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圆圆,张馨月,陈长香
(华北理工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河北唐山 063210)
据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统计数据报告,2016年中国老年人口的健康寿命约为68.7岁,带病存活年限约为7.7年,健康状况不容乐观[1]。而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庞大,中高龄老年人占比不断增加[2],社会的医疗照护负担沉重。衰弱是由于多种生理系统的累积下降,体内稳态储备受损和生物体承受压力的能力降低而引起的老年综合征,与失能、跌倒、慢性病共病、死亡风险增加等不良健康结局密切相关[3-4],深刻影响着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和衰弱程度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有利于实施精准的健康干预,进而有效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本研究旨在了解城市社区不同年龄阶段、衰弱程度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演变轨迹,为制订老年健康管理的相关措施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抽取唐山市10个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或服务中心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纳入标准:(1)年龄大于或等于75岁;(2)在调查地居住1年及以上,健康档案内容完整;(3)意识清楚,沟通交流无障碍;(4)老年人及家属知情同意,愿意配合。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疾病、精神疾病、老年痴呆症、严重认知障碍者。
1.2.1调查方式
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服务站获取老年人的信息,在社区工作人员协助下进行入户面对面调查,调查人员由经统一培训合格的学校研究生及本科生组成。向老年人群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方法,在征得其同意后,采用逐项询问的方式进行问询并记录,避免遗漏。
1.2.2调查工具
(1)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3)衰弱综合评估量表(CFAI):由WITTE等[5]研发,王坤等[6]汉化,该量表包含4个维度,分别为身体衰弱、心理衰弱、社会衰弱、环境衰弱,共23个条目。总分20~97分,20~40分为轻度衰弱,41~50分为中度衰弱,51~97分为重度衰弱。汉化后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837。(2)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由ORLEY等研发,国内学者汉化,包含8个维度,分别为:生理机能、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及精力,涵盖了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根据SF-36评价标准及计算公式,计算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并进行百分制标准化。将得分划分为3个等级:0~60分为差,61~95分为中等,96~100分为优良,得分越高代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越好[7]。
共调查3 448例老年人,其中男1 602例(46.46%),女1 846例(53.54%);年龄75~98岁,平均(80.12±4.74)岁,其中75~<80岁1 723例(49.97%),80~<85岁1 076例(31.21%),85~98岁649例(18.82%);受过教育者3 027例(87.79%);已婚且配偶健在2 095例(60.76%);衰弱老年人3 448例(100.00%),其中轻度衰弱1 093例(31.70%),中度1 230例(35.67%),重度1 125例(32.63%)。3 448例老年人的总体健康得分为(60.77±19.98)分。
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社区老年人总体健康状况分析分)
年龄与老年人的SF-36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有关,随着年龄增长,SF-36评分出现下降趋势(P<0.05)。75~<80岁SF-36总分和各维度得分最高;80~<85岁SF-36总分、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力与85~98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表2 不同年龄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比较分)
表3 不同年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比较
衰弱程度与老年人的SF-36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有关,衰弱程度越重,SF-36评分越低(P<0.05)。轻、中、重度衰弱SF-36总分和各维度评分存在差异,中度衰弱与重度衰弱也存在差异(P>0.05),见表4、5。
表4 不同衰弱程度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比较分)
表5 不同衰弱程度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比较
续表5 不同衰弱程度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比较
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年龄、衰弱程度与老年人的总体身心健康状况有关(P<0.05),标准化回归系数中衰弱程度最大,其次是年龄,见表6。
表6 社区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的因素分析
本研究显示,老年男性的身心健康状况整体上好于女性,可能与老年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导致全身多系统功能衰退[8],加上其受教育水平、经济收入、家庭地位等资源分配不均影响[9],使女性身心健康管理水平不佳,这与章宝丹等[10]研究结果一致。有配偶的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更佳,可能与配偶提供了细致的生活照护、健康督促、稳定的情感支持,提升了其参与社会及家庭活动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其身心健康有关,与张冰蟾等[11]研究结果一致。文化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依从性越高,其家庭资源可有效支撑其改善居住条件、坚持培养爱好、学习新技能来充实生活,整体身心健康水平比较高,这与郝冉等[12]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呈直线下降趋势,80岁为转折点,下降幅度减缓,躯体维度幅度大,心理维度幅度小,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13]。本研究中,以年龄为基础,将各维度得分从高向低排序,得分最高的维度是躯体疼痛,最低的是社会功能,生理机能和一般健康状况排序下降比较多,而精神健康维度排序提升很多。分析原因考虑:衰老与慢性疾病的相互促进作用使老年人的身体不健康且自理能力不佳的趋势升高,即使受长期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14],以及长寿基因的调控影响[15],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也在缓慢下降[16]。同时,年龄增加使老年人的同辈社会关系网络缩小,参与家庭代际关系的活动减少[17],与外界的互动频率下降,对生命末期的代入感强化,服老、怯老的心态会增强[10],容易产生情绪低落,孤独感和抑郁感增加[18],整体上身心健康呈现下降趋势。但80岁以上老年人的人生阅历丰富,心智更加成熟,对身体状态的自然变化接受度会相对较高,面对生活琐事心态相对更加坦然,部分弥补了其他方面的不足。
本研究68.30%的老年人处于中重度衰弱,且随衰弱程度增加,身心健康状况急剧下降。可能的原因考虑生理衰弱与体内的营养代谢、炎性反应因子及心脑血管功能下降同步关联[19-21],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体力活动等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2],进而加剧身体功能的下降。由此带来的身体自理能力的变化可被老年人清晰地感知,增加了老年人的负面情绪和压力。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衰弱、社会和心理衰弱,增加了其维护生活和健康的人力和物力成本[19],家庭和亲友支持不足,会进一步加速老年人积极的主观自我评价和生活的幸福感下降[23]。衰弱是老年人的一种综合主客观自我状态的感知,且部分存在不可逆转性,感知到的不利条件越多,患者的身心健康状况越差。
综上所述,不同年龄段和衰弱程度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呈现明显的变化趋势。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老年人的衰弱筛查,结合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及其演变轨迹,联合其家庭,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干预,共同改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