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2021-10-12 06:33张秋媚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16期
关键词:学困生学习兴趣小学语文

张秋媚

摘  要:随着最近几年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对于小学语文课堂而言,应当如何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与特色,帮助学困生不断提升学习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对于小学语文课程而言,首先应当是高效的,保证学困生利用一堂课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点。因此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就从“色、香、味”三个角度出发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针对性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困生;学习兴趣

前言:从实践教学角度看,对于一堂好的小学语文课程而言,应当给学困生带来良好的享受。笔者认为,与其通过课堂纪律对学困生进行约束,不如利用语文课堂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学困生。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就从“色、香、味”三个角度出发对魅力语文课堂构建提出几点建议对策。

一、色在精彩,构建良好课堂氛围

从“色”的角度上看,小学学困生对于色彩有着比较高的感知度,教师也很少会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其中。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当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小学学困生呈现丰富多彩的画面,从“色”的角度出发不断提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小学学困生自控能力较差,因此在上课初期很难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这时候教师必须要掌握好、控制好,予以适当的引导和帮助,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做好课堂导入,并通过“学讲计划”的教学方式帮助学困生激发兴趣,使其更好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雾在哪里》一课的时候,教师就要注意联系实际生活实施课堂导入,将一些新颖有趣的内容导入到课堂中,以此来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确保可以将学困生的思绪顺利的带入到课堂中,保证课堂教学可以顺利开展。对此笔者做了如下设计:

(1)首先课堂导入,在大屏幕上展示出关于“雾”的图片,组织学困生观看;

(2)然后语言引导,“大家联系生活实际回想一下生活中你见到过雾吗?雾是什么样子的?下雾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组织学困生围绕此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一下,以此激发学困生的探讨兴趣。

(3)随后再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通过这样先引导后思考的设计,为学困生创造了自主思考和自信表达的机会,通过以“学讲计划”为基础的教学让学困生从生活慢慢过度到课文的学习中,实现从“不在乎”到“有兴趣”的转变,由于导入的内容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且十分有趣,因此学困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充分激发了出来。

二、香在互动,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如果想要提升学困生们的学习兴趣,关键所在就是要營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出发加以入手:

(1)陶行知认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要想更好的落实“生活教育”这一思想,如何在课堂上再现生活是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具备这个意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联系实际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困生进入特定的环境中,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再现生活情境,将生活通过语文的手段展现出来,利用常见的生活场景达到课文中教育的目的。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一分钟》一课的时候,由于低年级小学学困生思维不够开阔,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候如果只是简单的讲解课文学困生肯定不容易理解其中表达的思想内涵,很难联想到所描绘的场景,对此教师就可以实施情境教学,注重引导学困生“学进去,讲出来”,通过“自主学”和“自信讲”在贯彻生活教育思想的同时保证学习效率。

(2)其次,应当将国学经典内容融入到小学语文课程体系当中。虽然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十分迅猛,但是因为受到整个市场环境的影响,导致人们在日常生活与工作过程中也受到了功利主义思想的侵蚀,这对于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开展也产生一定阻碍,无法满足素质教育达到预期效果。我国始终强调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学困生人格精神的滋润,而借助于国学经典可以在无形当中帮助学困生们塑造出健全人格,最大程度上提升学困生们的整体人文素养。例如在《弟子规》当中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其向外界所传达的是一种人为处事的准则,对待自己父母要尊敬和孝顺,保证学困生们的心灵可以得到洗涤,最终在全社会当中形成一种共识。

三、味在感知,丰富知识生成之路

陶先生曾经说过:学校的教育不能局限在围墙之内,应该走向社会、走向自然、走进生活,让学困生在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同时获得知识,获得进步。对此教师也要抓住这个特点,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引导学困生由校园生活慢慢走向社会生活,鼓励学困生积极观察多姿多彩的生活,品悟生机勃勃的自然,这样的教学要远远比坐在四角教室好的多,不仅可以扩大学困生的视野,还能帮助其促进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在保证学习效率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回归生活”充分发挥“生活教育”理念的意义。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 》一课的时候,笔者组织学困生到公园游玩,引导学困生结合课文描述的内容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都是怎样“离开妈妈”、怎样“旅行”的,并认真记录下来,有条件的也可以拍一些照片。然后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带到课堂上来,并展示每组的成果,鼓励学困生积极描述自己的所听、所看、所想与大家共同交流。

通过这样一个实践活动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困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其带着自己的理解感受文中描绘的内容,结合生活经验对课文中的描写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这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根本无法实现的。学困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社会,走进了自然,在学习知识、感受生活的同时也有效激发了心底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有助于学困生养成良好的世界观。

总结: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将小学语文课程作为研究对象,从“色、香、味”三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点建议对策主要包括色在精彩,构建良好课堂氛围、香在互动,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以及味在感知,丰富知识生成之路。

参考文献:

[1]李秀颖. 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窥视小学语文教学思想[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30):171-171.

[2]张英云. 徜徉生活:语文教学的新境界——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中小学德育, 2010(12):32-33.

(作者单位:博罗县石湾中心小学,广东   惠州   516000)

猜你喜欢
学困生学习兴趣小学语文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