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卉,尹 梅
(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1924245063@qq.com)
健康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人口健康素质、疾病防治的重要举措,接受健康教育是个人维护和促进健康的最基本途径。2019年7月9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实现健康素养人人有[1]。自2020年6月1日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传播健康知识,首先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最常见的健康教育信息载体有两种,一是健康教育材料,二是健康教育活动,后者是包含了前者的综合性活动,设计和使用适合的健康教育方案能够获得更好的知识传播效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1958年,健康信念模型(the health belief model,HBM)由心理学家Hochbaum首次提出,后经Becker和Maiman等学者不断修改与完善,是一个通过干预人们的知觉、态度和信念等心理活动,从而改变人们的行为的健康教育模型。健康信念模型认为,健康行为的产生取决于同时发生的三个影响因素:认为疾病与自身密切相关;感知威胁;相信能够减少可感知的威胁,且成本主观可接受。这一模型强调了影响个人健康的个体因素,但是作为心理学行为改变的健康教育模型来说,HBM明显的缺陷在于,它仅仅关注了主观因素对健康行为的影响,没有考虑到环境、经济、社会等客观方面的影响因素。
在教育模型的发展中,除了关注作为人这一主体“为什么/做什么”的框架之外,公共卫生从业人员还认识到环境在人类健康中的重要性。于是学者们提出了社会生态模型(socio-ecological model,SEM)。在SEM中,影响因素包括:公共政策;群体内的组织或机构;群体文化和规范;家庭和朋友及个人固有的因素。虽然SEM提出了在健康教育模式中应该关注个体主观因素之外的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行为存在的影响,但它没有解决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如何”才能最好地设计贯穿这些层面的有效健康教育方案这一关键问题。
试图回答“如何”的问题,美国学者Williams提出一个新的健康教育模式——多感官多层次健康教育模型(multisensory multilevel health education model,MMHEM)。MMHEM运用传统和非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通过讲故事、音乐、动画、电影、游戏化等形式作为健康教育的方案,体现了教育方案在个人、社会、生态环境中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动态关系,在进行方案设计时注重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如何进行健康教育。包含了现有的健康信念模型中的“做什么/为什么”,如态度、动机、规范信念、自我效能。反映了社会经济学模型中所概述的“谁/在哪里”,如家庭、社区、组织、公共政策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做”,考虑了教育内容设计、文化适应和科学创新的教育方法,是一种综合健康教育模型。
在多感官多层次健康教育模型中,设计健康教育方案的方法是使用艺术(创新/创造力)、文化(文化裁剪)和科学(基于证据)(见图1)。
图1 多感官多层次健康教育模型
MMHEM中艺术领域的例子包括使用音乐、讲故事,象形文字、多媒体和运动,它涉及多感官和美学设计的健康教育方案。通过创意艺术在设计中利用视觉(标志)、听觉(音乐)、触觉和动觉感官输入(见表1)。
表1 MMHEM-艺术领域实例及作用
多数健康教育方案在设计中可能会侧重于上述一个或两个方面,但在研究中表明[2],结合多种感官来传达单一信息的教育方案比使用单一或双重感官模式的方案更有效。例如,当把同一个铃铛的图片展示给两个参与者,其中一个图片在展示的同时播放声音“ding”,记忆结果显示,相比一个单独的图像,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使参与者印象更加深刻。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整合一致的多感官信息可以提高个体的绩效、学习、决策和记忆。Seitz等[3]发现,在面对健康教育信息时,卡通插图和象形文字比单独的书面材料更有效地加深了患者对知情同意材料的回忆和理解,特别是在低识字率人群中。乔治和他的同事发现[4],动画视频可能是提高少数群体健康素养的有效教育工具,这种多感官关注可以帮助健康教育方案在“注意力经济”环境中更有效地竞争。学者[5]利用MMHEM设计出一个名为“中风英雄”的电子游戏,对美国经济水平落后,识字率低的地区进行中风病的健康教育。游戏设计玩家在模拟动脉的管道内驾驶一艘破坏凝血的宇宙飞船,以击落阻碍血液进入大脑的血栓,通过这种艺术形式,形象地表达了中风的治疗方式,有效地向公众传播了中风的相关知识。由于感知和记忆在本质上是多感官的,MMHEM促进了视觉、听觉和动觉策略与健康信息的整合。在一系列实验中,MMHEM还提倡在健康教育中加入情景剧、舞蹈等艺术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或者观看影片的形式,提高健康知识对大众的吸引力,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尤其是在心脑血管和骨科学习中,通过3D形式,能够清晰地看到肌肉组织和血管构造,简单直观地呈现了复杂晦涩的医学知识,强化人们对知识的记忆程度,减少大众专业医学知识难理解难记忆的问题,克服知识水平障碍。
在整个健康教育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中,需要考虑到信息受众的文化状况(见表2)。
表2 MMHEM-文化领域实例及作用
“文化认同是对文化倾向性的共识”[6]。文化认同本质上是认识主体对一种文化客体的认可和赞许,是对一种文化客体内在价值观的积极认同和肯定。在MMHEM中,文化这一影响因素包括文化剪影、社会规范和数字文化。在对健康教育方案设计过程中,努力在健康行为与重要的社会和文化认同之间建立联系[7]。这种文化剪影通过与文化接受的规范、信仰和价值观产生共鸣的方案,促进健康教育材料与目标群体的衔接。基于身份动机理论,人们更喜欢以符合他们身份的方式行事,设计健康教育活动时,与目标群体的社会阶层和文化身份之间建立联系,可以提高内容的可接受性和持续性。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和普及,特别是社交媒体在健康促进中的作用,受到了公共卫生从业人员的广泛关注。社交媒体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青年健康,而且可能在经济弱势群体中促进健康公平。此外,对于年轻、懂技术的受众来说,在设计健康教育方案时,必须考虑数字文化,特别是社交媒体的使用。美国的研究表明,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的普及取决于个人的年龄和性别。虽然Facebook和You Tube在所有年龄组中仍然相对流行,但Snapchat和Instagram更受年轻一代的青睐,Pinterest在女性中比男性更受欢迎。因此,在对不同人群进行疾病健康教育时,就要对受众群体常用的平台进行筛选,促进健康教育信息的高效传播[8]。引起大众的文化认同感也可以通过音乐来实现。音乐的形式如同文化一样,是多种多样的,通过音乐可以表达出特定的文化特征。在对健康教育方案的设计中,音乐和歌词的风格能够传达特定的文化意义,使学习者产生一种舒适的、熟悉的感觉。MMHEM将“身份信号”的概念也用于设计健康教育材料,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群体。身份信号是个体可以识别的社会和生物标记,以及与这些身份标记相关的意义[9]。如果人们认同或想认同某一特定的身份,他们可能会调整他们的行为以符合这些身份。例如,如果青少年认为“酷的孩子”喝酒和吸烟,他们可能会模仿这些负面行为,来表示自己想成为一个“酷孩子”;相反,如果同样的青少年认为“酷的孩子”有健康的习惯,他们可能会模仿积极的健康的行为。MMHEM致力于创造和巩固新的规范和身份,这些规范和身份在社交网络中传播,对被教育者的行为进行引导。一系列研究表明,塑造一种文化认同感可以改善方案的适用性,让被教育者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的、被代表的,从而提高健康知识的传播度和有效性。
在多感官多层次健康教育模型中,科学领域强调了利用基于证据的方法和结果评估的重要性(见表3)。
表3 MMHEM-科学领域实例及作用
许多健康教育设计案例的失败原因都能在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中找到,那就是信息本身。
MMHEM在对健康教育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估过程的每一项决策都要基于现有的最佳科学证据,在模型中纳入与记忆和学习相关的认知策略,并对其优化,最终对方案的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评估。在信息设计中关注提高信息“黏性”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帮助信息吸引注意力,增强记忆,促进学习,它们包括简单性、意外性、具体性、可信度和情感性。关于健康信息的可共享性或“传播性”,研究表明,具有共享性的信息或者是有用的,或者是有趣的[10]。MMHEM强调基于证据的方法和结果评估在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实施和评估中的关键作用,鼓励健康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根据可靠的最新证据、方法、措施和知识设计健康教育材料。在进行健康教育材料设计之前,需要从三方面证据评估:第一是确定健康问题的大小、严重程度和可预防性;第二有证据证明进行健康教育对疾病是有效的;第三如何设计和实施健康教育措施保证尽可能公正无偏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公众对于健康信息和健康服务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和实时化,不仅依赖于通过传统的寻医问药的方式接受健康指导,而且主动积极地去获得相关的健康教育信息,所以各式各样的健康教育内容成了人们了解疾病知识、掌握用药方式的重要渠道。在这种情况下,健康教育内容的可读性成为影响健康教育信息加工认知效率的重要因素。我国学者[11]使用国内外可读性计算方法对在线健康教育信息进行了评价,发现我国教育材料可读性较低,信息容量过大,而且医学专业词汇较多,专业性较强,给医学知识薄弱的读者造成了理解困难,可读性不强,难以达到有效获取健康信息的目的。在对健康教育方案进行设计时,应注重内容的艺术性,可以通过拍摄视频、微电影、电视连续短剧等方式对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目前,健康教育游戏也被运用到医疗卫生领域的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疾病自我管理、疼痛转移、活动锻炼以及临床医生的技能培训中[12]。以游戏作为健康教育的载体可以为公众营造一个趣味性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2014年,“冰桶挑战”——关注渐冻症活动的开展,在短时间内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一活动使全球开始广泛认识罕见病,提高了公众对渐冻症这一疾病的认知。我国可以借鉴优秀案例,通过娱乐活动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公众的关注度,使其能够参与其中,自觉的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目前,我国多数的健康教育方案局限于讲座、公告栏、报纸、学术杂志等。但据调查[13]发现,大多数人不愿花费过多的时间参与学者健康知识讲座,对于张贴的知识海报也不愿阅读,而且认为纸质教育材料的排版、配色、配图不符合审美需求。相比之下,在线教育形式由于即时性和灵活性更加受到大众的欢迎。如,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用户众多的平台对健康信息进行宣传和教育。在在线健康教育材料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疾病种类或目标人群存在的内部差异性,了解他们的教育程度、审美偏好、语言习惯;也可以聘请观众熟识的、有代表性身份的人物进行教育呼吁活动,达到好的教育效果;也可以举办像“中国诗词大会”“中医养生”等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电视节目,以专家授课、采访民众、生活案例分析的形式,紧贴大众生活,激发大众的文化认同感,从而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互联网时代的多元化和即时性,给了普通民众更多的话语权和自由权的同时,不真实的健康教育信息也日益增多。还有一些健康教育内容有较强的诱导性,而发布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宣传医院或销售药品和器械,这类信息干扰了大众高效的、正确的获取科学的健康知识,也容易给一些知识水平较低、经济状况欠佳的民众造成损失[14]。因此,保证健康教育材料的真实性、科学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我国应完善健康教育的规范化实施模式,组建包含沟通学、统计学、美学、医学等跨专业专家的设计团队,对教育方案的文字、图片、表达形式进行科学性设计;其次,可以借鉴国外先进评估量表进行本土化处理,在评估教育内容的黏性、可传播性、记忆性的同时对内容的真实性进行评价,建立健康教育材料的专业审核团队,对健康教育材料的内容进行专业化分析后发布;最后,设定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机制,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某一地区某一群体在内容发布一段时间后进行教育效果评价,通过量化健康教育效果,对教育材料进行评价、修改、替换和更新,保证教育材料的有效性和前沿性。通过一套完整的设计制作、评价发布、结果评估体系,保证教育材料在公民的健康生命安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国还应该尽快成立专门的信息真实性核查机构,对散布虚假信息问题的相关法律进行完善,维护健康、绿色的健康知识平台。
目前,跨理论健康教育模型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1998年,我国学者[15]第一次对跨理论模型的基本理论和成果进行了介绍,并将其与体育锻炼教育相结合。后来,在对这一模型的研究探索中,学者们[16]将这种理论模型应用于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骨肿瘤等多个领域。这个模型通过对人进行有目的的行为干预,强调个体的行为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非单一的事件;但这一健康教育模型,看重主体的意识变化,而忽视了影响主体意识的外界因素。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在强调个人动机的基础上,还概括了影响行为的因素[17]。在模型中强调了信息因素的必要性,即通过阅读报纸、参与讲座等形式提高对疾病认知水平,可以改善个人的健康行为;但对于如何提升疾病知识载体的高效性并未做出可实践的指导。总体而言,我国目前缺少符合我国国情和大众审美需求的模型,我国学者应该致力于研究新的健康教育模型,为提升我国健康教育水平提供可实现的路径。
多感官多层次健康教育模型(MMHEM)代表了一种综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将传统与非常规手段有机融合,通过设计艺术、文化、科学的健康教育方案,用创造性的方法吸引大众的关注度,提高教育效果,是将健康教育方案的设计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一步,为我国未来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实践的参考,通过加大教育广度和力度,改善国民对健康知识的认知,进而提高全民健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