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华 陈茂
摘 要: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多边协同培养模式中实际难落实、难深入、难有效的“三难”问题,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主要从动机激励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需要建立公开的研究生产教学研政协同育人在线平台,以学习者(研究生)的发展为根本中心,明确协同各方的职责,考核评价、奖惩激励都有据可依,有源可溯。政府发挥中间协调作用,激励研究生、校内外导师和企业齐心协力,多方监督,共同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多边协同育人;动机激励;思维导图;专业学位研究生;公开在线平台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9-0152-04
Abstract: For professional degree students,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 and enterprise is very important with more necessity. However, when it comes to reality, this cooperation still remains surface level with low effectiveness and even hard to carry on. Based on the tool of mind map, the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are analyzed and an open online platform is also proposed with much details for more effective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among students, teachers, colleges, enterprises and local governments. Bearing the education notion of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in mind, the local governments act as an intermediator and promote more efforts from students, teachers,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with excitation mechanism to reach high-quality education for professional degree students.
Keywords: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excitation mechanism; mind map;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open online platform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机制,加快完善专业学位体系,满足各行各业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市场化的产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与学术型研究生相比,除了满足研究生教育专业理论储备、基本学术素养具备的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还需要凸显创新思维和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怎样帮助专业学位研究生提高应用实践能力呢?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提出“中央和地方政府应通过制定有关政策,引导并鼓励行业、企业与社会团体、专业组织积极介入专业学位教育”。《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校企协同,合作育人。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管是本科生教育还是研究生教育,全国各高校纷纷开展关于校企协同,产学研多主体协同等育人模式理念的探索和研究,百家争鳴,成果颇丰。
以研究生教育为例,有政府、企业、高校的动态三螺旋理论,坚持大学、企业的双重主体地位,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建立产学研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1]。又比如在“一二二”“三全程”培养模式[2]下,一个学生同时接受校内外导师的指导,有在校学习和在企业实践两种经历。企业导师全程参与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再比如“学-研-产”“产-学-研”“产-研-学”生态圈模式[3]中的三类导师(校外博导、本校硕导、行业主管领导或企事业单位技术负责人),三种教学资源(国家级研究机构和重点大学、本校教学研究资源、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践基地),三类课题(基础型科研项目、应用型科技开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三种角色(硕士研究生、项目技术人员、本科生导师助理),三种研究成效(学术论文、发明专利、科研项目)。还有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政府、培养单位、行业企业、导师、研究生五主体协同,“知识能力构建(半年校内培养)+实践教学与课题研究(1年基地培养)+理论总结与论文答辩(半年校内培养)”三段融合的OFTC培养模式[4]。
一、校企协同模式目前仍存在的“三难”问题
各高校关于校企协同、多主体协同的具体模式研究热度仍然较高,在很多学位与研究生教改课题中还会经常出现,涌现出很多研究成果名称,为提高我国研究生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迈出了坚定的脚步,打下了基础。但从实际效果及研究文献[5-8]来看,不管是校企协同,还是多主体协同,各主体概念齐全,只是不少协同还未真正就位,有的还停留在文件形式,有的“三分钟热度”逐渐消去,有的“走马观花”的搞搞实践环节应付了事,出现了校企协同实际难落实、难深入、难有效的“三难”问题。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创新和实践应用能力仍然与企业的需求脱节,企业还要像对待普通本科生一样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长期的安全生产意识、工作流程、工艺技能、项目融合、企业文化适应等各方面的岗位实践培训,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研究生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胜任力优势,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研究生自身在某工作岗位中长时期不能适应,实践能力得不到认可,对企业效益贡献甚微,又会频繁跳槽,造成企业人员流动成本上升。校企协同到底要怎样才能有效、深入、切实落地呢?基于不管是几主体协同,我们的高等教育要以人为本,研究生教育以研究生的发展为中心的考虑,我们提出了以如图1所示的协同主体“CH4”模型为例,该模型中C原子代表研究生、四个H原子分别代表导师(校内校外)、高校、企业、政府。后续文中作者倾向于“多边协同”,而非多主体协同,为了从内涵上突出“student-centered”learning的教学育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