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慧(副教授)(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上海 201620)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大学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融入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是目前实践教学的重心和关键。2018年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再次指出新时期更需要落实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加强互动,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真正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可见国家对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高度重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势在必行。
何为思政元素?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如何通过专业知识的传授实现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和对于学生的价值引领?……一系列问题长期困扰着专业授课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由此可见,只有积极地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专业课程的讲授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与实践,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提升和课程讲授过程中的价值引领,也就是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教学体系。
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其根本目的在于:要求高校教师在专业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德行,并将其构成自己精神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而将其转化成自己的一种素质或能力,成为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现实能力或者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文化底蕴,在专业知识传播中关注价值引领,注重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互联网教学平台三维课程的统一运用。
本文认为,在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推行思政课堂的关键,课程建设是思政课堂的载体,思政元素的融入是重点,学生最终的获得感是评价检验的标准,通过上述关键要素的有机组合,构成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和理念。教师、课程建设、思政元素和学生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关键点逻辑框架图
(一)教师是关键。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责任人,也是思政元素融入课堂的主要实施者,因此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育德能力很关键。除了教师自身不断在课程教学中主动进行育德意识的提升和相应的研究,学校层面也可搭建相应的交流平台,提供培训和交流的机会,整合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团队作为智力支持,通过担任同一门课的教师共同备课等多种方式来不断加深教师对于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认识,解决任课教师的后顾之忧,增加教师对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掌控感,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程建设中来。
(二)课程建设是载体。课程建设是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活动的关键,本文认为应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平台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来体现思政元素的融入,需要任课教师从教学内容中深挖能够促使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和对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触动的相关素材,从而实现价值引领的积极作用。
(三)思政元素是重点。高校应该肩负起价值引领的重任,教育的学生不应该仅仅是一个个知识的容器,而应该是有追求、有激情和热情的爱国青年、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因此,思政也应该融入到专业课程中,通过不同的形式浸入到学生的知识体系中。
(四)学生的获得感是检验标准。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有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因此,应该以学生的获得感或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来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身的认知水平作为课程讲授效果的评价标准。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切实拓宽自身的眼界和见识,增长自身面对现实困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以教师作为主体,积极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来,丰富课程讲授,达到切实提升学生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言传身教和对课程整体细节的设计发挥对学生的价值引导作用,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本文以笔者讲授的信息系统审计课程为例,介绍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一)课程基本情况。信息系统审计课程是在国家推行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对于审计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主干课程,该课程综合性较强,需要学生在了解掌握会计、审计、法律法规及计算机与信息系统等相关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和应用。
该课程将学历教育与国际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Certified Information System Auditor,CISA)的专业教育相融合,介绍了信息系统审计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发展趋势;信息系统审计的基本程序步骤;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及其技术与方法;通过案例教学环节,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掌握分析、解决信息系统审计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实施者:教师。教师是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因此首先需要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和道德素质的提升,从而培养和提高教师团队的育德能力。
1.组建多元化教师团队。根据课程特点,组建具有多元化背景的课程团队,包括获得信息系统审计师证书的专业教师,擅长审计实践教学的实验室专任教师和掌握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专业教师。
2.加强学习、研讨和交流。课程团队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精进,多人次参加相应信息系统审计师的专业培训、打造金课的专题研讨会、关于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的主题培训以及与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就信息系统审计师的培养展开探讨和调研。
3.讨论课程大纲的修订。课程团队通过“学习强国”等思政平台的学习,就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组织了专题讨论,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共同修订了课程大纲,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
(三)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关键,如何将思政元素不生硬地融入到专业课程的讲授中,需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平台的运用等诸多方面下功夫。
1.明确教学目标。在审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具有专业胜任能力,更需要在教学目标中明确审计人才培养德育素质的重要性,凸显审计师培养的客观、公正、诚信、恪尽职守、保有人格的独立和遵守职业标准等专业品质的培养和塑造。
2.修订教学大纲。通过课程团队讨论共同修订了体现思政元素的教学大纲,使学生认识到如何做一名有品行、有能力、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新时代审计人。
3.挖掘思政元素,打造课程内容。教学内容要更加丰富多元,不局限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上,同时通过历史故事、案例分析和时事讨论等方式来增加学生对于审计师所应具备专业品质的感性认识。在信息系统审计的方法中凸显国家对于审计信息化的重视,学生应积极主动地掌握最前沿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紧跟科技发展的变化,成为掌握先进技术的新时代审计人。
4.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不只传授专业知识,还应积极运用案例讨论、主题分享、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程共建中来,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角。
5.充分利用多种教学平台。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主流,积极运用学校提供的各种教学平台采取形式更丰富的教学,如利用中国大学MOOC、超星学习通、智慧树等平台提供的多元且丰富的教学资料和素材,以便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开拓学生的学科视野,切实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思政元素的融入。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是重点和关键,不应该把“思政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割裂开,看成是两个不同的课程体系,而应打通其中的关联,积极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中,体现不同学科对于学生素质培养、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的作用。信息系统审计课程对于思政元素的融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道德。通过某事务所倒闭的案例阐述客观独立公正是一名职业审计师应该具有的职业操守,独立的人格是合格的审计师必须具备的品质。
2.树立底线和边界意识。对于信息系统运营中职责分工的审计,强调审计师应明确做事的底线和边界,只有在边界内做事才能确保工作正常运转,按照职责分工明确每个人应该做好的份内的事,从而帮助组织提高运营效率。
3.风险管理理念。信息安全与信息资产的保护是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其中的关键环节是做好“人”的管理,因为人是造成风险事件的关键因素和重要节点。因此增加风险管理理念和相应的知识储备与积累,提升个人的风险意识,可以确保将风险降低至组织可承受的范围内。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对于风险的关注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提前做出预警,从而减少风险事件给组织造成的重大损失。
(五)学生反馈。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建设的效果如何,最终的评价标准就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关注学习反馈和教学评价,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从而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及时调整,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通过提供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料和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享、知识辩论等形式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可以达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
学生在教学反馈中也提出在学习了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后,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享等活动,对原本不熟悉的专业知识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并在讨论和分享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更能意识到成为一名称职的专业人员,不仅需要专业胜任能力,更需要职业操守和诚信、客观、公正和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
通过上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实践可知,不断提升教师的育德能力是教学效果提升的关键,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实施者,需要通过课程团队共同讨论和完善课程体系,不断自我提升;打造好的课程,构建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是核心,完善课程体系的构建意味着不仅要通过课上时间按照教学大纲讲授专业知识,还要利用各种平台和途径丰富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感性认知,能够切实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内容挖掘是重点,从原本纯粹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思想的主动引领,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树立对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的正确认识,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最终的获得感是评价检验的重要标准。通过上述关键要素的有机组合,构成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和理念。
课后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来看,在将思政元素融入信息系统审计课程建设和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对专业知识背后所凝练的专业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教师团队的课程建设,使学生能够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体验切实感受并理解专业学习背后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规则;通过课程学习和课程案例的讨论,学生对于职业选择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建设的过程,教师团队也开展了更多学习和探讨,从而思想碰撞出更多对于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想法和建议,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切实融入到专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而不再仅仅围绕教材传授专业知识,在教书的同时,也把育人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努力实现“教育强国”的国家战略。
在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初步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同时在课程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改进:如课程团队中可加入辅导员等专门从事思政教育的教师,以便协同完成思政元素在专业课程中的更好融入;对于教学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还需要通过培训和不断的应用从而做到驾轻就熟;如何利用各种教学平台的特点,为学生提供获得感强的学习体验,如何更加及时地获得学生反馈从而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做出适时改进和完善,还有待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思考、改进和完善。如何更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并实现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作用,是专业任课教师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综上,为了实现“教育强国”的国家战略,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融入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