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广华 陈希环 周磊涛 梁立文 周秋白
摘要:为寻找适宜饲料提高泥鳅苗期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将泥鳅分为3组,每组3重复,每重复放养均重为0.19g的泥鳅180尾,分别投喂水蚯蚓、微粒饲料和鱼糜,在常温下饲养2周。结果:泥鳅外形均正常,色泽亮丽,体态均匀,活动能力强,成活率达到97%以上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水蚯蚓组个体均匀度好,与微粒饲料、鱼糜组差异较大;水蚯蚓组特定生长率为8.43%±0.166,显著高于鱼糜与微粒饲料(P<0.05),微粒饲料组特定生长率为5.84%±0.237,显著高于鱼糜组,低于水蚯蚓组(P<0.05),鱼糜特定生长率最低,显著低于水蚯蚓与微粒饲料(P<0.05);全长增长,水蚯蚓组的终末全长也显著长于微粒饲料组、鱼糜组(P<0.05),而微粒饲料组和鱼糜组终末全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表明泥鳅苗饲料适宜可获得较佳生长速度,微粒配合饲料仅次于水蚯蚓喂养鳅苗能获得较佳生长性能,单纯投喂鱼糜效果不够理想,水蚯蚓为泥鳅苗期最佳饵料。
关键词:泥鳅;水蚯蚓;微粒饲料;鱼糜;特定生长率
中图分类号:S965.199 文献标识码:A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味道鲜美,肉质细嫩[1],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素有“水中人参”之称。虽然泥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养殖,但由于其生长速度慢,特别是苗期生长速度慢、成活率低,其主要原因是泥鳅苗个体小开口饲料要求也小,人工繁殖泥鳅苗培育过程中,难以有适宜的饲料满足其生长成活需求,导致泥鳅苗期生长速度慢,死亡率高,常规培育泥鳅苗往往成活率不足二成[2]。目前,大部分泥鳅养殖户转为养殖台湾泥鳅,导致泥鳅供给显著减少,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酷渔滥捕,泥鳅资源快速衰退。泥鳅养殖不能再依靠捕捞野生苗种,需要解决规模化培育人工繁殖泥鳅苗种问题。本团队在前期研究表明,泥鳅出膜后,第3天投喂小球藻,后期投喂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可获得较好生长性能,但到25天后,该天然饵料明显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因此,本实验采用水蚯蚓、微粒饲料和鱼糜3种不同饲料喂养泥鳅苗比较其适口性和生长性能,旨为泥鳅苗培育选择适宜饲料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实验所用泥鰍为江西农业大学特种水产研究所泥鳅繁殖基地的一个人工选育品系亲本泥鳅繁殖的同一批次仔鳅,用小球藻、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饲养25天至体重为0.19 g的泥鳅苗。小球藻、轮虫和水蚯蚓为上述基地人工培育,微粒饲料为饲料厂代加工,粒径0.6 mm。试验用水为曝气后自来水。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分组及养殖方法
实验三种饵料分别为:水蚯蚓、微粒饲料、鱼糜。将均重为0.19 g的泥鳅分为三组,每组三个重复,每重复180尾。分别投喂水蚯蚓、微粒饲料、鱼糜;实验期间每天早上8:00和下午17:00分别投喂水蚯蚓、微粒饲料、鱼糜。养殖期间水温在25℃~34℃,日常注意换水,保持水质的稳定。
1.2.2 样品采集
饲养两周后,将泥鳅饥饿24小时之后进行取样称重,测定全长,分析各组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等指标。
增重率(WGR,%)=(W2-W1)/W1×100
特定生长率(SGR,%)=(LnW2-LnW1)/t×100
存活率(%)=终末尾数/初始尾数×100
上述式子中:W1、W2分别为实验泥鳅的初均重和末均重。
1.3 数据分析
试验结果应用“平均数±标准误”表示,用 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用Duncans多重比较进行差异性检验,显著水平为(P<0.05)。
2 结果与分析
本实验将水蚯蚓、微粒饲料、鱼糜分别作为泥鳅的开口饵料,养殖实验两周后结果如表1所示:各组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都达到97%以上;水蚯蚓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显著高于微粒饲料组和鱼糜组(P<0.05);微粒饲料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鱼糜组,低于水蚯蚓组(P<0.05);鱼糜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低,显著低于水蚯蚓组和微粒饲料组(P<0.05)。水蚯蚓组的终末全长也显著大于微粒饲料组、鱼糜组(P<0.05),而微粒饲料组和鱼糜组终末全长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泥鳅适宜的饲料是提高泥鳅生长速度和成活率的关键因素,然而泥鳅对饲料具有一定程度的要求,因泥鳅苗个体小,消化道结构简单,消化能力弱,生长速度慢,所以提供的饲料必须符合其口径大小,且易消化、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开口饵料的不适口性是导致泥鳅苗种培育失败的重要原因[3]。本实验的研究表明泥鳅苗培育存活率达到97%以上,且水蚯蚓、微粒饲料、鱼糜组都获得了较好的生长性能,说明水蚯蚓、微粒配合饲料和鱼糜均可被泥鳅苗摄食,都可以作为泥鳅苗的饲料。其中投喂水蚯蚓组的泥鳅苗的全长最长,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最高,显著高于微粒饲料组以及鱼糜组,说明水蚯蚓是泥鳅苗期的适宜饲料,可优先选择水蚯蚓为幼鳅的开口饵料。另外,有研究表明投喂水蚯蚓后的泥鳅中含有的鲜味氨基酸含量高,这些氨基酸使得泥鳅口感更加鲜美[4];用水蚯蚓投喂达氏鲟鱼苗可显著性提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5];笔者在养殖过程中也发现,投喂水蚯蚓组的水质良好,不易坏水;在生产中往往要取得高的增重和特定生长率,而水蚯蚓营养丰富,干品含粗蛋白可达62%,多种必需氨基酸含量达35%,且适口性好,可大大促进幼苗的生长和存活,进而获得高的产量和经济收益[6],适宜作为泥鳅苗期饵料。微粒饲料组次之,鱼糜组最低,分析原因,微粒饲料组未摄食完的饲料能及时捞出,水质也较鱼糜组好,鱼糜组的水质较易起泡沫、败坏,且有时甚至发现水面有油膜,这与苏顺建[7]的研究结果相似。微粒饲料组生长显著低于水蚯蚓组,从实验表观看,投喂微粒饲料组的泥鳅苗开始前来摄食的时间要比另外两组的相对晚一些,这可能与微粒饲料在水面上,泥鳅为底栖息习性,泥鳅苗不习惯摄食水面漂浮的微粒饲料,发现的时间晚有关。另外,开始实验时泥鳅苗较小,本实验使用的粒径为0.6 mm微颗粒可能较大,不很适宜泥鳅苗吞食。笔者认为虽然水蚯蚓生长速度快,但微粒饲料投喂相对方便简单,且不易带入病原生物,通过改变加工工艺降低微粒饲料粒径可能泥鳅苗生长速度会更快,泥鳅苗最佳开始投喂微粒饲料时间和多大粒径可获得更好的生长性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本实验表明水蚯蚓喂养泥鳅苗能获得最佳生长性能,微粒饲料其次,单纯鱼糜效果不够理想。
参考文献
[1]丁辰龙. 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J]. 水产养殖,2015,36(03):27-28.
[2]王春华. 开口饲料饲养泥鳅技术[J]. 渔业致富指南,2020(04):51-53.
[3]王有基,陆望明,胡梦红,王卫民,宋立民,吕碧平,张收元. 人工育苗条件下泥鳅仔鱼的摄食与生长[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7(05):665-669.
[4]周泉勇,方绍培,王少颖,朱伟,杨群. “水蚯蚓-稻鳅”模式下泥鳅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J]. 江西水产科技,2019(03):21-22.
[5]龚全,刘亚,赖见生,赵刚,杜军,李丽鹃. 不同开口饵料对达氏鲟鱼苗生长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2015,28(05):2297-2300.
[6]马静,李敏清. 幼鳗食饵──丝蚯蚓及其人工养殖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1997,{4}(08):24-25.
[7]劳顺建,王雨辰,龚超,胡廷尖. 几种饵料对泥鳅乌仔生长的比较试验[J]. 安徽农学通报,2014,20(23):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