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李志刚
(项城市中医院 肿瘤科,河南 周口 466200)
大肠癌作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常见恶性肿瘤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危害严重,死亡率也一直高居不下[1]。目前,大肠癌的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且发生率呈逐渐升高及年轻化趋势,而大肠癌发病原因多为饮食、生活习惯的变化[1]。相关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相较于普通的放化疗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癌症患者化疗后的毒副反应[2]。根据中医分型辨证,大肠癌辨证主要分为气血亏虚证、湿热内蕴证、脾肾阳虚证等。当前,临床上的大肠癌患者术后多为气血亏虚证,本次研究以大肠癌气血亏虚证患者为对象,采取化疗结合益气解毒方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选择2019年7月 至2019年9月治疗的大肠癌105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参照组(52例) 和观察组(53例)。参照组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40 ~76 岁,平均年龄(54.67±5.43) 岁;结肠癌27例,直肠癌25例;Ⅲ期39例,Ⅳ期13例。观察组男性31例,女性22例;年龄42 ~77 岁,平均年龄(55.38±5.47)岁;结肠癌29例,直肠癌24例;Ⅲ期41例,Ⅳ期12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均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本次研究的所有大肠癌患者均经过临床病理学诊断为大肠癌,且患者大肠内有至少1 个转移病灶,卡氏评分(KPS)≥70 分;既往未采取放疗、化疗治疗,或是已接受放化疗需停止治疗或停药超过1 个月者;无化疗禁忌证,无心、肾、肝功能等障碍者;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TNM 分期均为Ⅲ、Ⅳ期。
排除标准: 血红蛋白<80 g/L, 外周血白细胞<4×109/L,血小板<80×109/L 的患者;出现肠梗阻、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对化疗药物或是中医药过敏的患者;患有精神疾病,或妊娠、哺乳期妇女。
参照组采用FOLFOX4 化疗方案治疗。第1 d 静脉滴注奥沙利铂( 国药准字H20093487,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85 mg/m2,1 次/d;第1 ~5 d 静脉滴注亚叶酸钙( 国药准字H20040396,广东岭南制药有限公司)200 mg/m2,静脉注射氟尿嘧啶( 国药准字H31020593,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400 mg/m2,1 ~2 次/d,化疗周期为5 d,化疗后间隔21 d 后进行下1 周期,持续治疗至不耐受或病情进展。
观察组采用化疗与益气解毒方联合治疗. 化疗方式同参照组;益气解毒方组成:白术、猪苓、黄芪各30 g;蛇舌草25 g;茯苓20 g;人参、山药、仙鹤草和半枝莲各15 g。化疗后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者可添加15 g半夏;骨髓抑制者可添加当归、枸杞子各15 g;便秘者可添加厚朴、大黄各10 g;1 天1 剂,早、晚各服1 次,1 周为1 个疗程,连续服用4 个疗程。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4 个疗程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临床疗效以WHO 实体瘤疗效的判定标准进行评估[3]:①进展(PD):瘤体增大≥20%,或是出现新病灶;②稳定(SD):瘤体缩小<30%,或增大<20%;③部分缓解(PR) 瘤体缩小≥30% 以上,未出现新病灶,持续4 周时间;④完全缓解(CR) 瘤体全部吸收,且持续超过4 周以上,未出现新病灶。疾病控制率=(CR+PR+SD)/例数×100%
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以急性和亚急性毒副反应的表现和分度标准为参考,并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估。
研究以SPSS 22.0 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CR 5例,PR 21例,SD 15例,参照组CR 2例,PR 18例,SD 10例,观察 组患者的 疾病控制率(77.36) 高于参照组(5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对比[n(%)]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大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主要分为结肠和直肠癌两种类型。当前物质生活水平提升是导致临床上大肠癌高发的原因之一,且人们饮食结构的调整与大肠癌高发有直接关联[4]。
临床上大肠癌患者术后大都接受化疗治疗。作为当前重要的抗肿瘤治疗方法,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方式具有免疫抑制效应,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不仅会对外周T 细胞增殖及效应功能造成一定损伤,还会导致肿瘤特异杀伤CTL 细胞[5]。而且,很多患者在采取化疗治疗后,因为对化疗药物存在排斥现象,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泻、血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症状严重者甚至需要停止治疗。另外,靶向药物的价格一般比较高,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的抗肿瘤治疗方案在临床上推广难度较大。而中医药治疗相对西医而言,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当前国内的大肠癌治疗多为化疗结合中医药治疗的方案。中医上认为,大肠癌是“肠覃”“积聚”等范畴内的疾病,大肠癌的发病与不良饮食习惯,脾肾亏虚等有关。因为饮食不规律会损伤脾胃功能,导致脾胃运化失调,湿热和邪毒蕴结在肠道内,从而引发大肠癌[6];肝气郁结,情志失调,运化不畅,也会导致湿浊内生,留滞于肠道内,进而诱发大肠癌。大肠癌的病位主要位于肠部,其中肝、肾、脾都属于本虚标实,而大肠癌患者的“虚”则主要为气血和血虚,瘀滞和癌毒两个因素相互作用,进而诱发大肠癌,因此,中医治疗大肠癌主要采取益气健脾和解毒消癌的方式[7]。由此可见,大肠癌发病和脾肾的关系较为密切,主要发病机理为脾虚湿毒瘀滞,正气不足。因此,临床上治疗大肠癌,还要以其发病的根本原因着手,标本兼治。本研究采用益气解毒方与化疗方法联合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高于参照组(P<0.05),分析其原因为,益气消毒方主要以四君子汤为加减底方,可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加减,对于体虚者,可加入黄芪,健脾补气;法半夏可以醒脾祛湿。蛇舌草和半枝莲可以清热解毒、散结消痈。而在现代医学中,蛇舌草、半枝莲有抑制炎症和抗癌的功效。白术、人参等则有止痛行气、益气健脾的功能,现代医学中可起到提高患者肠胃免疫功能的效果;茯苓有健脾除湿的效果[8]。上述诸药联合服用,可起到健脾益气,消毒散结的功效。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其主要原因在于化疗会加重毒性反应,化疗的次数越多,越容易增加患者发生骨髓抑制的风险,而骨髓抑制的发生,又会影响患者的化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在化疗的基础上服用中药汤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化疗后的恶心呕吐、腹泻、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主要是因为益气消毒方可以健脾益气,修复患者的脾胃功能,减轻患者的消化道毒性反应[9]。益气消毒方可以消肿解毒,有利于机体气血运行,恢复各器官功能,减轻化疗后对患者血液系统的损伤,改善血小板减少和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综上所述,化疗联合益气解毒方可以提高大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化疗后出现的一些临床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也有积极的影响作用,适合在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