12.58±0.54)分,观察组PSQI评分(9.17±2.32)分。两组分值较之护理前有明显下降趋势(P<0.05);同时,观察组分值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儿童发育处于2岁~12岁阶段时,是其最为重要的发育时期。在这一关键时间节点内,睡眠所起到的作用尤为重要。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患有睡眠障碍的儿童呈几何倍增长,已经造成儿童身体与智力受到严重的发育威胁[3]。对于儿童睡眠障碍而言,其是一类发育延迟类疾病,若未能做到及时干预,则较易引发器官系统疾病的出现。在采用多导睡眠监测,同步结合综合护理方法后,采用综合护理方法组的患儿,其PSQI评分要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方法,且家属满意度也因综合护理方法的应用,而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总体而言,在对睡眠障碍患儿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后,再对其进行综合性护理,患儿的睡眠质量不仅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且护患关系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表明此种睡眠监测方式和综合护理措施可做出更为深入的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雪云.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血清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分析[D].苏州:苏州大学,2020.

[2] 文玉敏,李江丽,赵华殿,等.童趣化护理干预在学龄前肥胖儿童多导睡眠监测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4):137-140.

[3] 刘雅楠,欧建君,龙柳欣,等.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睡眠质量测量工具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45(2):223-226.

猜你喜欢
综合护理
尿激酶溶栓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
护理干预对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综合性护理在胸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手术室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综合护理措施
综合护理对鼻咽癌放疗效果影响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