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瑞 龙涵嫣 杨娟
摘要: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沿阵地,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对象。面对新媒体环境的巨大影响,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对大学生的媒介接触行为进行调研。本文通过整理、分析和总结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媒介接触行为的调研数据,对提升校园新媒体网络平台建设,给出创新思政教育媒介形式和方式等方面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尽一份力。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媒介接触行为
中图分类号:D2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6-0051-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党建思想政治研究课题项目“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研究——以大学生媒介接触行为为视角”成果,项目编号:2021DJ32
一、调研背景
(一)思想政治教育议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
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个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其中提到通过提升学校新媒体网络平台建设水平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通过提升平台的服务力、吸引力和黏合度加强网络育人[2]。
(二)新媒体环境释义
新媒体环境是一个基于数字技术的媒体生态结构,是在数字技术的革新下产生的一个又一个数字媒体的叠加和融合。大众常说的新媒体更多是指以智能手机、电脑等为载体的媒体,但同时也存在很多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电视等相关新媒体。我们可以把新媒体环境简单地理解成:数字技术与网络链接互相作用的虚拟环境[3]。
二、调研对象
2021年7月至8月,笔者针对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大一至大三的学生展开网络匿名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216份。调查的内容为大学生媒介接触行为现状。在提交问卷的学生中,大一占比28.7%,大二占比54.17%,大三占比17.13%。从年级人数比例看较为理想,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三、调研目的及方法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以大学生媒介接触行为切入点,目的在于拓展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宽度,实现“普遍性”理论与“根本症结点”融合,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时代大学生使用媒介的特征理论依据。同时,为其提供新的思路,以帮助其及时更新符合全媒体时代教育需求的理念,探討较为具体的可纳入教学方法的参考依据,服务具体的思政教育工作,特别是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星平台制作和发放问卷,由学学生匿名填写。问卷由23道题目组成,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填空题。问卷提问内容包括入学年份、经常接触的媒介、每天接触时长、接触时间段、接触目的、接触内容、媒介类别、接触形式、媒介选择标准、媒介的影响、思想政治学习的媒介途径及内容等[4]。同时,调研还结合了文献调查法、数据研究法、教育观察法等进行辅助研究。
四、调研结果分析
(一)手机和电脑仍然是主流媒介
调查发现,在校期间学生使用的媒介最多的是手机、电脑和户外新媒体。其中,大一学生使用手机和电脑的概率分别为98.39%和79.03%,大二学生的概率分别为100%和89.74%,大三学生的概率分别为100%和100%。由此可知,随着学龄的提升,使用手机和电脑的概率也会提升。
学生在校期间和寒暑假期间接触媒介的时长没有太大变化,大部分学生的接触时长每天超过3小时,而且接触时间不固定。由此可以推测出学生在手机和电脑上花的时间远远超过其他媒介。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针对学生群体设计的千元智能机的大量投产,手机已成为大学生最常用的媒介,其次就是电脑。由于电脑的便携性远不及手机,手机上网已成为年轻人的首选。这在我国整体网民结构中也可窥一斑,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20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99.7%[5]。
(二)媒介接触动机不再只是娱乐
本次调研中有一组数据对教育来说比较乐观,即学生的媒介接触动机不再只是娱乐。学生接触媒介的目的按照需求强度排列依次为:娱乐消遣(92.59%),获取信息、资讯(89.35%),交友聊天(79.17%),学习需求(77.31%),购物需要(69.44%)。学生关注的媒介传播内容按照强烈程度排在前六位的依次为:娱乐新闻、消息(86.57%),影视(77.78%),购物信息(67.13%),专业学习(63.89%),文化知识(61.57%),国内外新闻(57.41%)。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组数据中还有一项“思想政治学习”,虽然占比不高,但也有34.26%,这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是完全可以在新媒体环境下展开的。
(三)媒介接触方式和形式多样
调查发现,学生最常接触的媒体类别为:短视频APP(87.96%),即时通信APP(56.48%),个人网页/博客/空间(50.93%),游戏APP(46.76%),资讯类APP(39.35%)。其中,接触最多的媒体有:微信(92.13%)、QQ(82.87%)、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76.85%)、微博(76.85%)。学生最喜欢的媒介接触形式主要为:短视频(88.89%)、图文(85.65%)、纯文字(50.46%)、即时通信(38.43%)、互动游戏(36.11%)。虽然学生的媒介接触方式和形式多样,但是不难发现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学生的接触习惯最受手机影响,二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往往是内容视觉化。
(四)思想政治学习心理“空间”较大
笔者在进行调查时有意设计了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调查发现,学生自行通过各种媒介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的程度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低,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自学程度为一般,占比为52.78%,几乎没学过的只占6.94%,非常愿意自学的有4.17%。只要学校和教师加大引导和辅导力度,这一数据应该会有更好的变化。虽然在进行思想政治学习时有48.15%的学生较为被动,但是有11.57%和28.7%的学生都是主动和较主动学习的,完全被动的只占10.19%。目前,学生在学校组织学习和教师推荐内容学习方面,学习概率可达83.8%和52.78%,被动自学的学生占比为33.8%,其中因我国发生重大事件而产生学习动机的有57.87%,所以,学生并没有人们认为的那么不关心实事。
目前,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学习时,包括网络媒体和自媒体在内的常关注的途径有:学校相关平台(64.81%)、中央媒体(58.8%)、学习强国APP(56.94%)、地方媒体(41.67%)、教师推荐途径(37.04%)。在学习内容方面,学生较喜欢接触中国要闻(75%)、影视作品(65.28%)、历史(53.24%)、新思想(52.78%)、政治理论(50.46%)、科技动态(38.89%)、军事(37.96%)、教师推荐(26.39%)的信息。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还是很可观的。但是需要要注意的是,学生非常在意信息的内容丰富(84.26%)、视觉美观(66.67%)、逻辑合理(71.76%)和交流互动(57.87%)。
(五)大学生思想特点与媒介行为关系紧密
学生想要主动搜索和查看信息,但是被动的情况又较多,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学生在满足自身需要的情况下最愿意搜索和查看信息(82.87%);其他情况为:网上推荐时(73.15%),同学、朋友推荐时(68.06%),专业学习任务要求时(56.94%),流行趋势影响时(51.39%),教师推荐时(44.44%)。学生选择接触媒介时的标准有:信息量(84.26%)、可信度(85.19%)、时效性(83.33%)、娱乐性(6.85%)、便利性(75%)、界面美观度(49.54%)。
还要注意,当今大学生基本都是00后。有学者研究发现,00后政治认同度较高、对国家整体评价较高、社会责任意识较强,同时非常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但是缺少深层次的理论学习。近两年的疫情,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冲击也带来了契机。疫情防控前,大学生最喜欢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为观看影片(25.68%)、主题晚会(22.96%)、讲座(14.44%)、主题合唱(12.51%)和開班会(10.21%);疫情防控后,则为观看影片(24.88%)、网络思政课(22.93%)、网络主题晚会(16.7%)、网络主题团日或班会(12.99%)[6]。
五、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校园新媒体网络平台建设
调研发现,手机和电脑仍然是大学生使用的主要媒介,它们都是依托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和更新的,同时,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学习时最关注的途径就是学校相关平台。因此,建设新媒体网络平台成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可以从目的导向、信息传播过程、资源库建设和体验感影响因素四个方面加强校园新媒体网络平台建设。
第一,目的导向。它由意识形态建设、功能服务和激励学生三个方面组成。意识形态建设是最根本的目的,校园所有的信息系统首先都要为意识形态工作服务。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中我们深刻领悟到,保障意识形态安全是我们国家应对世界百年之大变局的重要前提。在新媒体环境下,国家之间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变得错综复杂,所以意识形态建设非常重要。提供功能服务是增强校园新媒体网络平台实用性的目的,在平台设计或更新过程中要确定哪些功能是需要的以及哪些功能是多余的,先精简再丰富,从而让平台起到服务的作用。激励学生学习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希望达到的效果,是所有教学的目的,激励学生需要研究学生学情,关注学生的喜好与厌恶、情感情绪,帮助学生找到自我价值等。
第二,信息传播过程。根据信息的传播特征,可从信息收集、整理、发布、反馈和监测等环节设计校园新媒体网络平台。整个设计过程需要在学校党总支的领导、组织下进行,在各个院系的党支部的配合下完成。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平台上的数字技术要能支持线上学情统计。监测可以分级设置,从党总支到院系党支部,再到班级导师和学生团委,层层把关学生的学习动态。
第三,资源库建设。要在学校党总支的绝对监管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学校要根据在校生学习情况找出准确的学习参考要素,并按照相关数据分析结果将资源分类,配合网络平台功能完成学习资源链接分布。从调研的数据来看,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中国要闻、影视作品、历史、新思想、政治理论、科技动态、军事等方面的信息比较感兴趣,因此可以有针对性地收集和整理这些内容。同时,教师可以根据与学生的交流做好对学生其他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的收集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向学生推荐学习内容,还可以将学生反馈不错的内容归入学校资源库。
第四,体验感影响因素。笔者建议从硬件的基础设施环境、软件的功能设置和界面设计、个性化的应用功能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硬件的基础设施环境主要指硬件设备的情况,它决定了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比如学校的网络服务器能同时承受的用户使用量,如果经常发生系统崩溃或者无法正常登录就一定会影响正常使用。软件的功能设置主要是指网站、网页、APP等工具的功能设置,学校要根据自身情况设置本校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和其他合作企业提供的服务APP的功能。要将功能的可接触性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实用性,要关注有没有个性化的应用功能,比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媒介使用喜好调整页面的信息类别或者排版方式,这些都是直接影响学生媒介使用忠诚度的因素[7]。
(二)创新思政教育媒介形式和方式
调研发现,学生的媒介接触方式和形式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学生的接触习惯最易受到手机的影响,这是行为视觉化的需求导致的;二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往往是短视频、图文、即时通信、互动游戏等内容视觉化的形式。笔者建议以提高学生的认知程度、简化内容、注重实用性、增强信息传播通识性为出发点展开教育内容视觉化创新。
视觉化创新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程度。感知性记忆是人类记忆中最基础的一部分,是人类付出较小解码成本就能获得信息的记忆方式。但凡是解码方便的信息,学生都容易也比较愿意接触,也会让学生产生更多的进行深度理解和分析的动机。视觉化创新可以简化内容、增强实用性。视觉化可以从“说明书”中找到创意点,将一些晦涩难懂的内容用简单易懂、易实践的方式传播,学生会从内心也觉得信息具有实用性。视觉化创新还可以增强信息传播通识性。每个人对纯文字的理解有很大差别,但是视觉化的解读可以缩小这种差距,就好比家乡的月亮和外乡的月亮,你看它的时候也许心境不同,但是获取的视觉信息是差不多的。月亮就像一个通识符号,一个大家都能够看见、编码和解读的具体视觉传播符号。几万字的信息,只需十几分钟的视频画面就能完整描述。不过,笔者的意思不是要将信息绝对视觉化,而是要用视觉化的信息为抽象的思维作铺垫。
六、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高校不可避免地要加强校园新媒体网络平台建设,创新思政教育媒介形式和方式,不断加强网络育人。尽管本文研究的只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小部分,但是大学生媒介接触行为研究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能够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EB/OL].新华社,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2016-12-08.
[2] 教育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等.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moe.gov.cn/srcsite/ A12/moe_1407/s253/202005/t20200511_452697. html,2020-04-22.
[3] 石瑞.新環境下的传播者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7(09):30-32.
[4] 马超.媒介类型、内容偏好与使用动机:媒介素养影响因素的多维探析[J].全球传媒学刊,2019(09):115-138.
[5]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1-02-03.
[6] 樊鑫.“0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89-90.
[7] 胡在东.新媒体视阈下高校网络思政平台建设研究[J].文化产业,2021(12):110-111.
作者简介:石瑞(1988—),男,湖南吉首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融媒体。
龙涵嫣(1992—),女,湖南邵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新媒体。
杨娟(1990—),女,湖南耒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