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2021-10-15 02:32时正杰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26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时正杰

摘   要: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东中部南北气候过渡带,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是传统农业生产基地;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人口密度大,市场潜力大,发展现代产业条件得天独厚;文化传承悠久,历史人文荟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基于此,对淮河生態经济带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全面系统调查与分析沿淮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困境,并为淮河经济带建设,为推进淮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培育我国经济发展新支撑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6-0038-03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东中部南北气候过渡带,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是传统农业生产基地。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人口密度大,市场潜力大。发展现代产业条件得天独厚,文化传承悠久历史人文荟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转型发展的战略腹地,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出海大通道,面向日韩和太平洋开放合作的前沿地带。设立淮河生态经济带,有利于建设淮河生态文明示范带,有利于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先行带,有利于形成内河经济协调发展试验带,有利于打造东中部互动合作发展带。

一、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发展基础分析

(一)区位条件优越

淮河生态经济带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濒临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是我国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区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发格局中的重要战略要地。该区域内陆路交通发达,京沪、京九、京广、陇海等国家骨干铁路、公路通道穿越而过,是国家重要的交通走廊;水系密布、纵横交错,其中京杭大运河、淮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是国家重要的水上运输通道。淮河生态经济带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区位条件极为优越。

(二)自然资源优良

淮河生态经济带内平原面积广阔,气候、土地、水资源等条件较为优越,适宜发展农业生产,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棉花、油料、水果、蔬菜的重要产区之一,关乎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该区域内湖泊众多、水面广阔,为发展水产养殖业提供了理想条件;生物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业潜力巨大;矿产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其中分布广泛、储量丰富、开采利用价值高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钼、岩盐、天然碱、石英石、凹凸棒石黏土、石灰岩、大理石、石膏等。

(三)发展潜能巨大

淮河两岸是我国典型的传统农区和华夏文明积淀深厚的地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淮河生态经济带具备吸引产业转移的优越条件,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相对较小,对人口和产业承载能力强,发展空间巨大。该区域内产业门类较为齐全,煤炭、电力、汽车、化工、建材、食品、轻纺等产业基础较好,IT、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装备制造等一批新兴产业迅速崛起。近年来,淮河生态经济带积极抢抓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机遇,加快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吸引大批投资项目落户,经济增速明显加快,经济总量成倍增长,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二、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环境污染依然形势严峻,生态保护亟待加强

淮河生态经济带内水环境污染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频发,湖泊、湿地生态功能退化。该区域内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多种珍稀物种濒临灭绝。河湖径流季节性变化大,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生态用水被挤占,有水无流或河湖干涸萎缩的现象突出,水生态系统破坏严重。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地区重金属污染较重,给淮河生态经济带环境治理带来严重压力。生态环境保护与监控体系尚不完备,生态监控能力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二)淮河防洪能力相对不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由于淮河生态经济带独特的自然条件,局部水旱灾害屡见不鲜,“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现象时有发生。该区域内水资源总量少,人均水资源量不足,70%左右的径流集中在汛期6—9月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和变化剧烈。该区域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突出,多年平均缺水量达51亿立方米,缺水率达8.6%,特别是皖北地区,缺水状况尤为严重。淮河防洪能力相对不足,淮河上游拦蓄能力不足,防洪设施仅达十年一遇标准;中游行洪不畅,行蓄洪区安全问题尤为突出,特别是遇中小洪水行洪能力不足,汛期高水位持续时间长,防汛压力大,同时行蓄洪区人口多,区内群众安全居住问题尚未得到解决,难以及时启用应急预案;下游出路不畅,洪泽湖防洪标准尚达不到《防洪标准》确定的300年一遇标准,影响中游洪水下泄。

(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增长方式比较粗放

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低,除淮安、盐城、徐州、扬州、泰州等中等城市之外,其他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阜阳、六安、亳州、宿州、周口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以下。该区域内现代产业体系不健全,现有产业大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尚处于以要素和投资驱动力为主的阶段,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较少,综合竞争能力不强。劳动力、土地、能源等要素供给趋紧,生态环境约束不断强化,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

(四)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城镇化水平普遍低下

淮河生态经济带所含区域远离各省发展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较多,致使其发展相对滞后。沿淮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尚不健全,缺乏东西向的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高速公路连接上中下游。淮河黄金水道存在瓶颈制约,海河联运尚没有形成;中游航道含沙量较大,易出现航道梗阻现象;上游干线和支流航道等级偏低,不能适应流域经济和水运发展的需要。沿淮港口建设基础薄弱,缺乏直接出海港口,现代化航运服务能力不强,多式联运发展滞后。淮河生态经济带城镇化发展水平总体相对薄弱,淮南、淮安、盐城、徐州、扬州、泰州等地区城镇化率略高于全国水平,但驻马店、宿州、周口、阜阳、亳州等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两场活动预热 凝聚区域高质量发展共识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