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辅出版是中国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出版正处在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发展的转型期,教辅图书编辑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教辅图书?本文从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市场营销和数字出版等四方面探讨用好“工匠精神”,把教辅图书做好,体现教辅编辑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
关键词:教辅编辑;工匠精神;数字出版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6-0238-03
2017年9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考察时指出,大工匠们要以师带徒、言传身教,让工匠精神薪火相传。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工匠的神,也就是精神品质,要充分理解工匠精神的理念精髓,领会工匠精神的本质,坚持专注做事、敬岗爱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风;二是工匠的术,也就是工作技能,要求对自己的专业精通,掌握科学精湛的技能及方法,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将工匠精神真正落实。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发展离不开工匠精神,整个民族都需要植入工匠精神的元素以砥砺前行。今天出版行业的转型升级,就更需要这种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市场越来越成熟,特别是教辅图书市场,品种之多,数量之大,让人目不暇接。然而盛况之下,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作为直接服务于教育事业的教辅图书,其质量直接关乎百年树人之大业。作为一名教辅图书编辑,就更应该践行工匠精神,敬业、精业,在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市场营销、服务读者等方面精于思考,勇于创新,精益求精,将工匠精神贯彻于教辅图书出版的每一个环节中。
一、践行工匠精神,应该善于策划
作为教辅图书编辑,践行工匠精神[1]就应该在加强图书形态、体例以及内容的策划上下功夫,做文章。一般来说,教辅类图书编辑的主要工作是把作者写好的稿件进行编辑加工,相当于来料加工,创造性被大打折扣。而且长期以来,教辅类编辑很多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教育相关部门,选题策划依靠教研室,组织作者依靠教研室。其结果是教研室要什么,出版社就出版什么,教研员写什么,编辑就编辑什么。长此以往,编辑的自主精神逐渐丧失,编辑人员甚至滋生了惰性,导致编辑思想僵化,缺乏市场意识、创新意识。
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教辅图书版面和风格千书一面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这就要求教辅图书编辑要精于选题策划。编辑要主动深入市场进行调研,挖掘市场需求,根据“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思路,去发现、培育潜在的市场,从差异化、优质化的角度去策划选题,创新体例。编辑的角色要从单纯的“加工者”转变为真正的“策划人”,变“要我编”为“我要编”,其主要任务不再是“加工”,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策划,实现编辑功能定位的转变。这种转变能有效地强化编辑的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塑造编辑的个性和特色,当竞争对手学习你的亮点时,你已经往前又走了一步,从而提升竞争力,赢得读者,赢得竞争。
任何一本图书的质量,编辑是根本。一本图书的好坏与编辑的综合素质、责任心息息相关。有高素质的编辑才可能有高质量的图书,才能为读者奉献优质的出版物。这就要求要重视编辑策划,把策划作为编辑工作的龙头,形成集体出题目、大家想点子、作者和读者齐参与的局面。作者参与就是要深入作者身边,邀请作者参加选题调研会,论证选题的优点和弱点,将选题打造得更能满足一线读者的需求。同时,在编辑策划中树立“编辑无小事”的意识,下大功夫研究课标精神,熟悉并掌握教材的编写思路,紧紧围绕读者的需求出书。
二、践行工匠精神,应该精于编辑
出版物是一种文化产品,它常以纸质图书的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一旦出版,影响的是千万读者。尤其是教辅图书,教辅图书的读者正是处于学习阶段的青少年。因此对书稿语句的规范表达、严谨陈述、材料准确等方面需要保持敬畏之心,秉承对书稿进行严谨推敲、字斟句酌的工匠精神[2]。所以,在选题策划上践行工匠精神的同时,在书稿的案头加工方面也要践行工匠精神。
用工匠精神进行教辅图书的编辑,就一定要精通出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编校能力。如果编辑对编校问题重视不够,缺乏工匠精神,或粗粗帶过,或不核对教材,或不进行演算,都会致使书稿中出现科学性、知识性、逻辑性错误,贻害读者。当前教辅图书编校质量容易出现的差错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答案差错
造成这种差错的原因就是作者、编辑不演算题目,有的运算出现错误,有的答案与题目不吻合,有的概念与教材不统一等。
(二)与教材要求不符
造成这种差错的原因在于有些编辑对学科知识不了解,不积极研读课标、研读教材,内容质量完全依靠作者和校对,这势必造成编辑对稿件毫无把握,进而出现知识内容考点重复、题目重复、知识点超前、所选试题超难等与当下教学实际不符的情况。
(三)错别字,病句等问题
作为教辅图书,并非试题正确,能做出来,能选出正确答案就是一本合格的教辅图书。教辅作为伴随学生成长的图书,其文字的规范使用对学生的引导是无形的。文字、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等都会影响学生的使用习惯,对于学生来说,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学生而言,他们能接触的图书有限,图书的表述就是标准。
(四)科学性、逻辑性差错问题
作为教辅,特别是理科教辅,科学性是其重要的一个指标。其中包括科技符号的使用是否规范、题中的数值是否合理、电路的连线是否正确、元件的描图是否正确等,均是科学性的重要体现。下面试举一例:
小学数学题中有一题是小明去超市买可乐,三个可乐瓶可以换一瓶可乐,小明最早买了9瓶可乐,问小明最多可以喝到多少瓶可乐。初看,没问题,9+3+1=13瓶,因为9个瓶子还能换3瓶可乐,喝完的3瓶还能换一瓶。但细想,一个人能一次性喝掉13瓶可乐吗?笔者认为如果要喝这么多,必须得有一个九口之家一起去才合理。
这个例子就是典型的缺乏科学性和逻辑性,属于不考虑生活实际的编造题。
综合以上教辅图书中易出现的答案、科学性、逻辑性等问题,我们需要明白作为一名教辅编辑,其工作态度决定图书的优劣,工作细节决定图书的成败。在图书的编辑加工过程中,要让工匠精神贯穿始终。编辑要主动熟悉教材、熟悉课标、走进课堂,对产品的使用者一线教师和学生进行近距离的調研。同时,要加强三审三校,按流程规范操作,提升编辑的编辑力和校对的校对能力,这样才能让编校质量立于合格之上,才能既在内容质量上满足客户需求,同时也在编校质量达到出版要求,这才能为读者奉上优良的精神食粮。
三、践行工匠精神,应该研究市场营销
当今社会,市场营销对于任何一个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出版社也是一样。一般,图书需要市场营销是众所周知的,通常是举办读者见面会、签售会、主题沙龙;或在报纸上发表书评,做舆论引导;或能在新华书店的醒目位置摆台等等。教辅图书同样也需要营销。当前大部分出版社的发行渠道集中在新华书店等常规的发行路径,而这个渠道的发行基本上已达到饱和,所以实现市场自主购书是必须要走的一条路径,这也是检验图书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否适合学生学习最好的试金石[3]。
作为一名教辅图书编辑,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提升与突破。
(一)编辑要参加各种图书展示会,多进新华书店,多逛当当网
图书展示会,是各国各地优秀图书的共同展示,国内比较出名的有长沙书市、北京图书博览会、武汉书市等。编辑可以在这里了解到图书销售市场的变化,判断图书发展趋势,分析自己策划出版的产品在市场中的定位、价值和适应性等。同时借鉴优秀的创意和想法,为自己产品的更新与升级提供动力。为读者出书,出好书是编辑的职责,应当仔细考虑教辅图书应编写同步的还是总复习的?出版形式如何?定位如何?图书的定价和销售等都需要实际接触市场才能感受得到,这些都要以读者的需求为转移。
(二)编辑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图书的情况,并宣传图书的优点
1.编辑前往一线进行产品调研,一线是最好的试金石。图书是老师和学生需要全程使用的,所以试题的难易梯度、考点的覆盖面等都能得到全面的反馈,产品需要改进、提升的点也都能在调研过程中及时发现。同时,一线需要哪一类产品也能发掘,这也是选题产生的一个重要渠道。
比如在进行调研时老师提出,同步类教辅书中有一套单元与期中期末卷,其中的期末卷篇幅较小,而小学的期末复习一般都有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他们急需一本专门服务于期末考试的图书,里面要包括专项复习卷、期末综合卷等内容。基于此,可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策划一套期末卷的选题,服务于小学1~6年级的学生和教师。调研后,我们迅速推出了各地小学语数英、初中语数英物的期末试卷,服务了师生,找准了市场。
2.编辑前往一线进行产品的服务和宣导。出版社在出版产品的同时,也要把产品理念传达到老师的心里。一般性图书在出版时,只需在目录前加入图书编写说明,足以让老师明白编写的意图。但一些特殊的图书,一些能引领教育理念改革的图书,则需要编辑对产品的理念进行宣导和培训。
比如讲述新理念的“体验式作文教材” 《大鼻子李教授新体验作文》,其优点和意义是非常明显的。但一线教师对于此种理念一时无法理解,所以邀请此套丛书的编者前往产品使用地做专题讲座,引入学生手把手教老师如何上好作文课,同时录制了多个课程视频,让老师能更全面地了解课程的意图,同时能更好地运用此套产品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这在做好这些服务的同时也是宣传了我社的形象和理念,让读者对我们产生信任。
3.编辑可以通过读者的反馈来了解图书的情况。如今网络购书已成为一种大家乐意的图书购买方式,当当网、淘宝网均是读者购书的渠道,而且客户的反馈能真实地反映读者对图书的需求。编辑要善于借助反馈提升产品质量,利用反馈发现选题。
比如有读者在购买了小学的教辅类图书后评价,如果贵社能做一些小学新课标阅读的丛书和绘本类的图书就好了。确实,一个出版社不可能把所有的产品全部做全,要做就做精,但这其实就是一个图书选题策划的信号。
四、践行工匠精神,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参与数字化转型
践行工匠精神就是要用工匠精神的创新内涵,探索传统出版转型升级的路径[4]。如今,数字出版已成为出版发展的一个目标,各出版社也在这方面进行了较多尝试,二维码、AR、VR等层出不穷。也有人说,数字出版物将会替代纸质图书,纸质图书将会消亡,但实际上,从西方十几年来数字出版的经验和数字出版近年来在中国的发展中可以看出,传统的纸质图书出版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消亡,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数字出版物与纸质图书的此消彼长和互相融合。在目前的出版形势下,作为图书出版者,一定要重点关注数字出版领域,也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数字出版尝试。所以,作为出版者,需要考虑的是将数字出版与纸质图书相互融合,实现优势互补。作为图书编辑,不只是能把纸质图书做好,同时数字出版等方面也要全面介入。当前增值服务、数字出版形式已深入教辅图书,微课、直播、答疑、试题解析等已不是一个新鲜词语,它们已在我们身边的教辅图书中出现了。
(一)数字化转型之内容角度
当下正是一个信息传递快速的时代,智能手机、电脑已深入千家万户,怎么打造优质的内容,为用户提供顺畅的体验,是内容生产者必须考虑的问题。网络上有丰富的优质内容,如果能帮助用户精选优质的内容,同时又方便实用,这就会吸引用户,也是选择产品的关键。同样是一本书,纸质内容是一方面,数字内容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目前,二维码已成为很多教辅类图书的标配,做好二维码承载的内容是出版社最基本的工作,如何让读者认可你的内容又认可你的服务,这才是最为关键的[5]。
比如英语教辅编辑在做同步英语类教辅图书时,就尝试进行听力的改变,一改平时用磁带、光盘听听力的做法,将3~6年级上下册的听力音频搭载在微信公众号中,读者直接用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无障碍完成听力练习(如上图)。同时,随着用户的增多,陆续开发小学的《语文小课堂》《数学微课堂》等,内含重难点视频微课、词语听写、字词归纳等知识。中考产品编辑在做中考类产品的时候,开发了《备战中考专栏》《中招服务专栏》《实验视频专栏》等,全面服务于读者,扩大内容质量的影响力。
(二)数字化转型之营销角度
1.利用微信、QQ等渠道进行宣传。微信是一个影响面非常大的渠道,特別是随着网络沟通越来越普遍,微信群、QQ群,特别是两者的教师群是一个天然的营销渠道,打造影响力人物,为即将出版的图书造势,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手段。比如海量阅读丛书《成语接龙》《标点符号历险记》等,在产品质量过硬,适合一线使用的情况下,借助6个各有2000名教师的QQ群的宣传造势下,很快深入一线,在这个过程中QQ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利用大数据进行产品的升级和营销。上文已经介绍,为了把产品内容做好,已将增值服务、数字出版形式深入教辅图书,目前二维码也已成为很多教辅图书的标配。做好二维码中承载的内容是出版社最基本的工作,但在做好内容的同时,如何通过读者扫描后产生的后台数据获取产品使用情况的大数据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环,这是与读者建立联系和接收读者反馈的无声渠道。哪些读者喜欢,就可以注重这类资源的积累;哪些读者不喜欢,原因是什么,可以试着去探讨、改进。
五、结语
作为一名教辅编辑,要在“互联网+”的启示下,以工匠精神和创新思维探索、尝试“出版+”的业态模式实践路径,所以,编辑们任重而道远,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我们要从策划、编辑、营销等各个角度努力提升自己,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要供需互动,要由供方变成收方,先思考读者需要的东西是什么,再去做出这样东西,而非单方面的“付出”。
参考文献:
[1] 李丹.浅谈教辅编辑的“工匠精神”与培养[J].采写编,2021(02):155-156.
[2] 曾菲.打造精品教辅更需要编辑苦练内功——谈谈教辅书稿的编辑质量把控[J].传媒论坛,2020,3(18):81-82.
[3] 付美玲.谈教辅编辑对“工匠精神”的践行[J].出版参考,2020(08):62-64.
[4] 孙祥耀.新时代教辅编辑的工匠精神[J].传播与版权,2019(06):60-62.
[5] 李洁.以工匠精神提升教辅编辑素养[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6(06):126-128.
作者简介:肖丽香(1982—),女,江西吉安人,本科,编辑,研究方向:教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