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然
摘 要:近年来,在不断改革创新与发展的新时代下,新中国国画艺术观念和形式的问世,己经完全超越了传统国画,并将中国国画推向了更广阔的世界舞台。在现有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创新思路和完善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这既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又有利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本文以小学生创造力的国画教学探究为研究对象,运用了文献分析法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对小学生国画教学对创造力培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国画教学 创造力 小学生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中国书画艺术承载中国传统五千年的文化和哲学思考,作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绘画精髓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学校素质教育主要途径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尤为重要。近年来,在不断改革创新与发展的新时代下,中国国画画坛的新现象层出不穷,人才辈出。新文人画、新水墨、观念水墨、现实主义工笔画等艺术观念和形式的问世,己经完全超越了传统国画,并将中国国画推向了更广阔的世界舞台。在现有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创新思路和完善教法教学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这既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又有利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1.2 研究意义
传统的国画教学基本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方法单一。往往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更别提对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本课题通过对国画教学模式的梳理,在这原有教学理念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创新思路的国画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挥。继承传统文化,在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提高创造力的基础上,丰富小学国画教学的相关理论,提出可供操作的教学实践的方法。
2 小学国画教学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
2.1 国画教学中创造力的概念
创造力作为人类的一种能力,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辞海》对于创造的表述为: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日本学者恩田彰认为:“创造性,就是由新的价值的特征;创造力就是产生形成新思想观点的能力。”对创造力定义的不同认识是由于研究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因此出的结论也存在着诸多分歧。由于学生在国画创作过程中无论对于表现媒材的选择,表现技法的变通以及审美情感的表现,甚至是创作的动机、品格和意识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同时始终伴随着在创新活动。因此,国画的教学从根源上来说就是根据想象,运用多种表现媒材进行创作,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和思想,是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的学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1.2 国画教学对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
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为小学生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小学是重要的启蒙阶段,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影响深远。创意教学在和谐、融洽的授课氛围下,在教师的循循善诱、正确引导下,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第二,强化学生审美和绘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尽管中国画在小学阶段并不是必考内容,但是它对于小学生的成长以及日后专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犹如一张白纸,他们对周围的事物认知不深。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责任重大,在教学上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纠偏。审美观的培养也要做在日常,多倾注时间和精力,了解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审美方面给予正确的指引,促进绘画能力的有效提升,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第三,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中国画的传承和发展至关重要,小学课程将中国画选定为课程内容也体现了中国画的重要性。
3 小学国画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探究
传统国画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它已形成具有独特美学价值的语言系统,成为东方艺术的杰出代表。在国画教学过程中,既要激发更多的学生创造力,又要保持传统的笔墨技法,国画的美学思维和独特属性。向中小学生教授国画的主要目的是展示國画的独特美学特征,使学生可以学习基于传承的创作方法。国画无论是表现媒介的多样,还是创作工具的运用,现有的表现技法无不是历代发明创造的积累。不同的表现技法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搭配,以创造出新的技法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着眼于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1 笔墨纸张探索过程中的创造力培养
初次接触国画,通过体验笔墨纸张的特性教学可以把学习过程变为学生的主动探索过程,可以通过一滴墨汁滴入水中,形成无穷的变化,由此感受水墨交融后的特殊效果。也可以由国画颜料的水性矿物在宣纸上的渗化效果,有利于学生在材料自身的特质上发挥想象力,在尝试各种材质带来的新鲜感中感悟艺术,使他们体会到发现材料、合理利用材料创作艺术品时的喜悦。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毛笔在宣纸上的运动会带有各种不同的效果,如快慢、轻重、缓疾、曲直、浓淡等丰富的变化。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鼓励学习探索新媒材进行创作表现,如鼓励学生尝试在玻璃、粗布和多种生熟不一的宣纸上进行表现,而引导小学低年级学生体验并尝试国画表现媒材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便是开展水墨游戏活动这一教学策略,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渐渐被吸引,体验其乐趣,产生对国画学习的持久兴趣。
3.2 运用诗歌进行情景绘画创作的创造力培养
古诗言简意赅,文字精简和情感丰富是其最基本的特点,有限的文字和多层文化内涵构成的“美”是其最大特点。意境优美、语言文字美、音律节奏美、形态意识美。将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意境与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融为一体达到的艺术最高境界。古语云:“诗中有画,画中有情。”
诗歌是语言文字形式的一种艺术,所有的语境情景都是通过文字语言媒介实现的。同学们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只能通过多媒体图像或者生活中的经验感知来理解诗歌文字所表达的意思,从而进行思维联想,调动想象力来幻想和创作诗歌里的情景画面。
王安石《梅花》元稹《菊花》李商隐 《赠荷花》王维 《山居秋暝》图1:都是来源于古诗的意境,通过简单的分析诗闸释诗文中提到的物象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花、采菊东篱下、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花、枫桥夜泊的萧索意境,通过这些线索描绘出画面的意境,再通过让同学们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思维的发散,结合多媒体图像再次深化诗句内涵,将诗词与美术完美结合,拓展文学内涵,提升人文素养。“诗中有画”的意思就是诗歌突破了语言的限制充分发挥心理暗示的作用,让同学们能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图画形象展现。这样更能帮助同学们理解诗歌,也有利于诗歌的传承与发展。
古诗词言简意丰、生动形象、琅琅上口的特点,结合美术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以及同学们的独特感受,在教学中把诗歌的音韵美和水墨画的笔墨韵味有机地结合,不仅能让同学们在设定的情境中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而且还能提高孩子审美能力从而培养同学们独特的个性。加强美育思想教育,创设故事情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外在动力。为国画教育带来“新鲜空气”,以启发学生扩散思维、想象力、创造力的教学思想理念为根本目标。
3.3 绘画材料媒介转换的创造力培养
学生基础色彩绘画作品,色彩明亮鲜艳,根据作品用黑白水墨的材料媒介表現出来国画的绘画形式。这一阶段的基本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为主。第二阶段为重点目标,培养学生的色彩调和能力是艺术绘画的基本要求,掌握了基本的造型结构,再根据自己的喜好给物体上色,色彩自由没有规定标准。通过绘画工具、材料媒介的转换,将色彩儿童画与国画两种不同的绘画媒介相互转换、融合进行色彩调和训练。
小学生美术教育色彩儿童画是最基本的课堂内容,学生绘画以色彩亮丽、造型简单为主要特点的基础美术,学生画的基本绘画工具以彩色卡纸、彩铅笔、水彩颜料为主,而国画的基本绘画工具以宣纸、毛笔、水、墨、国画颜料为主,它们具有本质差异而又具有相通性。将色彩斑斓的儿童画以国画的媒介表现出来,有益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打开充满幻想的创造力之门。
4 结论
中国国画的历史悠久,积厚流光,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成就了独树一帜的国画艺术。本文以小学生创造力的国画教学探究为研究对象,运用了文献综合法和案例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小学生国画教学对创造力培养的概述的分析,以及国画教学创造力培养的案例分析,如:笔墨纸张探索过程中的创造力培养,结合诗歌进行情景绘画创作的创造力培养,绘画材料媒介转换的创造力培养等。把符合当下潮流的更为创新的国画教学形式展现在孩子们面前。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促进小学阶段美术课国画教学不断摸索,寻找更多更广的教学方式,使越来越多的学习者爱上国画,发扬国画。
参考文献:
[1] 杨景芝.谈学生美术教育[G].首都师范大学,2014(05) 10-11.
[2] 尹少淳.现代学生观与学生美术教育[G].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4(06)16-18.
[3] 尹少淳《小学美术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
[4] 徐建融等编著.美术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陈丹青.退步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 宗白华.美学散步[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 刘小莉.小学阶段的国画教学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5):136-137.
[8] 刘泽文.弘扬艺术传统,培养审美情操一一浅析小学美术课堂国画教学[J].生物技术世界,2013 (02):109.
[9] 刘长胜.小学国画教学实践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 (02):39-40.
[10] 林菊坪.探析问题导学在小学国画教学中的实效性[J].美术教育研究,2014(04):169-170.
[11] 图片信息来源于作者作品及云大附属会展学校学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