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内涵与培育策略研究

2021-10-14 01:10赵巍
成长 2021年10期
关键词:培育策略大学生

赵巍

摘 要: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文化实力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但是当前各个国家以及民族都在展现并弘扬自己的文化,中华文化要想崛起就需要不断增强人们的中华文化认同感,而当代大学生既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推进中华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力量,通过对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感的培育也能够使其形成正确的文化认同观。因此,高校方面要提高重视,加强对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培育工作,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基于此,本文就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内涵与培育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 中华文化认同 培育策略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正在学习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能力,对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但是又因为年纪较小,生理条件以及心理状态都处于趋于成熟的状态,因此极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这就导致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知水平、态度也有着较大的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对其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就会影响到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因此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学术理论界对“认同”有诸多研究,有学者认为,认同就是人对认同的对象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适应,由适应到赞同并在学习中形成一种归属感的过程。认同这一词汇往往会与其他名次相连,比如身份认同,本文所讲的文化认同在国内也有诸多研究,其中学者郑晓云是最早研究文化认同的学者,他提出“文化认同是人类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同时,知网上也有众多文献资料对文化认同进行了研究,尤其是在当前互利网技术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增强国人们的中华文化认同感也是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根本保证。

在国外关于文化认同的研究中,关于大学文化认同培育比较少,而对于认同和文化认同的研究却有一定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对我国研究大学生文化认同培育也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其中曼纽尔·卡斯特认为,“认同(identity)是人们意义(meaning)与经验的来源。”关于文化认同的研究中,Geertz认为,一个人所出生和生长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所形成的诸如语言、习俗、宗教等大家共同遵守的文化,是人们文化认同的基础。厄内斯特.盖尔纳在《民族与民族主义》中说“对任意一个国家或民族而言,文化认同都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每个国家与民族自身的民族文化的认同,是国家民族凝聚力及国家认同的基础。”

2 中华文化认同概念辨析

认同是一种同化与内化的社会心理过程,它是将他人或群体的价值、标准、期望与社会角色内化于个人的行为和自我概念之中。而文化认同就是从心里去接受并逐渐认可、赞同某个社会现象,并形成一种归属感,将自己归属于这个群体。本文将文化认同的概念定义为一种肯定的文化价值判断:即文化群体或文化成员承认群内文化或群外异文化因素的价值效用符合传统文化价值标准的认可态度与方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培育则主要是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使其能够真正的从心里去接受并逐渐认可中华文化,它同时也对其产生一种归属感,然后自发的去传播它。

3 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培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1 提升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却坚韧的力量,中华儿女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国家,有着相同或者类似的习俗,用着一样的汉字,互相之前认可,最终形成了对国家及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大学生也也是国家的公民,首先其需要对国家认可,这样才能够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不斷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且对外来文化的侵袭可以临危不惧,总的来说,加强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培育就是让大学生们可以不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其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始终以中华民族的建设发展不断努力,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3.2 民族独立、国际交往的需要

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多样且复杂,保证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稳定也是中国在国际上保持民族独立的前提,而认同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够保持自己的立场和自身民族的独立。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加强大学生文化认同培育至关重要,只有让他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认同中华文化,才能够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在国家交往中也能够占据话语权。

3.3 有利于构建民族凝聚力

中华文化经过了几千年发展与沉淀已经成为了中华儿女的精神支柱,其将所有的中国人都聚集在一起,为国家的建设与社会的发展而砥砺奋进,如今国家交往日益严密,各种外来文化在社会上激荡,大学生作为民族的子望与未来,必须要加强其文化认同感的培育,积极倡导中华文化,从而构建民族凝聚力。

4 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培育策略

4.1 发挥学校对文化认同培育的主渠道作用

4.1.1 学校加强对人文精神的重视

一是需要高效的领导层重视起对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在学校管理以及学校工作的开展中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深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在培育大学生相关技能的同时紧抓其文化素养的养成;二是要转变办学治学功利化的倾向,重视起人才的培养质量,为现代社会的建设培养一批既有专业技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又具有做人最基本的德行的高素质人才,使得走出校门的每一个大学生都能成长为中国优秀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承者以及世界优秀文明的引进;三是要提升教师队伍的文化素养,这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前提条件,只有文化素质高、文化认同感强烈、职业素质优秀的老师才能够起到带头作用,引导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健康养成。

4.1.2 改革完善传统的教育模式

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度我国的教育模式有着深刻的影响,并且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使在大学时期,“以考为本”的教育模式也使得大学生失去主动学习的兴趣,因此应该改革完善传统的教育模式,一是要改变一味地由老师讲授的方式,传统教学方式,确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比如大胆让学生走上讲台,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也会积极主动的超越资料,并积极吸收这些知识;二是要重视起实践学习,将学生带出课堂,实地考察、参观,加深学生对文化的认知。以上这些措施这对学生的文化认同培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4.1.3 优化大学生文化认同培育的课程设置

就当前的高校课程设置来说,其主要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考证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养成等,虽然能够为学生的社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并不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养成。因此,还需要优化大学生文化认同培育的课程设置,比如将各种文化课程纳入到公共必修课当中,要求修得相应的学分,才能予以毕业,以此来督促教育者及大学生真正自觉地学习文化知识。还可以设置更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选修课,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在丰富的文化课程内容中学得更多的知识。

4.1.4 大力发展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展现了一个学校特有的精神风貌和全体教职员工及大学生的整体面貌,大力发展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培育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一是可以邀请知名学者或教师开展文化类讲座,直接的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加深大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二是要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结合大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比如文化征文比赛,有奖知识竞赛等、艺术节等等,吸引大学生参与到活动过程,让大学生们切身体会到文化的魅力,从而促进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培育。

4.2 优化社会环境以促进大学生文化认同的正确形成

4.2.1 形成理性对待外来文化的社会氛围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家的联系也越加紧密,外来文化也给我国的社会造成了众多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有少数人崇洋心态严重,但是大多数人也产生了排斥心理,但是各国文化特色不一,我们也需要树立正确的态度,形成理性对待外来文化的社会氛围。在对待外来文化的时候,应该秉持一种理性、宽容、平等的心态,尊重他外来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时汲取其中的精华,以便为我们所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借鉴外来文化的时候,不能一味地“拿来”,而应该根据自身的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合理的判断外来文化,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宣扬中华文化,坚持交流借鉴、开放包容。

4.2.2 优化网络环境

網络本身具有开放性、虚拟性等不可控因素,好奇心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的大学生群体极易会受到网络的影响,因此在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培育中还粗腰进一步优化网络环境。一是要重视起网络环境这一平台,利用网络的这个优势,向大学生传播优秀文化,以便开阔大学生的眼界;二是加强对互联网传媒的信息管理,主动占据网络文化阵地,杜绝负面信息和反动文化的传播,向中国大学生传递更多正面的信息和优秀的文化,同时还应该引导大学生们合理的选择外来文化。

4.3 大学生要加强对自身的文化认同培育

大学生作为中国华夏民族的继承者及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对自身的文化认同培育。一是要积极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学生应该充分的利用学校所提供的一些资源,在文化课上要认真听讲,多去图书馆翻阅相关数据,看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食品资料,并且积极参与到学校所举办的文化活动或者比赛,从而不断壮大己身;二是要积极主动的学习革命文化,中国的崛起正是从革命开始,大学生们要自发的去了解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学习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并在他们的激励下勇敢前行,将自己看作是革命先烈的接班人,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三是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思想,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四是要与国际接轨,积极学习世界上的优秀文明成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真正做到“洋为中用”,尤其是现如今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大学生要积极的利用起网络资源,加强对各国优秀文化成果的了解。

5 结语

综上所述,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进一步缩小了国家间的界限,各国的交流已经涵盖了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等多个方面,再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文化激荡的现象越来越严峻,当下的大学生受到各种文化的影响会对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也造成一定的变化,因此必须要加强中华文化认同培育,坚定大学生的思想,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其在进入社会上时能够坚守本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砥砺奋进。

基金项目: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项目:四川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研究(CSZ20037)。

参考文献:

[1] 秦洪庆.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内涵及建构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10):59-61.

[2] 魏鲁佳,周志亮.增强高校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策略探究[A].中国市场学会.中国市场学会2020年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论文集(卷二)[C].中国市场学会:中国市场学会食药同源发展工作委员会,2020:2.

[3] 何强.中华文化认同研究现状与展望[J].公关世界,2020(16):17-18.

[4] 徐丽曼,史明涛.中华文化认同培育的三重路径[J].人民论坛,2020(16):140-141.

[5] 张艳.如何培育青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J].人民论坛,2018(08):118-119.

猜你喜欢
培育策略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写作技巧培育策略分析
现行研究生教育评价体制下的优秀学位论文培育策略思考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培育模式、机制与策略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德才铸就智慧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